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荡现分歧:坚守成长还是切换低位?

发布时间:2025-09-09 10:28  浏览量:11

A股市场近日呈现高位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在3700-3950点区间波动,面对当前市场分化,投资者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拥抱前期强势的科技成长主线,还是转向低位板块寻求安全边际?

截至2025年9月6日,A股主要指数呈现“宽幅震荡、逐级抬升”的慢牛特征。创业板指因科技股分化表现相对强势(8月涨幅达24%),而传统权重板块(如白酒、金融)成为拖累主力。

9月2日至4日,本轮慢牛行情首次进入整理期。数据显示,科技股成交占比一度超过40%,部分科技股拥挤度接近预警线,引发市场对技术性回调的担忧。

01 市场现状,宽幅震荡中的结构分化

A股市场近期告别单边上行态势,进入高位震荡阶段。上证指数在3700-3950点区间波动,9月初市场出现明显调整,9月2日至4日连续三日下跌。

震荡调整核心源于三方面因素。传统板块疲软是首要原因,消费与金融股受库存压力、低利率环境及净息差收窄影响,泸州老窖、中国平安等龙头股跌幅显著。

资金面博弈激烈。主力资金呈现单边净流出,北向资金短期分歧明显,如9月3日净流出6.8亿元。两融余额虽创新高(突破1.6万亿元),但资金流向出现分化。

宏观政策扰动亦不可忽视。8月制造业PMI虽回升至49.4%,仍低于荣枯线;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但政策滞后效应未消,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02 机构观点,短期调整接近尾声

主流券商对当前市场普遍保持乐观态度。多家机构指出,近期波动源于前期交易过热与结构集中,并非趋势反转。

中信证券观察到三个市场流动性特征:ETF资金流向明显分化,宽基减而行业/主题增;市场或步入2021年以来主动型公募产品最后一轮密集申赎换手阶段;海外高债务资金利率和央行被动的降息压力共存。

招商证券认为“短期市场调整接近尾声,转为低斜率上行更加持续”。经过调整后,市场情绪可能会边际放缓,增量资金节奏可能会更加健康。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9月2日至4日的调整是“本轮慢牛行情首次进入整理期”。主要由于八月下旬以来市场交易过热,同时资金显著集中于TMT板块导致交易结构恶化。

03 资金动向,聚焦高低切换

近期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资金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位板块流动。机构配置型资金展现出明显的高切低特征,而近期的强趋势板块主要还是主动选股型资金驱动。

ETF资金流向明显分化。数据显示,宽基ETF遭遇资金流出,而行业/主题ETF则获资金流入;A股ETF减仓而港股ETF增仓。这反映出投资者正进行结构性调整。

散户投资者也在积极入市。8月份A股新增开户265.03万户,同比增长约165%,“00后”“95后”成为主力军。这部分新增资金更倾向于追逐热门板块,加剧了市场波动。

北向资金虽短期分歧,但整体仍保持净流入态势。7月北向资金净流入超60亿美元,外资对A股配置需求依然强劲。

04 投资策略,坚守还是切换?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投资者应如何抉择?机构普遍建议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科技成长仍是中长期主线,但需警惕过热风险。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共识方向,但机构更强调业绩确定性(如中报稳健的AI硬件、创新药)。

低位板块配置价值凸显。顺周期资源如贵金属(黄金、铜)、稀土等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新能源、消费等板块景气逻辑仍在但前期涨幅落后。

分散配置是对抗波动的有效手段。行业均衡:科技(AI+应用)、消费(黄金周预期)、资源(稀土)三线布局;跨资产组合:增配债券、黄金等低相关性资产。

严格风控纪律同样重要。建议个股亏损10%时止损,盈利20%-30%部分止盈;杠杆使用应审慎,单笔杠杆不超过净资产3倍。

05 未来展望,震荡是慢牛常态

A股市场短期或将延续震荡格局。技术面看,上证指数3856点是重要多空分水岭,上方压力在3870-3900区间,需日均成交额维持在3.0-3.2万亿水平才能确认突破有效性。

中长期向好逻辑未改。政策依旧对“稳股市”提供有力支持,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正在加大入市力度;居民端潜在增量资金仍较为充沛。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亦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偏强运行和外资流入中国资产。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过90%,这将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为国内货币政策创造更大空间。

未来需重点关注几个因素: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结果及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国内促消费、稳地产政策的具体落地情况;科技成长与顺周期板块的轮动机会。

短期波动不足惧。历史复盘显示,牛市中的“回撤”时间和幅度均有限,20日和60日均线为重要支撑。

境外资金持续涌入,下半年以来ETF总规模历史性突破5万亿元大关。

随着四季度临近,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十五五”规划预期强化,市场有望在震荡整固后迎来新一轮上行契机。(张哲峰)

综合天元证券、证券时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