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平米铁皮屋与八个月欠薪:青岛大学宿管之死揭开的校园裂痕

发布时间:2025-07-07 16:59  浏览量:20

2025年7月6日清晨,青岛大学滢园宿舍区值班室内,宿管大爷被发现昏迷于闷热的铁皮屋。这间仅容一床一桌的6平米空间,唯一窗口被旧桌椅堵塞,室内温度计指向43.2℃的骇人刻度。当救护车呼啸而至,生命已无法挽回——这位为学生修水管、通厕所,省下伙食费喂养流浪猫的老人,最终倒在了自己守护十年的岗位上。

大爷生前将最后温柔都给了生命:在拖欠工资八个月的窘境下,他清水煮挂面充饥,却自费购买猫粮;自己不用风扇,将学生遗弃的3台小风扇全数装在猫窝。学生含泪回忆:“小猫生病时,他连带去诊所的钱都拿不出,却总笑着看我们抚摸猫崽。”而当他向后勤部反映铁皮屋高温问题,换来的只有沉默的忍耐。

极端高温在事发当日,青岛市气象台将高温预警升级为橙色,市区体感温度突破40℃。滢园宿舍区同日内,一名学生中暑昏迷被送医抢救,成为大爷悲剧的残酷注脚。

学生的生存困境宿舍无空调,风扇吹出热风,学生凌晨被热醒成为常态。有学生抱着床单“凌晨4点逃往麦当劳”,更多人挤进博知楼教室,却发现校方为“形式化节能”每日中午12点准时关闭空调。考试季持续至7月15日,睡眠剥夺与高温眩晕交织成生存考验。

八个月工资蒸发多名学生证实,大爷生前多次提及被拖欠工资八个月。他捡拾学生丢弃的棉衣棉鞋,为捡到“新冬装”欣喜不已,却再未等到下一个冬天。

外包之殇校方回应轻巧卸责:“宿管是物业外包人员。”当记者追问欠薪问题,招生办与后勤部门电话陷入永恒忙音。这种劳务派遣制度,成为高校规避责任的挡箭牌——保洁阿姨凌晨三四点开工,休息处竟是厕所隔间;保安室形同虚设,基层劳动者在制度夹缝中挣扎。

与铁皮屋形成刺眼对比的是:行政楼空调冷到“能冻企鹅”,连走廊都冷气充足;留学生宿舍空调完备;网红毕业典礼耗资百万,喷泉翻新、外墙刷漆等“形象工程”从未停歇。

当校方7月7日凌晨发布“排除刑案”的冰冷通报,对高温防护与欠薪只字未提,学生们的悲愤在社交媒体爆发:“不要镀金的毕业典礼,我们要活着看到春天。”

大爷珍藏着学生丢弃的棉袄,曾憧憬着下一个冬天。但他不知道,这个社会某些角落的寒冷,远胜过最凛冽的严冬。当高校把经费变成喷泉的水花、典礼的烟花,却让守护校园的人在43℃的铁皮屋里默默熄灭,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善良老人,更是教育机构应有的人性底线。他的风扇仍在为小猫转动,而制度的“风扇”,何时才能吹到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