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密码 | 小暑:暑气渐盛,伏天将至,你的生活节奏调整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5-07-08 01:53  浏览量:20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每年公历7月6-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小”指暑热尚浅,“暑”意为炎热,小暑标志着盛夏序幕拉开,天气将从温热转向酷热,万物在骄阳下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

小暑三候

感知盛夏物候韵律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

每候五日

勾勒出盛夏初始的自然韵律

一候温风至

小暑之日,热风取代凉风,空气开始弥漫湿热之感,宣告暑天正式登场。

二候蟋蟀居宇

五日后,蟋蟀因酷热从田野迁入庭院墙角,寻找阴凉栖息。

三候鹰始鸷

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高温而飞向清凉高空盘旋,开始练习搏击捕猎。

小暑习俗

传承千年消暑智慧

咬夏・食新・补伏

XIAO

SHU

啃西瓜“咬夏”:民间有“小暑吃西瓜,夏天不中暑”的说法,啃食冰镇西瓜寓意“啃去暑气”,补充水分。

食新米祭灶:南方地区用新收的稻谷煮饭,祭祀祖先与灶神,祈求秋季丰收,俗称“尝新”。

喝羊肉汤“补伏”:北方部分地区有“小暑吃伏羊”习俗,热汤配羊肉发汗驱寒,以热制热应对伏天。

晒伏・藏物・防霉变

XIAO

SHU

“六月六,晒红绿”:小暑前后晾晒衣物、书籍,利用烈日紫外线杀菌防霉,至今仍是家庭“断舍离”的好时机。

祭天・祈雨・盼清凉

XIAO

SHU

古代官府会在小暑举行“祈雨仪式”,百姓则通过祭灶神、贴“扫晴娘”剪纸,祈求风调雨顺、暑热消退。

小暑养生

顺应天时调护身心

01

饮食调养:清热化湿是核心

宜吃苦酸:苦味食物(苦瓜、苦菊)清热泻火,酸性食物(柠檬、山楂)生津止渴,搭配食用可缓解暑热烦渴。

推荐“小暑三宝”:黄鳝(补中益气)、莲藕(清热凉血)、绿豆(消暑解毒),煲汤或清炒皆宜。

忌生冷油腻:过量冷饮易伤脾胃,油炸食品加重湿热,建议饮食以清淡蒸煮为主。

02

起居调养:躲暑养阳有章法

晚睡早起,午间小憩:顺应昼长夜短,23点前入睡,6点左右起床,午间静坐或午睡30分钟,恢复体力。

忌贪凉伤阳: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盖薄被,防止腹部受凉引发腹泻。

03

运动调养:轻动养气避烈日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瑜伽、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避免正午户外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忌立即冲冷水澡。

小暑防病

警惕盛夏健康陷阱

1

高温疾病防护

中暑预防:户外活动携带遮阳帽、防晒霜,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若出现头晕、恶心,立即转移至阴凉处,饮用温水并冷敷额头。

热伤风预警:从高温室外进入空调房,需先擦干汗水,避免温差过大引发呼吸道感染。

2

消化道疾病防控

夏季食物易腐败,生熟食材分开存放,避免食用隔夜菜;多吃大蒜、醋杀菌,预防肠胃炎。

3

皮肤与情绪管理

暑湿易致痱子、湿疹,穿透气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情绪中暑”高发期,可通过听音乐、冥想调节心情,避免烦躁焦虑。

小暑如同一把火炬

点燃盛夏的热烈

在骄阳与蝉鸣中

愿你能顺应天时调养身心

能在树荫下、蝉鸣声里寻得一方清凉

让我们以“心静自然凉”的智慧

拥抱季节的馈赠

在暑气渐盛的日子里

积蓄能量

迎接生命的蓬勃生长

主 办: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政治工作处

监制:杨春亮

编 审:胡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