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一路向“西”,“研”续热爱 |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的“初体验”里藏着成长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5-09-16 18:28  浏览量:10

成长的答案,藏在哪里?

或许,

它就藏在告别海河之滨后毅然“一路向西”,

在黑板上写下的第一个粉笔字里;

藏在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中,

那份略显紧张却又无比坚定的心情里。

对于天津师范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们而言,

这些珍贵的“初体验”,

如同散落的拼图,正一块块拼出他们,

也拼出孩子们未来成长的清晰答案。

这个答案,他们正在祖国西部的讲台上用心书写!

七月的热风还没散尽,天津师范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年轻人就已背上行囊, 不远千里来到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他们在热情似火的夏日里相熟相知,在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培训中增文涨识,每一次实践与培训,都获益匪浅,内心也更加坚定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信心与决心,她们在铿锵有力的誓言中,踏上了支教新征程。

初见:从忐忑到坚定的转身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 李路航

初登讲台的那一刻,我的手心全是汗。那支粉笔捏在指尖,仿佛有千斤重。望着台下一个个小小的身影、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的心跳快得像是要蹦出来。他们仰着脸看我,目光里有好奇,有期待,有羞涩,就像初春刚刚破土的新芽。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坐在台下,望着我的老师。而今天,角色转换,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当我蹲下来,和一个不敢画画的小女孩一起涂出第一片蓝天时,她突然转过头对我说:“老师,你的手好暖。”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发热。原来温暖是可以传递的,就像爱一样。这些日子,粉笔灰沾满了我的衣袖,孩子们的欢笑填满了我的每一天。我发现,最美的色彩不在调色盘里,而在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上;最动人的画面不在画纸上,而在每一次他们勇敢举起小手的瞬间。亲爱的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相互温暖。是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让我找到了最初的自己。这场相遇,不是我在教你们画画,而是你们教会了我如何去爱。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 王一珺

记得初次站在63位家长面前召开家长会时,说不紧张是假的。作为一年级一班的配班教师和数学老师,又兼任多学科内容,看着台下比我年长的家长们,担心他们会对我这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能否带好娃娃心存疑虑。然而当第一位家长向我点头问好,当娃娃们用沾着橡皮屑的小手怯生生地牵住我的衣角,那些不安都化作了春日的溪流。家长眼中的信任,孩子眼中的好奇,都让我想起自己选择教育事业的初心。接下来的两周是充满挑战的学训周。我和班主任像园丁培育幼苗般,从室内课堂口令,到室外齐步走,他们就像竹子拔节,每一天都有质的飞跃。当第一个流动红旗挂在班级门口,当看到家长群里刷屏的"老师辛苦了”,突然明白教育最美的模样——是娃娃们数学课上积极举起的小手,是家长的那句"xxx最喜欢的王老师"。看着墙上金灿灿的"一等奖"奖状,我知道这只是漫长教育旅程的第一个驿站。愿在这充满希望的西部沃土上,青禾班的嫩芽长成属于自己的姿态,汇聚成金色的稻浪。

初声:粉笔与心声的共鸣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 程凯

初登讲台,手中握住粉笔的刹那,一种奇妙的共鸣在心底漾开。那曾在键盘上敲击代码的手,如今握住了这三寸素白,仿佛在两个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昔日与电脑主机嗡鸣对话的我,此刻面对的是台下那么多双清澈的眼睛,粉灰簌簌飘落,不再是冰冷的二进制信号,而是知识与希望的载体。在三年级科学课堂上,当我描绘天气的变化多样,讲述如何观测风、雨、云时,孩子们发出恍然大悟的惊叹。在人工智能社团里,当我讲述计算机如何学会“思考”,他们眼中迸发出好奇的火花。原来最深奥的科学之美,竟能通过最传统的书写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一刻我真正明白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同频共振。粉笔灰染白手指的瞬间,我听见了自己的心声——原来最美的程序不在电脑里运行,而是在这些稚嫩的心灵中编写希望,在粉笔与新生的共鸣中,完成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

初悟:教育是双向的奔赴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 马梦瑶

第一次站上五年级的讲台,执教语文与道法课程,我的内心满是忐忑。每一课我都认真撰写教案,反复打磨,不断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用剧本演绎让孩子走进课文深处,用小游戏让他们在欢乐轻松的课堂氛围里学习,也和他们一起动手制作属于我们的班级公约……我总担心自己准备得还不够,怕辜负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直到第一次公开课收获老师们的一致认可,直到教师节那天收到写满温暖祝福的小纸条,直到听见孩子们说“最喜欢上您的语文课”,这些瞬间如光般照进我的内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温度。在“神奇百变”社团,我与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从原材料到艺术品的蜕变过程,体验匠心与美学的交融。我想教育的意义也是如此,在平凡的日子里,看见不平凡的成长,用心浇灌,等枝桠,成繁花。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 李林依

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真正触摸到了“教师”这两个字的温度。手握粉笔站在三年级科学的讲桌前,我带着孩子们观察云朵的形状、测量风的方向、记录雨滴的声音。他们仰起小脸问“为什么天会下雨?”时,我看到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正在萌芽。我们模拟降雨观察风,在动手与发现中,天气不再只是课本上的词汇,而是可以触摸、好奇、探索的真实世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堂,爱上科学探索,是我最大的成就。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东关小学开设课本剧社团,于我而言是一场温暖的回归。我带着孩子们读剧本、分角色、排小剧,看着他们从怯场到自信、从拘谨到放开,甚至在台词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戏剧不仅是在教他们表达,更是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自我与世界的窗。站在讲台,我不再只是那个刚刚毕业的戏文专业学生——我是科学课上的引导者、音乐课上的陪伴者、戏剧梦工厂里的造梦人,更是他们童年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一束微光。而这,就是我最愿意书写的青春剧本。

初体验,是成长的开始;

热爱,是坚守的答案。

从海河之滨到西部沃土,

天津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们,

用行动诠释着“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的“支教进行时”正热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