宠物中暑不是小事!这些你以为是‘救命’的操作,其实是在害它!
发布时间:2025-08-28 13:58 浏览量:12
同人类相比,宠物的散热能力较差,在高温及强烈阳光作用下,体内蓄热过多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或紊乱,出现中暑情况。
了解宠物的散热机制
当宠物情绪兴奋、压力过大、剧烈运动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升高等情况时,大脑会因体温升高而发出急需散热的信号。
狗狗:主要通过伸出舌头散热+外周血管扩张(耳/腹股沟),以及脚底肉垫
猫咪:主要通过舔毛蒸发+呼吸,以及脚底肉垫
除此之外,它们还会“自觉”地通过热传递方式调节体温,从而达到降温散热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趴在在阴凉处凉爽的地板上。
宠物消暑降温“三件套”
1、适当剪毛(不是全身)
夏季适当修剪脚底毛,有助脚底肉垫出汗散热。这里一定要注意,过长可以适当修剪,但不是剃光全身的毛,外出时要穿好鞋子防烫伤。
2、饮食饮水
补给足够的饮用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注意及时更换、保持清洁,以防水变质引起腹泻。另外,还可以给宠物喂食一些梨和白菜,清热去火。
3、设备降温
在家里可以适当使用电风扇、空调等设备,温度调到26℃左右,避免宠物受凉,同时注意通风良好。一些主人还会准备冰垫,帮助热传递挥发体内热量。
另外,避开午后外出,最好是阴凉降温后外出,特别是小型犬更加小心,由于体型小,更加接近地面,而越接近地面,地面温度越高,更容易中暑。
千万别粗心地把爱宠忘在车里,四五十度的高温会使宠物体温急剧升高,出现不适甚至死亡。
中暑警报!发现这些症状赶紧急救
1、初级中暑状态
· 呼吸异常:急促喘气 >1分钟不减缓(安静状态下)
· 口水状态:黏稠丝状口水,滴落成线
· 行为变化:焦躁刨地/拒绝行走/眼神呆滞
2、中级中暑状态
· 黏膜变色:牙龈/眼结膜,鲜红→蓝紫(缺氧!)
· 呕吐腹泻:黄白色泡沫/水状便(可能带血)
· 体温爆表:耳根/腹部皮肤烫手(正常38-39℃)
3、重度中暑状态
· 瘫软昏迷:呼唤无反应/拖行后腿
· 肌肉失控:抽搐/震颤/眼球震颤
· 休克征兆:牙龈苍白/脉搏微弱/瞳孔扩散
注:高风险群体包括多毛皮厚(哈士奇、萨摩耶、秋田犬)、短鼻肥胖(波士顿梗、斗牛、西施犬)、大头小眼(松狮、沙皮犬)的宠物,以及肥胖/老年/心肺病宠物。不排除其他品种不会因外界因素而中暑。
黄金急救,物理降温同时送医
第一步,立即将宠物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第二步,冷水(非冰水)淋湿腋窝、腹股沟、脚掌和耳朵
第三步,小口喂常温水,意识不清禁灌水
第四步,紧急送医,途中开窗通风散热
警示:中暑后72小时仍可能器官衰竭,务必送医!
粉碎谣言,这些说法不可信
1、剃毛=散热?
真相:剃毛反增暑热风险!
犬猫散热主要依赖喘息蒸发、耳腹血管扩张、脚底肉垫,而非皮肤。毛发是天然“隔热盾”:夏季反射紫外线(防晒伤癌变),冬季保暖。剃毛后皮肤直接暴露→热辐射吸收增加,晒伤风险飙升,且破坏毛囊恒温调节功能。
所以,仅需修剪腹部/脚底过长的毛,全身剃光不可取。
2、车内开窗缝就安全?
真相:开窗缝=高温蒸笼!
车窗缝隙无法形成有效对流,车内迅速积聚高温高湿空气。而宠物主要依靠喘息散热,在密闭蒸笼中吸入自身呼出的湿热废气,会导致散热机制彻底崩溃。即便阴天,车内湿度激增也会引发热射病,损伤不可逆的脑细胞与肾脏。
所以,离车必带宠,不可将宠物放在暴晒之下的车里。
3、凉凉衣可全天穿着?
真相:凉凉衣≠恒温盔甲!
湿冷包裹会抑制皮肤正常散热反射,长期闷捂导致核心体温反升。高湿环境破坏皮脂屏障,滋生细菌性皮炎,尤其短鼻犬更因呼吸受阻加速中暑。
所以,穿着超2小时需脱衣通风检查,不可全天穿着。
本期医学技术指导:
邹盛银
深圳瑞派派特堡大成院院长
擅长猫内科/肾脏/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