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强化,成长风格持续占优

发布时间:2025-09-25 20:30  浏览量:8

今日A股与港股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科技成长板块成为资金主攻方向,延续结构性行情特征。A股创业板指与科创50指数双双创下阶段新高,AI算力与新能源产业链形成共振;港股市场在科技权重股带动下逆势走强,恒生科技指数表现突出。两市交投活跃度略有提升,A股成交额增至2.39万亿元,港股放量至3148.9亿港元,显示资金在科技主线与资源类板块间进行调仓布局,市场风险偏好呈现"核心资产与题材股"双轨分化特征。

展望后市,科技成长主线或延续强势,但需警惕板块内部轮动加速。短期政策利好与产业趋势共振下,AI算力、新能源储能及有色金属等方向仍具弹性,不过两市分化格局可能加剧,投资者需聚焦业绩确定性强的核心标的,规避题材炒作过热风险。

A股市场成长风格持续占优,大小盘分化加剧。上证指数全天低开震荡,收盘微跌0.01%报3853.30点,日线形成十字星形态;深证成指涨0.67%报13445.90点,创业板指涨1.58%报3235.76点,再创三年多新高;科创50指数涨1.24%,半导体设备与AI算力板块贡献主要涨幅。全市场上涨个股1477家,下跌3877家,涨停52家,跌停9家,主力资金净流出236亿元,显示内资在科技龙头集中发力但中小盘股抛压明显。

港股市场科技与资源板块双线走强。恒生指数跌0.13%报26484.6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89%报6379.19点,创近期新高;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微涨0.01%报9444.22点。南向资金净买入110.46亿港元,科技制造与有色金属板块获显著增持,市场对AI产业链与全球资源品供给收缩预期强烈。

A股市场科技与资源板块形成"双轮驱动"。液冷概念掀起涨停潮,宏盛股份实现3连板,浪潮信息涨停创历史新高,受英伟达新一代AI平台散热需求激增驱动,微通道水冷板技术成为算力基础设施关键环节;AI应用端全面爆发,昆仑万维大涨,天下秀涨停,阿里巴巴Qwen3-Max大模型发布推动多模态应用落地预期;CPO概念持续强势,剑桥科技、华工科技双双涨停创新高,光模块行业受益于AI服务器换机周期。

资源类板块受突发事件催化异军突起。金属铜板块掀涨停潮,精艺股份、洛阳钼业涨停,LME伦铜价格突破10300美元/吨,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因泥石流事故停产引发供应链担忧;核电板块异动,合锻智能、法尔胜涨停,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推动可控核聚变概念升温;储能板块权重股发力,宁德时代盘中突破400元关口,市值一度超越贵州茅台。

港股市场科技制造与周期股形成共振。大型科技股分化明显,小米集团、京东集团表现强势,市场期待小米17系列新品发布会;有色金属板块全线爆发,洛阳钼业、中国大冶涨幅显著,铜矿供给中断与新能源需求共振推升板块估值;汽车股逆势走强,奇瑞汽车上市首日表现活跃,获308倍超额认购彰显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赛道信心。

A股市场传统防御与周期板块集体承压。银行板块延续阴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跌幅居前;贵金属板块领跌,山东黄金表现低迷,全球风险偏好回升削弱避险资产配置需求;港口航运板块低迷,南京港调整明显,外贸数据不及预期与集运价格回落引发资金撤离。

港股市场金融与消费板块持续调整。内银股全线走低,中信银行、工行、建行跌幅明显;地产建筑业下跌1.2%,政策托底效果尚未显现,市场对行业销售数据改善持观望态度;必需性消费板块跌1.3%,海尔智家表现弱势,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与成本压力制约盈利修复空间。

今日市场呈现"科技领涨、周期补涨、传统承压"的鲜明分化特征,短期需把握政策红利与产业趋势共振方向,中长期关注业绩兑现能力。

从中长期视角看,市场将围绕"政策确定性+产业趋势性"双主线展开,建议投资者立足产业升级与政策红利共振方向,构建长期配置组合。重点把握三大方向:一是符合"双碳"目标的新能源产业链,二是受益于AI技术革命的算力基础设施,三是具备国产替代逻辑的高端制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