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龙治水,今年夏天旱涝如何?小满节气有预测,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5-05-19 08:49  浏览量:2

2025年是“七龙治水”的一年。而小满将至,当“七龙治水”遇上小满节气,人们不禁要问:今夏旱涝究竟如何?都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龙”大家都熟悉不过,在民间,龙王被视为掌管兴云降雨的神。比如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因为与袁守诚打赌降雨之事,偷改了玉帝给的降雨时辰和雨量数,而被斩首。

这里的“泾河龙王”,便是掌管人间降雨的水神仙。

而“七龙治水”的说法便与掌管雨水的“龙”有关。民间认为,某一年份中,在岗在位的龙的数量,影响一年的降水量。一如传统农谚中说“龙多靠,龙少涝”

怎么理解呢?

“龙多靠”,意思是龙多意味着可能干旱不下雨,农谚说“龙多靠,龙多不下雨”,说的便是此意。而“龙少涝”,指的是如果龙的数量少,那么降雨可能过多从而引发水患。

为何如此呢?这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媳妇多了晚了饭”的道理类似。人多了大家都想着偷懒,推卸责任,而人少了只能自己卖力干活。多个“龙王”分管雨水,可能会导致推诿责任。

那么,怎么知道某一年份中的龙的数量多少呢?如何推算到底为“几龙”治水呢?

主要根据农历正月的干支纪日来计算,从正月初一开始数,‌第一个辰日(辰属龙)出现在第几日,即为“几龙治水”‌。例如:

正月初一为辰日,即“一龙治水”;

正月初二为辰日,即“二龙治水”,以此类推,最多“十二龙治水”。五龙六龙被认为是最合适的,风调雨顺。

2025年,正月里的第一个辰日为“甲辰日”,在正月初七,所以被视为是“七龙治水”。

按照“龙少涝,龙多靠”的说法,今年属于“龙多靠”的情况,即预示着降水较少,可能出现干旱的情况。

不过,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因为龙的数量与大气环流、海洋温度等科学因素无直接关联,且我们都知道,中国地域辽阔,即便相同的预测,也难以覆盖南北迥异的气候特征。

从当下科学的视角来看,几龙治水的价值不在于精准预测,而在于其传递的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不同的年份降水情况有差异,需要警惕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引发的旱涝灾害。

那么,今年夏季旱涝如何呢?需要注意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小满节气中,找到一些预测。

小满是夏季第二个节气,时值公历5月20日至22日之间,今年的小满节气时间在公历的5月21日。

因为小满处在夏季,所以民间常常根据小满节气的天气状况,来预测夏季旱涝情况。比如:

1.“小满动流,三车响动”

这里的“动流”指的是下雨,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么就预示接下来降雨的天气较多,雨水充足。此时,水车、油车和丝车都开始忙碌起来,反映了小满时节农业生产活动的繁忙景象。

2.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意思是如果小满时节雨水不足,田地无法蓄满水,可能会导致后续干旱,田坎干裂。

小满时节正值农作物需水关键期,尤其是南方水稻种植区,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秧苗的生长。如果此时干旱,可能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和生长,进而导致减产。这句农谚提醒农民,在小满时节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灌溉准备。

3.“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意思是如果小满时节没有降雨,那么到了芒种时节可能会缺水。小满和芒种是相邻的两个节气,小满的降水情况往往会影响后续的气候。如果小满时节干旱,可能意味着夏季风偏弱,导致后续降水不足。这句谚语强调了小满时节降水的重要性,提醒农民要提前做好抗旱准备。

4.“小满大满江河满”

指的是如果小满时节降雨充沛,江河水位会上涨,预示着后续降水较多。

这句谚语反映了小满时节降水对后续气候的影响。如果小满时节雨水充足,可能意味着夏季风较强,后续降水也会较多。这对于南方水稻种植区是有利的,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汛和排水准备。

5.“小满雨水广,夏至雨淋墙”

意思是如果小满时节雨水充沛,夏至时节也可能会有较多的降水。道理和.“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谚语相似,提醒农民朋友们,要做好防范。

6.“小满不下,犁耙高挂”

意思是如果小满时节没有降雨,农民可能会因为干旱而无法进行耕作,犁耙只能闲置。

这句谚语强调了小满时节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干旱会导致土壤墒情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农民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农事活动,必要时进行灌溉补水。

7.“小满暖洋洋,锄头挂南墙”

这句谚语和上一句意思相似,指的是如果小满时节天气温暖且干燥,农民可能会因为无需耕作而将锄头闲置,表达的仍是小满节气雨水不足,对后续农事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2025年夏季旱涝预测

从中国气象网的天气预报来看,未来几天,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有较强降水,这似乎与小满节气的气候现象相吻合,反映南方地区小满节气前后降水充沛。按照上述谚语的说法,那么预示着后续可能出现洪涝现象,需要警惕。

而未来几日,黄淮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如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40℃;上述部分地区的冬麦区将出现2~3天以上干热风天气,这提醒农民朋友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干热风措施,警惕干旱情况的发生。

当然,由于谚语只是老祖宗的一种经验总结,存在局限性,具体情况我们仍需要结合本地的天气状况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工作。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