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绿茶粉当抹茶!3 个核心区别避开,喝着涩还没营养
发布时间:2025-09-11 01:02 浏览量:12
冲抹茶时觉得 “和绿茶粉没区别,又涩又淡”,做抹茶蛋糕用错粉导致口感差,看到 “抹茶粉”“绿茶粉” 标签分不清该买哪个 —— 很多人都被 “抹茶” 概念搞糊涂,其实抹茶不是普通绿茶磨成的粉,而是用特定蒸青绿茶经 “覆荫种植、石臼研磨” 等特殊工艺制成,从原料到制作都有严格标准。接下来,我们先讲抹茶的核心原料,再拆制作工艺,最后教你分清抹茶和绿茶粉,帮你真正懂抹茶、选对抹茶。
一、抹茶基础认知:先明确 “原料不是普通绿茶”,从源头不混淆
很多人以为 “抹茶是绿茶磨成粉”,其实它的原料是 “特定品种的蒸青绿茶”,且种植有特殊要求,这是抹茶区别于绿茶粉的核心。
1、核心原料:“覆荫蒸青绿茶”,品种和工艺都有讲究
抹茶的原料不是随便哪种绿茶都能做,必须满足 “品种 + 种植 + 杀青” 三个条件:
品种要求:优先选叶片大、氨基酸含量高、苦涩味低的绿茶品种,比如日本的 “薮北茶”“御衣黄”,中国的 “龙井 43 号”“安吉白茶种”,这些品种制成的抹茶口感鲜爽,颜色鲜绿;
避坑:别用小叶种绿茶(如碧螺春种)做抹茶,叶片小、苦涩味重,磨成粉后口感差。
种植要求:必须 “覆荫”,增加营养和口感
抹茶原料茶在采摘前 20-30 天,会用遮阳网(或稻草)覆盖,减少光照(只留 10%-20% 光照),这个过程叫 “覆荫”:
作用 1:增加叶绿素含量,让茶叶颜色更鲜绿(抹茶的标志性颜色);
作用 2:提高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含量,让抹茶喝着有 “鲜爽感”,减少苦涩味;
对比:普通绿茶不覆荫,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低,磨成粉后颜色偏黄绿,口感涩。
杀青要求:必须 “蒸汽杀青”,保留鲜度和营养
原料茶采摘后,要立即用蒸汽杀青(30-60 秒快速蒸制),而不是普通绿茶的 “炒青” 或 “烘青”:
蒸汽杀青能快速锁住茶叶中的叶绿素、维生素 C,避免氧化;
炒青会因高温破坏部分营养,且茶叶易带焦味,不适合做抹茶。
2、原料形态:从 “鲜叶” 到 “荒茶”,先做预处理
抹茶原料不是直接用鲜叶磨粉,要先制成 “荒茶”(干燥的茶叶原料),步骤简单但关键:
步骤 1:采摘鲜叶:只采茶树的 “一芽二叶”(最鲜嫩的部分),老叶、病叶会被剔除,保证原料品质;
步骤 2:蒸汽杀青:鲜叶采摘后 2 小时内完成蒸制,避免鲜度流失;
步骤 3:冷却干燥:蒸好的茶叶快速冷却,然后用热风烘干(温度不超过 60℃,保护营养),制成 “荒茶”(干燥的茶叶,呈深绿色,有光泽);
步骤 4:脱梗去杂:荒茶会去除茶梗、茶筋(粗硬部分),只留下叶片,确保后续研磨的粉细腻无杂质。
3、核心产区:日本宇治是顶级,国产也有优质货
想选好抹茶,先看产区,不同产区的抹茶风味有差异:
日本宇治:全球顶级抹茶产区,比如 “宇治抹茶” 有严格的品质标准,口感鲜爽、香气浓郁(豆香 + 海苔香),适合直接冲饮或做高端甜品;
日本静冈:产量大,抹茶口感偏醇厚,适合做烘焙(如抹茶蛋糕、饼干);
中国产区:浙江松阳、安徽黄山、贵州遵义是优质国产抹茶产区,采用日本工艺种植制作,性价比高,适合日常做甜品、冲饮,口感不输中端日本抹茶。
二、抹茶制作工艺:6 步精细加工,石臼研磨是关键
好抹茶不仅原料讲究,制作工艺更是 “慢工出细活”,尤其是研磨步骤,决定了抹茶的细腻度和口感。
1、步骤 1:覆荫种植(已讲,原料阶段核心)
再次强调:覆荫是抹茶口感和颜色的 “灵魂”,没有经过覆荫的绿茶,再怎么磨也成不了优质抹茶。
2、步骤 2:手工采摘(保证原料鲜嫩)
抹茶原料多采用手工采摘,而非机器采摘:
手工能精准挑选 “一芽二叶”,避免采摘老叶、碎叶;
机器采摘易混入老叶、茶梗,影响后续抹茶品质;
注意:只有顶级抹茶(如日本特级抹茶)会全手工采摘,中低端抹茶可能半机器采摘,但仍会人工筛选。
3、步骤 3:蒸汽杀青(锁鲜保营养)
蒸汽杀青的温度和时间有严格控制:
温度:95-100℃的饱和蒸汽,时间 30-60 秒(根据叶片老嫩调整,嫩叶时间短,稍老叶片时间长);
目的:快速破坏茶叶中的 “多酚氧化酶”,防止茶叶氧化变色,同时保留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对比:普通绿茶炒青温度 120℃以上,会破坏部分茶氨酸,导致口感涩。
4、步骤 4:冷却干燥(避免结块)
蒸好的茶叶若不及时冷却,会持续受热导致颜色变暗:
冷却:用风扇快速吹凉蒸好的茶叶,10 分钟内温度降至室温;
干燥:用低温热风烘干(50-60℃),让茶叶含水量降至 5% 以下,避免后续研磨时结块;
干燥后的茶叶呈 “条状或片状”,就是 “荒茶”,可长期保存(密封、避光保存,保质期 1 年)。
5、步骤 5:脱梗去杂(保证细腻度)
荒茶会经过 “揉捻、脱梗” 处理:
揉捻:轻轻揉捻荒茶,让叶片更紧实,方便后续研磨;
脱梗:用机器去除茶梗、茶筋(粗硬部分),只留下柔软的叶片,避免研磨后有粗颗粒,影响抹茶细腻度。
6、步骤 6:石臼研磨(细腻无高温,区别于绿茶粉)
研磨是抹茶和绿茶粉的 “核心区别”,必须用 “天然石臼” 低速研磨:
工具:采用天然花岗岩制成的石臼(如日本的 “御臼”),重量可达 1 吨以上;
转速:每分钟仅 30 转(非常慢),避免高速研磨产生高温(高温会破坏抹茶的营养和香气);
细腻度:研磨后的抹茶粉细度可达 2000 目以上(1 目 = 0.0074 毫米),比面粉(80-120 目)细 20 倍以上,冲饮时不易结块,口感顺滑;
对比:绿茶粉用机器高速研磨(每分钟几千转),细度仅 200-500 目,易结块,且高温会破坏部分营养,口感涩。
三、抹茶 vs 绿茶粉:3 个核心区别,别再买错
很多人把绿茶粉当抹茶用,导致冲饮涩、甜品口感差,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3 点就能分清:
1、区别 1:原料不同 —— 抹茶用覆荫蒸青绿茶,绿茶粉用普通绿茶
抹茶:原料是 “覆荫种植的蒸青绿茶”(如薮北茶),经过覆荫、蒸青,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高;
绿茶粉:原料是 “普通炒青 / 烘青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的碎叶或老叶),不覆荫,营养含量低,苦涩味重;
直观判断:抹茶原料茶是专门种植的,绿茶粉多是茶叶加工后的 “边角料”(碎叶、老叶)。
2、区别 2:工艺不同 —— 抹茶石臼低速磨,绿茶粉机器高速磨
抹茶:石臼低速研磨(30 转 / 分钟),无高温,细度 2000 目以上,细腻顺滑;
绿茶粉:机器高速研磨(几千转 / 分钟),产生高温,细度 200-500 目,有粗颗粒,易结块;
直观判断:取少量粉用手指捻,抹茶细腻无颗粒感,绿茶粉有明显颗粒感。
3、区别 3:口感和用途不同 —— 抹茶鲜爽,绿茶粉涩,用途不重叠
口感:
抹茶冲饮有 “鲜爽感”,带淡淡豆香或海苔香,不涩;
绿茶粉冲饮涩味重,香气淡,甚至有焦味(炒青残留);
用途:
抹茶适合直接冲饮(抹茶拿铁、抹茶茶碗蒸)、做高端甜品(抹茶慕斯、抹茶大福);
绿茶粉适合做烘焙装饰(撒在蛋糕表面)、做低成本食品(绿茶饼干),不适合直接冲饮。
四、抹茶选购技巧:4 点选对优质抹茶,不花冤枉钱
想买到好抹茶,不用只认进口,看这 4 点就行,日常用足够:
1、看产地:优先选 “宇治” 或国产优质产区
日本宇治抹茶(如 “福寿园”“中村藤吉”)是顶级选择,口感鲜爽,适合直接冲饮;
国产抹茶选浙江松阳、安徽黄山产区,性价比高,适合做甜品、日常冲饮;
避坑:别买 “无产地” 或 “产地模糊” 的抹茶,大概率是绿茶粉冒充。
2、看等级:特级适合冲饮,一级适合甜品
抹茶按品质分等级,不同等级用途不同:
特级抹茶:细度 2000 目以上,颜色鲜绿,香气浓郁,适合直接冲饮(抹茶拿铁、茶碗蒸);
一级抹茶:细度 1500-2000 目,颜色深绿,香气稍淡,适合做甜品(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
避坑:别买 “无等级” 的抹茶,品质无保障,可能是混合了绿茶粉的劣质货。
3、看颜色:鲜绿色有光泽,不是深绿或发黑
优质抹茶颜色是 “鲜绿色”,有自然光泽(像嫩树叶的颜色);
劣质抹茶颜色深绿发黑(可能是陈茶,叶绿素氧化),或黄绿(没覆荫,叶绿素少);
直观判断:把抹茶粉撒在白纸上,优质抹茶颜色均匀鲜绿,劣质颜色不均。
4、闻香气:有豆香 / 海苔香,无焦味、涩味
优质抹茶闻起来有 “清新的豆香” 或 “淡淡的海苔香”,无异味;
劣质抹茶闻起来有焦味(杀青过度)、涩味(原料差),甚至有霉味(受潮);
直观判断:取少量抹茶粉放在手心,搓热后闻,香气更明显,劣质货异味会加重。
五、总结
抹茶是用 “覆荫种植的蒸青绿茶” 经蒸汽杀青、石臼低速研磨制成,不是普通绿茶粉,核心区别在原料、工艺和口感。选购时看产地、等级、颜色、香气,日常冲饮选特级,做甜品选一级,别把绿茶粉当抹茶用,才能享受到抹茶的鲜爽口感。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懂抹茶、选对抹茶!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收藏,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用抹茶做过的甜品,比如抹茶拿铁、抹茶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