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夫妻广州民房起家,靠纸尿裤非洲称王!年入33亿背后的狠招

发布时间:2025-10-18 08:43  浏览量:8

“非洲卫生巾大王”要上市了,不是宝洁,不是金佰利,而是一对广州夫妻把一片几毛钱的卫生巾卖到19%的非洲市场,一年净赚33亿。7月港交所刚敲完上市铃,账上又多了15亿港元,他们拿这笔钱不去打广告,而是去肯尼亚再盖一座工厂——离用户更近,离利润也更近。

故事得从2000年说起。

沈延昌在尼日利亚做采购,发现当地女人用破布、树叶、报纸解决例假,感染率居高不下;老婆杨艳娟是华南理工的机械副教授,实验室里天天跟刀片、轴承打交道。

两人一合计:干脆把“工科脑”装进“女人刚需”,做便宜又干净的卫生巾。

于是广州小北一间30㎡的仓库成了起点,白天打包,晚上改机器,把进口生产线拆成“非洲版”——零件减少30%,速度降20%,价格直接砍到国际大牌的三分之一,名字也接地气:Softcare,中文“乐舒适”,听着就像邻家小卖铺买的。

便宜只是门票,真正让他们横扫乡镇的是“下沉三板斧”。

第一斧,渠道沉到“脚背上”。

大牌子只进城市超市,他们直接把货拆成10片一包,用自行车驮着去村集、去教堂门口摆摊,连卖可乐的小摊都挂上一包卫生巾,现金现结,小店主零库存也敢卖。

第二斧,包装砍到“骨头里”。

没有易撕口?

直接锯齿边;没有独立包?

食品级薄膜一烫就封口;外箱不覆膜,省下的几分钱全让给消费者。

非洲用户不在乎颜值,只在乎今天能不能干净出门。

第三斧,技术做“隐形升级”。

杨艳娟把机械课堂搬到车间:热风无纺布换成本地能产的纺粘布,吸水高分子掺20%本地淀粉,吸速只降5%,成本降18%。

一条生产线一年省下的钱,够再建两条线——这就是他们八年从6座工厂开到8座的秘密。

便宜+下沉,市占率像吹气球:2022年16.1%,2023年19.3%,今年预计突破22%。

但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3年,他们推出一款“太阳能卫生巾消毒包”——巴掌大的帆布包,内衬UV-CLED灯,白天晒太阳,晚上把用过的卫生巾放进去,30分钟杀菌99%。

联合国妇女署直接下单10万套,加纳政府把它写进“乡村女校健康包”。

别小看这块布,它让Softcare从“便宜货”升格为“公共卫生方案提供商”,2024年预计贡献8%营收,毛利率比卫生巾还高5个点。

ESG故事也顺势起飞。

公司宣布“每卖10片捐1片”,在尼日利亚建了3所“女孩俱乐部”,教生理知识、发免费卫生巾。

别误会,这不是纯慈善——捐赠片走政府招标,算销量;培训中心挂公司Logo,算品牌;员工80%本地化,算社会稳定。

一套组合拳下来,2024年拿下“中非经贸合作典范企业”称号,银行利率下浮50个基点,省下的利息又够盖半座工厂。

最新招股书透露,上市募来的15亿港元,60%砸向肯尼亚新工厂,20%去西非建仓库,剩下做上游无纺布和SAP吸水树脂的非洲本土化。

翻译成人话:把“中国供应链”复制到非洲,让原材料也坐一次“价格滑梯”。

一旦肯尼亚基地2025年投产,运输半径从港口800公里缩到200公里,物流成本再降8%,价格还能往下打——对手连尾灯都看不见。

有人算过账:非洲12亿人中,适龄女性3.5亿,目前卫生巾年人均用量只有中国的1/6。只要人均每年多用10片,市场就多出35亿片,按Softcare出厂价0.18元/片算,就是6.3亿元增量。

而他们的目标,是把“破布+树叶”换成“Softcare+太阳能消毒包”,让非洲女孩第一次用上、以后只用得起自家品牌。

从广州仓库到港交所敲钟,这对工科夫妻用24年把“低端制造”写成“刚需科技”——技术降本、本土降链、公益降阻。

下一个故事主线已经写好:当肯尼亚新工厂机器轰鸣,太阳能消毒包挂在更多村头,Softcare不再只是卫生巾,而是非洲女性健康的基础设施。

就像沈延昌在路演最后一页PPT写的:“我们卖的不是一片棉,而是让3.5亿女性每月安心上学的48小时。

上市只是加油站,不是终点。

下一次听到他们的消息,可能是“非洲纸尿裤第一”,也可能是“太阳能消毒包出海拉美”。

唯一确定的是,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因月经失学、失业、失语,这对夫妻的机器就不会停——因为便宜又干净,永远是最大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