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发布时间:2025-07-11 18:10  浏览量:19

文/邱晓辉

诗曰:

七律·夏日盛景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荷摇碧叶珠凝露,柳舞清风影弄晴。 野径繁花迷蛱蝶,深山翠柏隐流莺。 田畴沃野农忙处,汗水如珠映岁荣。

赏析:首联紧扣主题,描绘出夏日蝉鸣、烈日蒸腾的热烈景象。颔联写荷塘中荷叶摇曳,露珠凝聚,柳丝在清风中舞动,展现出夏日的生机与灵动。颈联通过描写野径上的繁花吸引着蛱蝶,深山里翠柏中藏着流莺,进一步渲染了夏日自然的繁茂。尾联则将视角转向田野,农民们在田间忙碌,汗水折射出岁月的荣光,体现了夏日劳作的辛勤与生活的希望。

七律·夏日闲情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竹榻闲眠听鸟语,石泉静赏看云行。 书斋墨韵香盈案,小院棋声韵绕楹。 不羡繁华尘世扰,此中佳趣最怡情。

赏析:首联点明夏日的炎热氛围。颔联描绘了主人公在竹榻上悠闲睡眠,听着鸟语,在石泉边静静欣赏云的行走,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颈联写在书斋中挥毫泼墨,墨香盈案,小院里下棋的声音绕梁,体现了文人的雅趣。尾联表达了不羡慕尘世繁华、享受当下闲情逸致的心境。

七律·夏日思怀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故园柳色萦魂梦,旧友音容入画屏。 岁月如流人易老,时光似箭意难平。 凭栏远眺情难寄,浊酒一杯对晚晴。

赏析:首联依旧展现夏日的热烈。颔联由眼前的夏日景象引发对故园柳色和旧友音容的思念,这些回忆如同在画屏中浮现。颈联感慨岁月流逝,人容易变老,时光匆匆让人内心难以平静。尾联中主人公凭栏远眺,却无法寄托自己的情思,只能借一杯浊酒面对傍晚的晴天,抒发了浓浓的思念与惆怅之情。

七律·夏日即事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市井喧嚣车马闹,楼台静谧管弦清。 街头叫卖声盈耳,巷尾闲谈意纵横。 炎夏时光多韵事,人间烟火最关情。

赏析:首联奠定夏日基调。颔联将市井的喧嚣热闹与楼台的静谧、管弦的清越形成对比,展现出夏日不同场景的特色。颈联具体描写街头的叫卖声和巷尾的闲谈,生动地勾勒出夏日生活的画面。尾联总结炎夏时光有许多有趣的事,而人间烟火气最能打动人心,体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七律·夏日山居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幽谷清泉消暑气,危崖古木护山亭。 林深雾绕仙踪隐,涧浅云流鹤影轻。 避世山居尘念远,清风明月伴余生。

赏析:首联描绘夏日酷热。颔联写幽谷中的清泉可以消除暑气,危崖边的古木守护着山亭,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颈联通过描写山林中云雾缭绕,仿佛隐藏着仙人的踪迹,山涧浅处云在流动,仙鹤轻盈飞过,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尾联表达了在山居生活中远离尘世杂念,与清风明月相伴度过余生的愿望。

七律·夏日感怀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韶光易逝心犹壮,壮志未酬梦尚萦。 风雨兼程追远路,霜华渐染忆前情。 但期来日功成日,不负青春岁月情。

赏析:首联点明夏日背景。颔联感慨时光容易流逝,但自己内心依然壮志满怀,未实现的壮志还在梦中萦绕。颈联写在人生道路上风雨兼程地追逐远方,如今鬓发渐白回忆起从前的经历。尾联表达了期待未来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不辜负青春岁月的豪情。

七律·夏日渔村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渔港千帆迎晓日,渔村万户起炊烟。 船头撒网惊鸥鹭,滩上晒鱼映海天。 生计艰辛情未改,渔家欢乐岁时绵。

赏析:首联描绘夏日渔村的炎热。颔联展现渔港里千帆迎着旭日,渔村万户升起炊烟的热闹场景。颈联写渔民在船头撒网,惊起鸥鹭,沙滩上晾晒着鱼,与海天相映衬,生动地描绘了渔村的生产生活画面。尾联表达了尽管生计艰辛,但渔民们的情感未改,渔村的欢乐生活岁岁绵延。

七律·夏日校园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校园翠柏书声朗,教室青灯墨韵浓。 学子求知寻大道,先生授业启愚蒙。 青春年少时光好,莫负韶光岁月匆。

赏析:首联描绘夏日校园的炎热氛围。颔联写校园里翠柏环绕,读书声朗朗,教室里灯光下墨香浓郁,体现了校园的学习氛围。颈联指出学子们努力求知探寻大道,先生们传授知识启迪蒙昧。尾联提醒青春年少的学子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辜负这匆匆岁月。

七律·夏日晚游

蝉鸣声声夏日火红,烈日当空一派蒸腾。 晚照余晖铺古道,残霞异彩映长松。 湖光潋滟波摇月,山色葱茏影入瞳。 漫步林蹊心自畅,尘嚣远遁乐无穷。

赏析:首联点明夏日情境。颔联描绘傍晚的余晖铺洒在古道上,残霞的异彩映照在长松上,景色绚丽。颈联写湖光潋滟,水波摇动着月影,葱茏的山色映入眼中。尾联写漫步在林间小路心情舒畅,远离尘世喧嚣,乐趣无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享受。

序言

夏日蝉鸣与烈日的诗意交响

蝉声是夏日的韵脚,从浓绿的树冠间倾泻而下,像一串透明的琉璃珠子,被阳光晒得发烫,滚落在蒸腾的空气里。烈日将柏油路烤出波纹,远方的地平线在热浪中颤动,仿佛大地正以无声的舞蹈回应着天空的炽热。

老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树皮皲裂的纹路里藏着蝉蜕的空壳,像被时光遗忘的微型铠甲。卖冰棍的吆喝声融化在热风里,红漆铁皮箱上凝结的水珠,倏忽坠地便化作一缕白烟。

这般的盛夏,万物都在发光——晾晒的棉被鼓起阳光的芬芳,蜻蜓翅膀折射出七彩光斑,连聒噪的蝉鸣也镀上了金属质感。人们摇着蒲扇,在午后的困倦中,将整个季节的喧嚣与寂静,都酿成了记忆里的琥珀。

蝉鸣声声--庭夏

夏节时,耳畔响起美妙动人的声音,莫过于蝉鸣。没有蝉鸣的夏日,是枯燥无味的,听着它们发出悠扬而热烈的吟唱,便会沉浸在夏的季节中。

蝉,夏日的精灵。绿荫树下,蛰伏地下的蚕蛹,历经数载之孕育,破土而出,铆足了劲儿的鸣叫。在夏之茂盛里走向生命的极致,唱得灿灿烂烂,响响亮亮。不管是否是刹那芳华,弹指凋谢,就像一树蓬勃的花,开就开得精彩。

蝉鸣,是夏日最豪放 最有特色的声音,是大自然中最美的乐音。蝉虽寿命只有个把月,夏日号角一响,便意气风发,犹如生命的语言,悠然倾吐心中的畅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每逢暑热正午,或大雨刚歇,在树木葱郁之地,蝉纷纷登枝竞鸣,起初三两声低吟、舒缓、深情。渐渐地,低吟变成高歌,曲调则变得欢快昂扬。一蝉鸣,群蝉和;一曲终,一曲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尤其皓月当空,侧耳倾听蝉鸣,或轻柔委婉,或低沉凄切,或高昂激越,或雄伟嘹亮,寂静空旷的夜晚越发显得清虚空灵。

蝉是大自然的歌者,夏日听蝉,自古被人们所推崇。在蝉的歌声里,你会感受到蝉不倦的精神,执着的情愫,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勃发。蝉生于泥土,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膏梁。因此,许多人又把蝉看作是至德之虫,品性高洁的象征,多借蝉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最着名的当属骆宾王、李商隐、虞世南的脍炙人口的“咏蝉三绝”。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高洁;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借蝉喻己,才华未展无人觉知;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可谓报复高远,却不受重用。蝉还是吉祥的化身,古人将玉石雕刻成蝉的造型,佩戴于身,以祈好运连连、富贵蝉联。或将蝉置于房中听其声,以期“金蝉脱壳,一鸣惊人。”以的欢娱。的确,从下花烂漫的初夏,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不知疲倦地引吭高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调,人们之所以喜欢听蝉,不仅在欣赏蝉声的清亮、激情,更是在感悟蝉的高尚品质。

蝉属于夏天,为夏天歌唱,是有灵气的小精灵。乡间广阔田野间的树木是蝉歌唱的舞台,是蝉的极乐之园,田野万物也在蝉的歌声中不断变幻着色彩。因着蝉,夏日变得平仄和韵,心旷神怡。那种悠然清亮,铿锵有力的蝉鸣,那种抑扬顿挫,那种清脆悦耳,那种坚定执着的声音,一声声,一遍遍穿透炽热的阳光,在盛夏的枝头转动,在风里流动。没有了蝉鸣,夏季是何等的单调和枯燥。静心倾听蝉鸣,细细体味,那种发自肺腑的呐喊,是蝉对生命的深情呼唤。仿佛今生就为了来赴一个约定,履行一个使命,竭尽所能,不知疲倦,直到秋风渐起,蝉声响亮如旧,不改初衷,声音里也没有一丝挽歌的悲凉,唱到生命最后一息。

我鸣故我在。蝉鸣在绿里穿扬,稔熟而幽缈,悄然入耳入心。一树蝉鸣,几分蝉意,静心倾听,滤去心中残留的一丝暑气和烦躁,毕竟春去夏来,岁月又添。

蝉鸣时节的夏天

对我来说,夏天是从听到蝉鸣的那一刻开始的。

在蝉儿开始鸣叫之前,天气其实并不太热,我这种对季节不敏感的人,尚在春夏之交的混沌中,可是从听到蝉鸣的那一刻起,真的就不一样了。

蝉鸣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来临,意味着夏天真真切切地来了。最初的蝉鸣是那种俗名叫“麦知了猴”的。麦收的时候它开始小声小气地叫,声音小而怯怯,身形也比正常的蝉儿小一些。偶尔听到它们像小婴儿般在歌唱,心里不由暗笑:“真是小知了猴。”

过了几天,个头大一些的蝉就闪亮登场了,用它的大嗓门不停地告诉你:“我来了,我来了,我唱着歌来了。”它们随时随地不知疲倦地唱,是世界上最敬业的歌者。

窗外的树枝上,紧紧挂着它们前一夜脱下的蝉蜕。蝉蜕的爪子依然紧紧抓着树枝,除非你用手拿下蝉蜕,否则一般的风吹雨打都奈何不了它。蝉蜕是一种中药。记得读书的时候,母亲捡回很多蝉蜕,洗干净晒干磨成粉末,加到面粉里给我们烙饼吃。加了蝉蜕的烙饼其实口感并不好,但是据说能治疗近视眼。死马当活马医吧,为了我的近视眼,无论多难吃,我都能咽下去。

前几天老公晚上散步回来,神秘兮兮地走到我跟前让我伸出手,我用眼白瞅他一眼,就知道他会出什么幺蛾子,坚决不伸手。他蓦地把握着的拳头打开,两只尚未蜕皮的知了猴正在他的掌心蠕动。我拿起那两小只,托在手心仔细观察,它们前面的一对大螯不停地挥舞着向前爬呀爬,却总也爬不出我的手掌心。如果不是被老公从树上捉了来,它们夜里就会在树上蜕下外壳,留下蝉蜕,明天清晨就是它们引吭高歌的时候吧。

记得小时候,吃过晚饭跟着父母去周围的树林里捉知了猴,借着别人手电筒的余光也能从树干上找到好几个,常常满载而归,一晚上能捉几十只。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天晚上回到家,弟弟的身上竟然挂着一个蝉,它的小爪子紧紧抓着衣服,这是把弟弟的衣服当成树干了呀。它是怎么到弟弟身上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时的惊喜却是真真切切。把它们放到大盆里,围着大盆翻来覆去地数,虽然总是数错,但是真开心。

捉知了猴最好的时间是下过雨的傍晚,地上湿乎乎的,更适合它们破土而出。在树林里边走边低头看,一个不起眼的黄豆大小的洞,用树枝一拨弄,小洞立刻变大洞,再一拨弄,头就露了出来,将树枝慢慢伸进去,它的爪子紧紧抓住树枝,轻轻一提,就上来了。

捉蝉是有瘾的,让人欲罢不能。可是似乎无论怎么捉,第二天在树上歌唱的蝉儿依然不见少。它们从早晨唱到晚上,即便是深夜也能听到它们的声音,是蝉鸣让这个世界不寂寞。诗词里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上的月亮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带来远处的蝉鸣声,这不知疲倦的蝉儿,这地下几年地上几天的蝉,自有它的生存方式。

它为了夏天而生,让整个夏天都不寂寞。

盛夏蝉鸣

每当盛夏,我家门前的几棵大树上,蝉儿们常常会弹奏起动人的乐曲。

清晨,蝉鸣细小而单一,虽然没有激情,却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仿佛一首晨曲由远及近。

中午,烈日当空,蝉鸣就很有规律。往往是一只蝉先鸣,随后就会有一只只积极响应。蝉鸣是一声高过一声,像是在引吭高歌。于是,此起彼伏的蝉鸣声,霎时间灌满了我的耳朵,为炎热的夏日增添几分躁动。三五分钟过后,蝉鸣会慢慢地减弱了、停止了,就像是乐队指挥放下了指挥棒,一切都沉默了,周围都静静的。

夜晚,幽静中偶尔有一声两声婉转的蝉鸣,使夏夜显得有些神秘,又似乎是一首催眠曲,好让人们忘掉一天工作带来的劳累,快快入睡。

当我高兴时听到蝉鸣,就会觉得蝉鸣声声入耳,十分动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与它同声高歌;而当我心情烦闷的时候,听到蝉鸣,就会觉得心烦意乱,想尽快摆脱它。这样的感觉,你有过吗?

蝉鸣嘹亮夏意浓

夏日蝉鸣

蝉鸣声渐起,夏意正浓时。一到夏天,耳畔总能听到嘹亮的蝉鸣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动听,它们用独特的歌喉,诉说着夏日的故事,成为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记得小时候,炎炎夏日的夜晚,蝉鸣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伴随着嘹亮的蝉鸣声,我围坐在大人的身旁,手摇着蒲扇,时而调皮地学着蝉鸣的声音,时而饶有兴趣地听着大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快乐的时光总是太过于匆匆。有时抬头仰望着璀璨的星空,用手点数着满天的繁星,一颗、两颗、三颗……往事总是让人思绪难平。

有了夏日的蝉鸣,就有了一份久违的记忆。记得我和小伙伴们手拿竹竿,顶着炎炎的烈日,循着蝉鸣声,走进村南边的那片小树林。蹑手蹑脚地靠近树上的蝉,用竹竿上有面筋的那一端慢慢地移到蝉的下方,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粘住蝉的翅膀,倾刻间便换来了我们开心的笑声。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夏日的蝉鸣,那是大自然翩翩起舞的音符,那是对平凡生命的激昂演绎。在这炎炎的夏日里,蝉鸣声激情奏响着夏日的绝唱,仿佛在诉说着夏季的热烈和奔放。你听,那高亢、嘹亮的蝉鸣声,是坚强不屈的号角,是奋进的鼓点,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立在高枝尽力鸣,暑天叶底发清声”。这是蝉对生命最热烈的表达,这是蝉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光,这是蝉对夏日最热情的回赠。纵观蝉的一生,它早期潜伏于地下,从不因黑暗而放弃了光明,也不因卑微而放弃了尊严,更不因艰难而放弃了前行,只为这一夏高踞枝头,栉风沐雨的尽情吟唱,那是对生命的执着和坚定。蝉即使一生短暂,但它依旧无怨无悔地奏响了生命的凯歌;蝉即使一生匆匆,但它依然绽放出了满腔的热情。

在这夏日里骄阳如火,它点燃了我们激情的青春;在这夏日里蝉鸣嘹亮,它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嘹亮的蝉鸣把夏日季节唱得一片沸腾,正是因为有了那一声声的蝉鸣相伴,才让这个夏天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才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夏的绿意,聆听到了嘹亮的蝉鸣,更感受到了一种怒放的生命……

夏天的蝉鸣

世界之大,是由多种生命支撑的。在变幻的四季里,每个季节总有一些昆虫与人类相伴而行。眼下正是酷热的三伏天,蝉鸣声声,用它知了,知了……执着与高亢的歌声,打破了炎热的寂寞和沉静。

蝉鸣声声,尽管打破了我理直气壮的午睡,但那熟悉且多年不变的声音泛起我绵绵的乡愁,把我带到了童年和往昔,想起一个个捉拿知了(禅)的夏天时光。

在我的故乡黄河岸边的夏天,有捉拿蝉的幼虫的习惯。在雨后的土地上挖蝉的幼虫,傍晚人们沐浴着凉爽的夏风,手拿小铲子和小桶快乐地出动,因为那时蝉还没脱变,从土里钻出来,心怀希冀和欲望,准备爬到树上,涅槃成禅。人们拿着手电,照着土松软的地方,一挖一个准,基本弹无虚发。

再就是夜色更浓时分在树下等候,守株待兔。这时侥幸从土中爬出的蝉的幼虫,摸黑来到树低处,多数选择树洞,准备脱去外壳,就像岸边欲下水的人换泳衣那节骨眼被逮住。或者清晨,太阳还没探出头来的时候,幼虫肉弹已经爬出洞穴。它会沿着树干往上爬,爬到合适的地方停下来,裂开外壳羽化为成虫-----蝉,及时扑捉,成为战利品。

不管哪种方法,都准备一个大大的玻璃瓶子或者塑料桶装,把抓到的蝉装进去,免得它再爬上来逃走。将捉到的禅的幼虫带回家,妈妈就会变着花样做着吃:或干煸,或盐水水煮,或烤着吃……真是美味连绵,回味无穷,尤其是在粮食紧缺的年代,那味道弥足珍贵。

那时,我只知道捉蝉、吃蝉,(当地叫知了)。对蝉的知识一无所知。后来随着年轮的旋转,看得多了,对蝉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了。

原来,不管人们怎么围追堵截,还是挡不住蝉冲到树上,每年蝉在树枝上产下卵,卵孵化成幼虫后,被风吹落到地面上,钻入松软的土,它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是四年之多,吸食树根的汁液维生。长大后的幼虫在初夏的傍晚寻机出土, 爬上树干,从壳中蜕出,等到身体慢慢强壮后,飞向树枝高处,就开始歌唱了。

蝉鸣是蝉的唯一表达,包括爱情。蝉因为鸣而生,蝉鸣因爱而响。中午,在炎热的天气里,睡不着,听蝉儿歌唱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蝉的歌唱跌宕起伏,拿捏着、变化着速度。延续几秒钟后,做暂沉默后,歌声又突然开始,迅速提高,保持几秒钟后,又随着腹部的收缩而逐渐降低,成为呻吟,然后又突然重新单调地重复着。闷热的傍晚,蝉被太阳晒得头晕脑胀,便缩短沉默时间,甚至一直唱个不停,但总是渐强渐弱交替进行。

蝉在夏日的早晨七八点开始歌唱,到晚上八点左右,暮霭沉沉时才停止。夏至前后人们听到它的第一声歌唱,到九月中旬,音乐会结束,蝉在阳光下歌唱的时间为五个星期。没有比蝉鸣更炽热的表白,会唱的是雄蝉,目的是吸引雌蝉进行交配,以便繁衍后代。所以当蝉找到了恋人,也就意味着走到了辉煌的尽头。它只能活二十多天,然后交配、产卵,双双死去。雌蝉将卵产在树枝上,吸干它的汁液。秋天树枝枯死落地,卵便钻入地下。蝉这种昆虫在地里生长的时间少则三两年,最长的竟达十七年!它在地下蜕皮四次,第五次在地上蜕皮、羽化,蜕变为成虫(蝉)。

灼人的蝉鸣,是喜乐也是哀乐,是晨钟也是暮鼓,诠释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人对于蝉用在地下漫长的时光,换来不足月余的享乐,而叫得不遗余力,爱得义无反顾所深深感动。古今中外留下不少写蝉的诗词:我国是诗词王国,就有不少描写蝉诗词。如唐代虞世南的:蕊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国外也有一句描写蝉的的诗歌:“蝉啊,你的妻子是哑巴,这是多么的幸福。”此诗描写的很准确,只有雄蝉才会发声,而雌蝉无声。我明白了蝉为什么会那样竭尽全力地鸣叫,它是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里用尽积蓄了几年的全部的储量,直至生命再一次轮回!

我佩服小小的蝉,诠释了尽管没有永生,但有永恒的执着。因此夏日、清晨、阳光灿烂的时光里。我都喜欢听蝉的鸣唱,抑扬顿挫,如一首美轮美奂的生命交响曲!

蝉儿声声夏季美好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这种蒸腾的世界里沉闷而倦意浓浓。蝉儿的歌声在山坳、在河畔、在村庄、在城市的街头树丛里,不时响起。先是有韵味的独唱,那种热辣的高歌吟唱引得伙伴们快速加入,多部轮唱的盛大演出每日轮番登场。蝉儿的歌唱清脆而嘹亮,节奏匀称,声声不息,欢快而带着颤音。它们的歌声,不时打破炎热沉闷的氛围,呼唤勃勃生机。水中的鱼儿跳出水面,探出头来,享受这生命的吟唱,荷塘里的蜻蜓在歌声的节奏里翩翩起舞。身形娇小,双翼透明,胸腔中发出如此响亮的鸣叫,梧桐、杨柳枝间的这小小生命,为何在这一年中最火热的时期引吭高歌,不知疲倦,声声不绝。

我怀着好奇心,搜寻着婵儿的生物知识,才明白婵儿的生命孕育太过辛苦,从蝉卵到成虫,经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地下暗无天日四次蜕皮和一次见得光明的地上脱壳。当它迎来光明时,也就是生命的终结时刻。

蝉的一生将生命的至暗与辉煌演绎的极致而纯粹,生本身不易,而在生命舞台的表演时光又是何等短暂而急促,冰与火的负重装满了婵儿的旅程行囊,在最热辣难耐的季节,大声歌唱它的“知了歌”。“知了,知了……”蜕变路上的黑暗和苦痛已被遗忘,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在这热情似火的季节里成就梦想,空中的骄阳是我心中所向,我要忘情的歌唱。“知了,知了……”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多么可贵,每一种生命的诞生,都是对未知的突破和创造,都是世界的奇迹,无论生就高贵还是低贱,生命都承载了厚重的基因寄托和无限希望,来吧,让我们一起为生命高唱赞歌。

“知了,知了……”热浪翻滚使热血更热,在这火热而短暂的季节,怎能胆怯而虚度光阴,让自己稍纵即逝的表演时间在沉默中销声匿迹。热血在涅槃中奔腾,让生命的意义在歌声中得到颂扬。“知了,知了……”我知道我的一生就像流星划过的瞬间一样短暂,这是命运之神的安排,但我不懊丧和悲伤,我要用歌声装点行囊,在歌声中迈向生命的终点,让生命得到永恒的升华。

“知了,知了……”昨夜的一丝凉风,是季节的信使,想要用我的歌声传唱秋的硕果。“知否,知否……”。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每一种生命之花,都盛开在属于它的季节里,“知了歌”的蝉儿声声,在下一个火热季节将唱响在蜕变后的生命里,歌声依旧,而生命获得新生。

夏日交响曲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当老屋门前那棵高大的核桃树上,悠扬地响起第一声蝉鸣时,故乡的夏天便拉开了一场音乐交响的饕餮盛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清晨,常常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睡眼朦胧中,耳边传来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声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像小情侣窃窃私语,像长舌妇喋喋不休,更多时像在唱歌,清脆婉转如天籁一般。

推开窗,鸟们三五成群站在树梢上、屋檐上,或梳理光洁的羽毛,或摇头摆尾,不时张开小嘴鸣叫几声,悠然自得。扬起手“嘘嘘”两声,胆小的鸟儿惊得拍打着翅膀,迅疾飞向天空,胆大的则不为所动,警惕地睁大眼睛观察一番,继续站在原地自顾自玩耍。鸟们不知疲倦地在田野,在山岗,在你的窗前,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放开喉咙鸣唱,叫得更加欢畅,生动而奇妙。

夏日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刚才还烈日当空,瞬间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呼啦啦”席卷起地上的落叶、泥沙,天地间灰蒙蒙一片。紧接着,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从远处滚滚而来,瓢泼似的大雨“哗啦啦”从天而降,猛烈地敲打着房顶,冲撞着玻璃,豪迈洒脱,酣畅淋漓,“噼里啪啦”敲击出属于夏日的美妙音符。疾风中,密集的雨点形成一道道扭曲的雨帘水幕,重重砸落在地上,飞溅起无数晶莹的水花儿。

闷雷一波接一波,突然,刺眼的闪电划过茫茫苍穹,紧随着“咔咔嚓嚓”炸响,震耳欲聋,撼人心魄。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大雨,越来越急。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闪电伴着雷鸣,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将这场音乐会推向高潮。雷声、风声、雨声,相互交织,如同一场声势浩大的音乐会,慷慨激昂,令人震撼。

半小时后,雷声渐渐远去,风雨减缓。这场及时雨的降临,让田野里的庄稼、路边的树木花草久旱逢甘霖,畅饮着甘甜的雨水,全都伸展腰身绽开笑脸,“蹭蹭蹭”拔节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清香,天空澄澈,世界重新变得清新明亮起来。

“知了、知了......”没有蝉鸣的夏天不叫夏天。核桃树上的蝉不知躲在哪棵枝丫上,扯开嗓子开始了它的演唱,划破夏日的宁静。蝉音高亢、嘹亮,一声接一声,极有穿透力,传得很远,引得远处桉树上的蝉也跟着叫了起来,一唱一和。

蝉天天唱,一曲又一曲,声嘶力竭,堪称夏日里最敬业最出色的主打歌手,它们是在歌唱如火如荼的夏天,亦或是在歌唱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捕蝉是孩子们夏日里的一件乐事。找来一根长竹竿,套上一个网兜,或用面糊粘捕,其乐无穷。顶着炎炎烈日,蹑手蹑脚在树林里穿梭,瞪大眼睛仔细搜寻蝉的影子,但蝉的警觉性很高,经常成功逃脱,孩子们也不懊恼,依然乐此不疲寻找下一个目标。

一旦锁定蝉的藏身处,便迅速伸出竹竿,将其网住或牢牢粘住,蝉无路可逃,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大家欢呼雀跃,开心得不得了。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夏天的夜晚热闹而迷人。圆盘似的月亮悄然爬上树梢,氤氲月光撒在大地上,灰蓝色的夜空中繁星点点,整个乡村诗意而朦胧。我们坐在院子里,躺在凉席上看月亮、数星星,听奶奶讲嫦娥和吴刚的故事,跟着妈妈唱好听的儿歌。

“稻花香里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马路对面是一大片稻田,蛙们粉墨登台,“呱呱呱”鸣叫,刚开始三两声,一只、两只,像简单的二重唱。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蛙加入其中,声音越来越大,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汇聚在一起,不绝于耳,似疾风骤雨,又如万马奔腾,俨然天地之间演奏的一场雄浑交响乐。

仔细聆听,蛙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有的二短一长的节奏,欢快跳跃,俏皮灵动;有的连叫几声,铿锵有力,尤为卖劲。

孩子们打着手电,来到稻田边试图寻找蛙的踪迹,屏住呼吸循声而去,谁知叫声戛然而止,根本寻不见蛙的影子。再往前,却听见身后蛙声又起,像在跟我们捉迷藏。

月亮高挂在夜空,蛙们跳来蹦去,月亮一不小心“叮咚”一声掉进水里,水面漾起丝丝波纹,像喝多了酒的醉汉摇摇晃晃,不一会儿,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有清凉的风吹来,一茬茬稻谷金黄饱满,散发出阵阵醉人的清香。

夜深了,劳作一天的人们枕着虫吟蛙鸣,酣然入梦。

鸟叫、虫吟、蛙鸣、蜜蜂嗡嗡、树叶沙沙、水流潺潺、蝉声、风声、雨声、雷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组成奇妙灵动的音符,共同演绎着天地间最美的夏日交响曲,热情奔放,生生不息。儿时的夏天,像一幅隽永的画定格在记忆里。遥远的故乡,一直住在心里,从未离开。

这正是:

七律·夏蝉初鸣

夏节蝉声耳畔萦,清吟婉转似瑶笙。 泥中久蛰期佳日,叶上初歌唤锦程。 不恋膏粱餐露洁,偏于高树寄情诚。 幽音唤醒三春梦,始觉炎光自此盈。

赏析:首联点明在夏日时节,蝉鸣萦绕耳畔,如同美妙的音乐。颔联写蝉在地下蛰伏多年,终于破土而出,在叶上歌唱开启新的旅程。颈联突出蝉不食膏粱,餐风饮露的高洁品性,以及在高树上尽情歌唱的真诚。尾联说蝉鸣唤醒了春天的旧梦,让人感觉到夏日的热烈已经来临。

七律·午后蝉欢

暑午骄阳似火烹,蝉声烈烈绕林鸣。 初吟婉转含情韵,渐唱高昂带激情。 叶底藏身歌岁月,枝头振翼唤流莺。 喧嚣未减生机意,共舞炎天别样情。

赏析:首联描绘午后骄阳似火,蝉声在林中热烈鸣响。颔联描述蝉刚开始的低吟婉转多情,渐渐转为高昂激越,充满激情。颈联写蝉藏在叶底歌唱岁月,在枝头振翅呼唤流莺。尾联说蝉声的喧嚣不减其生机,与炎热的夏天共同演绎出别样的情感。

七律·雨后蝉歌

雨歇林幽润气清,蝉儿得意韵初成。 声声似诉尘间苦,曲曲如吟世外情。 翠影扶疏歌婉转,清风缱绻梦轻盈。 炎凉莫问心依旧,唱彻山川岁月明。

赏析:首联描绘雨后树林清幽,蝉声开始悠扬。颔联说蝉声似乎在诉说世间的苦难,又像是在吟唱超脱尘世的情感。颈联写蝉在翠绿的枝叶间歌声婉转,在清风中仿佛梦境也变得轻盈。尾联表达蝉不管炎凉变化,内心依旧坚定,歌声唱彻山川,让岁月更加明亮。

七律·月夜蝉思

皓月当空夜色清,蝉音袅袅意难平。 轻柔似诉离人怨,激越如怀壮志情。 树影婆娑添静谧,风声辗转伴幽鸣。 长宵漫品蝉声韵,悟得尘缘梦亦宁。

赏析:首联描绘月夜的宁静,蝉声袅袅,让人思绪难平。颔联将蝉声分为轻柔与激越两种,分别代表离人哀怨和壮志豪情。颈联写树影婆娑增添了宁静氛围,风声与蝉鸣相伴。尾联说在漫长的夜晚品味蝉声的韵味,领悟到尘世的因缘,梦境也变得安宁。

七律·蝉寄高洁

夏树蝉歌韵自悠,餐风饮露意难休。 居高不借浮云势,声远何需俗客留。 腹有清操吟岁月,心怀雅趣度春秋。 骚人笔下情长寄,共赏冰姿傲九州。

赏析:首联写夏树上蝉的歌声韵味悠长,蝉餐风饮露的习性也体现出它的坚持。颔联强调蝉身处高处,不借助浮云的势力,声音传得远也不需要世俗之人的挽留。颈联说蝉内心有高尚的操守,吟唱着岁月,心怀雅趣度过春秋。尾联指出文人墨客常借蝉寄托情感,共同欣赏蝉的高洁姿态。

七律·群蝉和鸣

群蝉竞唱意飞扬,韵绕山林夏日长。 此曲刚停彼曲起,一声未绝百声扬。 高低错落情难尽,起伏连绵梦亦狂。 醉赏炎天清妙响,心随乐律共徜徉。

赏析:首联描绘群蝉竞相歌唱,意气飞扬,蝉声环绕山林,让夏日显得漫长。颔联写蝉声此起彼伏,一曲接着一曲,连绵不绝。颈联说蝉声高低错落,情感丰富,起伏连绵让人的梦境也变得疯狂。尾联表达沉醉于这夏日美妙的蝉声中,心灵随着乐律一同徜徉。

七律·蝉悟人生

蝉鸣阵阵悟人生,暑夏炎天唱至情。 短暂生涯心未老,须臾岁月志犹明。 尘间莫叹时光促,世上应怀壮志行。 且效寒蝉歌韵里,豪情满盏梦初成。

赏析:首联点明从蝉鸣中领悟人生道理,蝉在炎热的夏天唱出至情。颔联说蝉的生命短暂,但内心不老,岁月虽短志向却很明确。颈联劝人不要感叹时光短暂,在世上应该怀揣壮志前行。尾联表示要学习蝉在歌声中展现的精神,豪情满怀实现梦想。

七律·蝉映夏景

夏景因蝉韵更娇,枝间唱彻暑风飘。 绿阴匝地添幽趣,翠影摇波映画桥。 蝶舞花丛聆妙曲,鱼游水底醉清韶。 炎光虽烈情难改,共谱山川锦绣谣。

赏析:首联说夏日的景色因为蝉鸣而更加娇艳,蝉在枝头歌唱,暑风飘散。颔联写绿树成荫增添了幽趣,翠影倒映在水波上与画桥相映成趣。颈联说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聆听蝉曲,鱼儿在水底游动沉醉于这美妙的声音。尾联表达即使夏日炎热,蝉的热情不改,与山川共同谱写锦绣歌谣。

七律·秋至蝉情

秋风渐起韵犹长,蝉唱声声诉别肠。 未改初衷音更亮,岂因岁晚意彷徨。 林间叶舞随歌动,天际云飞伴曲翔。 纵使炎凉多变幻,此心依旧守炎光。

赏析:首联描绘秋风渐起,蝉声依旧悠长,仿佛在诉说离别的愁肠。颔联强调蝉不改初衷,声音更加响亮,不会因为岁月将晚而彷徨。颈联写林间树叶随着歌声舞动,天际云朵伴着蝉曲飞翔。尾联表达即使世事炎凉多变,蝉的内心依旧坚守着夏日的热情。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