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广州男子因热射病走了,医生:中暑后忽略了这1点关键细节
发布时间:2025-07-12 18:13 浏览量:19
对于许多人来说,热射病这个词或许比较陌生,而中暑则深为大众所熟知。实际上,热射病就是中暑中最严重、最为致命的一种类型,属于重度中暑的范畴。而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射病的三级重度中暑范畴。当人长时间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活动时,汗液蒸发受限,体内热量无法有效散发,体温可迅速升高至40℃以上,就可能发展为热射病这种急危重症。一旦发生,死亡率可高达40%以上,必须迅速降温和抢救,否则可能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是呼吸循环衰竭。
2024年,来自广州的许浩明42岁,是一名施工队的户外作业工人。为了养家糊口,他每天凌晨五点半就要赶到施工点,搬水泥、切割路面、清理污水井,夏天尤其辛苦,他经常穿着厚重的反光背心和安全头盔,汗水一遍又一遍湿透衣服黏在背上,脱下时几乎能拧出水。中午工地条件差,他往往只能找个阴影处席地而坐,吃一碗泡面或凉馒头继续干活,午休时间也常常被打断,生活异常艰辛。
2024年7月下旬,在连续的高温橙色预警天气中,为了抢工期,许浩明常常顶着烈日干活,从上午九点开始,工地温度就经常超过38℃。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去清理人行道石砖,天气闷热得像罩着个蒸笼。在阳光直射下,他很快感到全身燥热不安,不到十分钟,背心已湿透,汗珠从额角滴进眼睛。许浩明想着天气热,出点汗也正常,想着赶紧把活做完就进棚歇会儿,便只是喝了口瓶里的绿茶,就继续蹲在地上抡锤搬砖,一时也没怎么在意。
可次日上午,许浩明在工地里干了不到一小时后,他就开始频繁擦汗,头发贴在额头上,呼吸也比往日粗重许多。他感到有点头晕,脚下发虚,一蹲下再起身就眼前发黑,喉咙干涩,水灌下去也总是不解渴,脑子变得钝钝的,仿佛生锈了一般,眼前视野也有些朦朦胧胧的。他只能靠着护栏喘息,赶紧又喝了两口矿泉水,工友见许浩明脸色发红发胀、眼神有些涣散,劝他赶紧去阴凉处休息。
但许浩明想着早点干完活,便摆了摆手,咬牙强撑着搬完了一车砖,这才走到工地围栏边喝水。可就在他拿起水壶的那一瞬间,他忽然感觉胸闷气短,头晕眼花,眼前视野也瞬间模糊起来,心跳也越来越快,像有人在胸口重锤连击。他拿起水瓶的手顿时也不听使唤了,正准备走向工棚时,他两腿一软,就直接扑倒在工地上,脸贴着滚烫的水泥地面,意识也开始模糊,耳边只剩下嗡嗡的响声。
工友见状都吓了一大跳,走过去一看,发现许浩明浑身滚烫,皮肤干热,眼睛微微上翻,已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了,意识也有些模糊,于是赶紧将他抬进遮阳棚,用毛巾擦汗、喂水,可是做完这些后,许浩明的情况依旧没有明显改善。大家都怀疑许浩明是出现了中暑的情况,于是几个人手忙脚乱的将人给送去了附近的诊所看病。
经过测量发现:许浩明体温高达38.4℃,心率每分钟96次,血压:110/68 mmHg,呼吸:20次/分,医生初步诊断为轻症中暑,于是立即给予口服补液盐、降温等紧急处理措施,并且建议许浩明卧床休息,避免再次出现高温暴晒的情况。经过这次事件后,许浩明就长了记性,也不敢再像是往常那样做太阳下暴晒了,妻子还特意给他买了防晒袖套和草帽佩戴着出门。
可没想到意外却还是再次降临了,2024年8月15日,为了给儿子凑开学的学费,许浩明又再次前往工地做临时加班的活,阳光炽烈得像火焰贴在皮肤上,热浪从地面反射上来,脚下的水泥板滚烫得能煎蛋。为了赶工程进度,许浩明顶着烈日上阵,在没有遮挡的工地中央运沙搬砖,结果刚干了不到一小时,他就浑身大汗淋漓,感到一阵眩晕突然从后脑勺袭来。他停下手,摸了摸额头,发觉手背竟然烫得发麻,紧接着一股突如其来的心慌和胸闷涌上来。
许浩明顿时双腿发软,呼吸急促,每吸一口气都像是在吸热风,皮肤变得干热发红,整个人像被蒸干一样。他只能赶紧弯下腰支撑膝盖,想着赶紧回工棚休息。可没走出两步就忽然感觉心脏的位置传来一阵剧烈的刺痛,疼得他眼前发黑,呼吸急促,四肢肌肉发麻,就脚步踉跄着一头栽倒在搅拌机旁。工友们发现他倒地后,赶紧冲上前去,结果发现他皮肤异常干热,面色泛红,呼吸急促如同拉风箱般,只口齿不清的模糊重复着一句:“胸口……疼……”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许浩明的身体开始抽搐,他两手攥紧、脚尖绷直,嘴唇逐渐发紫,霎时间丧失了意识。工友们都被吓了一大跳,只能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迅速将人给送去了医院急诊科。经过一番检查发现,许浩明体温高达42.1℃,心率162次/分,血压下降至88/50mmHg,被医生诊断为热射病并发中枢神经功能受损。
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冰毯物理降温、静脉扩容处理。途中许浩明瞳孔光反应减弱,呼吸频率跌至每分钟8次。随车医生顿时眉头紧锁,怀疑他出现了心肌缺血的情况。而等抽血、生化等检查项目出来后,结果显示:高敏肌钙蛋白hs-cTnI飙升至4.82ng/mL正常
心电图显示下壁ST段明显抬高,II、III、aVF导联呈现典型梗死图像。这让医生也感到十分诧异,立刻紧急启动了心梗救治流程,予以溶栓、补液、降温三线并行,但许浩明持续昏迷,血压不稳定,循环系统处于崩溃边缘。ICU内,多台仪器同时运作,病床边环绕着数名医护,急救药品和冰毯不停更换,但他始终没有再睁开眼。
许浩明在重症病房坚持了一天一夜,但终究没能挺过去。次日清晨,尽管医生给予肾上腺素、持续血液净化和多药维持治疗,但仍无法扭转心源性与神经源性联合衰竭。他的心电图最终变成一条平线,医生宣布抢救无效死亡。得知这个消息后,家属顿时悲痛欲绝。许浩明的妻子扑倒在门口痛哭失声,儿子也泪流满面的攥着父亲的检查单。
而等妻子在看到死亡证明上写着热射病并发心梗死亡后,更是情绪失控,她眼中布满红血丝,激动的向医生质问道:“我丈夫一向身体健康,根本就没有心脏病,怎么会是因为心梗死亡的,他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慢性病都没有,明明只是出去干个活,怎么人就没了,是不是你们医院抢救失误了?!”
听到这番话,医生也觉得有些蹊跷,他原本以为许浩明是由于存在高血压等基础慢性病,这才出现的心梗,可是在仔细翻看患者病例后,他却发现许浩明往年的体检记录上确实显示身体健康,没有心脏方面的基础病。
在仔细查看许浩明的全部病例记录后,医生怀疑许浩明是由于在高温下长期劳作,再加上饮水不足,最终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引发心肌细胞供氧失衡,心脏泵血功能衰退导致的,于是开口询问道:“他是不是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或者是存在长期熬夜,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有没有在生活中服用什么保健品和其他药物的行为?”可是话刚出口,妻子就更加激动了。
她双肩颤抖,泪水涌出,哭喊着道:“没有,都没有,他上次知道自己出现过中暑的情况后,就一直有记住及时补充水分,而且也没有熬夜和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家里更是没有买过什么保健品和其他药物,根本就没吃过什么药,明明他身体一直很健康,工友们发现他中暑后更是立即就给予了降温措施,怎么会……怎么会好端端的一个人就突然没了呢?是不是你们药开得不对?医院治疗失误的问题!”
现场顿时混乱一片,周围凑上来许多围观的病人与家属。医护人员赶紧劝阻家属冷静,主治医生也一边示意同事处理后续,一边赶忙调出许浩明的入院检查记录。他一页页翻看着,眉头逐渐紧锁,结果发现确实几乎没有异常预警信号。患者无脑梗、肺炎、冠心病等各种基础病,体温调节能力测试也正常,药物代谢指标也没有异常,可以排除了情绪激烈和乱吃保健品、药物的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就在主治医师一筹莫展之际,急诊科的主任赶紧过来帮忙疏散人群。他眉头紧蹙,右手还握着刚从打印机取下的病例复印件,脚步虽不疾却带着明显的压迫感。主任在临床工作多年,对于各种高温中暑、心源性猝死、急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救治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连续八年在全国急诊专科评比中名列前茅,是医院临床一线最信得过的领头人。
对于许浩明这个死亡病例,他也深感痛心。为了查明原因,急诊科主任再次仔细翻看许浩明的全部信息和病例记录,却始终没有发现疑点。按道理来说,患者送医及时,并且在第一时间内做了紧急降温处理措施,按理说发生急性心梗的概率是很低的。
接诊过无数患者的主任明白,有些事情的关键,往往就藏在患者不起眼的生活角落里,于是他再次与家属进行一番详细沟通,重点询问许浩明的各种生活细节,没想还真发现了端倪。许浩明的妻子越说到后面,她声音就越发的小:“要说什么特别的,还真有一件小事,但是我们想着就是很小的一件事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况且我丈夫之前一直这么做,什么问题都没有,怎么会突然就……”
急诊科主任听完后顿时脸色大变,痛心疾首道:“实在是太可惜了啊,这是一例非常典型,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病例,许浩明这个情况,表面看是热射病引发的心梗,但这背后其实藏着1个关键问题。这已经不是单一事件,临床上很多类似悲剧都源于这一点,你们都没有发现许浩明在工地中暑后,有1个极小的细节被忽略了,而这恰恰是加重他病情的关键因素,也正是诱发他出现心梗的重要促成因素,最终导致了他白白丧命……”
妻子听到主任的解释后,顿时泪流满面,她脸色霎时间苍白如纸,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崩溃的哽咽道:“怎……怎么会……竟然是我害了他,我真不知道……这样也会出事……”
经过详细沟通,主任从许浩明妻子口中得知,原来自从上次中暑后,妻子就给许浩明在保温杯里装了冰矿泉水,而许浩明也习惯了在高温天气下喝冰水。当他出现中暑的征兆后,第一时间就下意识的去喝了妻子给他装的冰水。而现代研究表面,在剧烈出汗后大量饮用冰水,可导致强烈刺激,从而诱发冠脉痉挛,增加心梗等突发疾病的风险。
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医院也给许浩明做了尸检,而尸检报告显示他正是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热应激综合征后的心源性猝死。很多人认为冰水解暑、降温,是理所当然的常识。但在极端高温+大量出汗后,喝冰水其实是一种高风险行为。
医生解释,热射病病人经历过高温对中枢神经、心肌、肾功能的综合打击,虽然出院后看似恢复,但神经调节功能、心血管张力系统仍可能存在隐匿性脆弱。当这类人群在高温作业后外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此时突然大量饮入低温水,会造成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血流骤减,心肌供血中断,从而引发致命心梗。尤其对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更是潜在引爆点。
高温下剧烈运动后,外周血管扩张,冰水刺激引发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容易诱发冠脉痉挛、供血骤停。尤其是曾经受损过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心肌细胞,虽已表面恢复,但对刺激的耐受性明显下降。在极端高温作业背景下,大量饮用冰水诱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冠状动脉强烈痉挛诱发心梗,是此类热射病后遗患者潜在的高危行为。在极端环境下大量冰水的刺激,不是解暑而是诱发心梗的导火索。
其次,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的高温相关疾病,尤其在气温超过33℃、湿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易发生。中暑分为轻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及最严重的热射病,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出汗异常、恶心呕吐,甚至意识模糊,就需警惕中暑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建议尽量减少户外劳动或剧烈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病者,应在此时段内居家或待在通风良好、有空调的地方。如需外出,应戴帽子、打伞、防晒,并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
其次,合理补水非常关键。出汗多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引发热痉挛和虚脱。建议每隔1小时饮用200-300毫升凉白开水或淡盐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运动后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功能饮料,但应避免高糖饮品、酒精或冰镇饮料,这些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胃肠不适。
最后,在生活中还需要警惕室内高温环境。很多人误以为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其实在闷热、不通风的房间内长时间活动,同样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建议使用电风扇或空调调节室温,勤通风,注意室内湿度调节;夜间睡眠也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因湿热积聚诱发夜间中暑。
一旦出现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物理降温,可在额头、腋下、颈部放冷湿毛巾,补充水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以防发展为致命的热射病。
综上所述,中暑虽常见,但防范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夏季不宜空腹猛喝冰饮或吃冷瓜,可适量多食用健脾养胃、益气生津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粥、绿豆汤、百合银耳羹。忌生冷油腻、过度辛辣等食物,有助于调理脾胃、固护正气,促进身体健康。
内容资料来源:
[1]魏翠,陈立力,孙晓丽,等.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救治重症劳力型热射病患者1例[J].新疆医学,2025,55(06):738-742.
[2]朱瑞芳,贾克然.热射病相关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25,38(10):106-110.
[3]邢沁蕊,王美璐,崔健,等.劳力型热射病的院前急救案例分析与启示[J].中国急救医学,2025,45(05):394-396.
《42岁广州男子因热射病走了,医生:中暑后忽略了这1点关键细节》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