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别瞎吃!认准3种肉,润燥补营养,全家身体都舒坦
发布时间:2025-08-29 02:23 浏览量:17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
立秋一过,天气悄悄变了样,白天的热风里多了几分凉意,可空气却越来越干。早上醒来总觉得口干舌燥,皮肤摸起来也没之前光滑,说话多了还会觉得咽喉发紧,这些都是秋天常见的 “秋燥” 表现。想要安稳度过这个季节,饮食上得跟着调整,核心就是遵循 “润燥益气、滋阴补肺” 的原则,吃对了才能补足营养,让身体慢慢适应季节变化。
很多人问,立秋后鸡肉和鸭肉还能不能吃?其实不用完全忌口,关键看体质和吃法。鸡肉偏温性,鸭肉偏凉性,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食用量就好。不过要说更契合立秋后补养需求的,还是下面这 3 种肉,既能缓解燥性,又能补充营养,家里大人小孩吃都合适。
提到兔肉,可能有些宝子平时吃得少,但立秋后吃它真的太合适了。从性味来看,兔肉味甘、性凉,这种特性刚好能应对秋燥带来的不适,帮着滋阴润燥、清热凉血。要是你最近总觉得口干、排便不畅,或者皮肤干痒,吃兔肉就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还不会像有些温性食物那样加重体内热气。
再说说营养,兔肉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达到了21.5% ,而且它含有的氨基酸组成和人体需求很接近,吃进去后吸收利用率特别好,能帮身体快速补充优质蛋白。更让人放心的是,它的脂肪含量只有2.2% ,比猪肉、牛肉低很多,胆固醇含量也低,就算是担心发胖,或者需要注意血管健康的人,吃兔肉也不用有负担。
吃兔肉的时候,做法很关键,最好选清炖或者焖煮,比如炖一锅兔肉山药汤,山药本身也有健脾润燥的好处,两者搭配效果更好。也可以搭配萝卜、百合这些能润燥的食材一起煮,尽量避免油炸,不然会破坏兔肉本身的润燥效果,还会增加多余的油脂。
立秋后气温慢慢下降,身体需要适当温补来增强抵抗力,但又不能补得太猛,不然容易加重秋燥。牛肉就刚好符合这个需求,它味甘、性平,不温不燥,既能补脾胃、益气血,还能强筋骨,特别适合立秋后吃。
秋天很多人脾胃功能会变弱,吃不下东西,整个人没精神,这时候吃点牛肉就能改善。牛肉里的优质蛋白能修复身体组织,还有丰富的铁元素 —— 而且是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能预防因为食欲下降导致的缺铁问题,帮身体补足气血。另外,牛肉中的 B 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B12,对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也很有帮助,能提升免疫力,让身体更结实。
做牛肉的时候,推荐清炖牛肉汤,炖的时候可以加少量黄芪、党参,能更好地发挥益气的效果,喝上一碗浑身都暖和。也可以用牛肉炒时蔬,比如搭配西兰花、胡萝卜,营养更均衡。要注意避免辛辣调味,像麻辣牛肉就别吃了,容易刺激咽喉,加重秋燥的感觉。
立秋后正是鲈鱼最肥美的时候,它的肉质细嫩,吃起来没什么腥味,性味也平和,既能补肝肾、益脾胃,还能滋阴润肺,对秋燥引起的咽喉干痛、咳嗽少痰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家里老人、小孩,还有脾胃虚弱的人吃都很合适。
从营养角度看,鲈鱼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8.6% ,而且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就算是消化功能弱的人也不用担心肠胃负担。更重要的是,鲈鱼里含有丰富的 DHA 和 EPA,这两种成分对保护心血管很有好处,还能帮着补充秋天身体流失的钙、磷、硒等矿物质,让营养更全面。
吃鲈鱼最好的做法是清蒸,比如清蒸鲈鱼时放几片姜丝、几段葱段,既能去腥味,又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还不会增加燥性。也可以煮鲈鱼豆腐汤,豆腐清淡,和鲈鱼搭配在一起,口感清爽,再加点冬瓜、海带,清热润燥的效果更好,喝起来也不油腻。
最后还要跟宝子们说下,立秋后不是不能吃鸡肉和鸭肉,关键在 “适量” 和 “做法”。
吃鸡肉的时候要注意,鸡肉偏温性,要是你本身容易上火,比如经常咽喉肿痛、长痘,就少吃点,做法上别选油炸或者辛辣的,像辣子鸡就尽量避免。可以炖一锅清鸡汤,炖的时候加些莲子、百合,能中和鸡肉的温性,喝起来更温和,也能起到一定的润燥作用。
鸭肉偏凉性,适合体内有 “虚火” 的人,比如经常口干舌燥、手心发热的人吃就很合适。但脾胃虚寒的人,比如平时容易腹泻、怕冷,就要少吃鸭肉。做鸭肉的时候,推荐鸭肉山药汤、老鸭汤,煮得软烂一些,更容易消化,别吃生冷的鸭肉,以免刺激肠胃。
其实立秋后饮食的核心就是 “平衡润燥”,除了选对肉类,还要搭配银耳、梨、百合、萝卜这些能润燥的食材,平时少吃辛辣、油炸、高盐的食物,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每天都觉得舒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