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卑微如蝼蚁,也请以人性的名义

发布时间:2025-07-07 18:18  浏览量:21

昨天早上,一个老人在青岛湿热的天气里去世了。

有网友说,这是青岛30年来最热的夏天。

尽管他的去世以“青岛大学宿管”为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但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在青岛大学的通报里,他被称为“物业工作人员”。

在该校学生的文字中,他是一位常和蔼慈祥、有爱心、收养过多只流浪猫的“宿管大爷”。

他不需要名字。

因为他只是无数如蝼蚁一般卑微的生命之一。

他人生最后的栖息之所,就是下图中这个小小的平房。

外表很精致,但在这样的季节里,里面因为没有空调,必定如烤箱一般。

很多学生发帖说,“宿管大爷”是热死的。

青岛大学的通报里说“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是的,“宿管大爷”并非因为别人的直接伤害而死,所以不是刑事案件。

但在比人间法律更高的自然法中,它仍然是一起刑事案件,因为他的死因是没有被当作人那样对待。

我毫不怀疑,青岛大学管理人员宽敞的办公室里,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必定是一应俱全。这些管理人员家里老人、孩子的房间里必定也是如此。

但青岛大学的宿管们窄小的平房里,只有吹着热风的风扇。

据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宿舍里也没有空调,不少学生中了暑。

年轻人尚且吃不消,“宿管大爷”的死因应该没有悬念。

有个微博博主发帖说“有些人很明显在带节奏”,称不能肯定宿管大爷是因为没有空调热死的,让大家“等一个通报”。

奇怪的是,这样一则丧失人性冒充理中客的帖子,竟然得到4.2万人的点赞——不知道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但是打开评论区,景象就完全不一样了。

获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怎么没把你家热死”。

还有人指责这个博主是“拿着钱干昧良心的事”,“会遭报应的”。

我不觉得会有人给他钱,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这片土地上,总有那么一帮人,任何情况下都会自带干粮,主动站在权力那一边,或者洗地,或者摇施呐喊。

就算这位“宿管大爷”不是因热而死,难道就不应该给他栖身的小平房里装上空调吗?

孟子呼吁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2000多年过去了,它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

K1373次列车“破窗事件”引起全网关注后,胡锡进昨天发帖批评铁路公司的通报“是近年来最不成功的事件通报之一”。

他关注的不是闷热的车厢给乘客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安全隐患,而是通报是不是“成功”。

老胡所谓“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通报这种东西,我有过5年办公室主任工作经历,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混乱逻辑、避重就轻,推脱责任、安抚人心。

“混乱逻辑、避重就轻”是手段,“推脱责任、安抚人心”是目的。

手段高明、目的达成就是“成功”。

饱受诟病、激起众怒就是失败。

它不会改变事实,也不会让真相更加清晰。

从这个角度看,老胡的长篇大论也可以说是他近年来最不成功的叼盘之一。

因为在他长长的帖子中,没有一个字是以人性名的名义而写的。

什么是人性的名义?

“宿管大爷”去世后,青岛大学一名学生发了这个朋友圈——

这就是人性的名义。人性之所以能够超然于动物性之让,就是因为它会共情于别人的痛苦。

没有共情他人痛苦的能力,就是没有人性。

如果各家机构、单位都去认真研究老胡的建议,学习他的经验与建议,就更加不会做契合人性的事,只会把精力用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写好通报上。

通报写得再好,也与人性无关。

我不禁想起乌克兰战时总统泽连斯基的一番话——

“我不想让我的照片出现在你们的办公室里,总统不是偶像。把你的孩子照片挂起来,每次做决定时都看看。”

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在后半句——任何人,无论他是普通人,还是某个组织、甚至国家的决策者,当你要做出决定时,想想家人,想想孩子:你所做的决定会不会伤害他们?

推己及人之后就是:会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家人,别人的孩子?

这才是充满人性光辉的“通报”!

历史学家们早就告诫世人:大人物的决策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要远远超过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

往小里说,青岛大学的决策者们怎么决定,影响了一个如蝼蚁般卑微老人的人生。

往大里说,一个大人物的决策会让数百万人血染疆场,数千万人生离死别。

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无论多么华丽的辞藻、“成功”的通报,都洗不干净斑斑血迹。

只有坚持人性的名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悲剧的发生。

但有一帮人,千方百计也要拒绝人性的名义。

如果不是青岛大学一帮血仍然温热的大学生,这位“宿管大爷”的去世会如同一粒尘埃飘落在水面上,无声无息。

不会有人关心,不会有人过问。

就如同没有人关心每天有多少只小蚂蚁被匆忙的脚步踩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