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高发,张文宏:这种习惯或让你暴露在基孔肯雅热风险中

发布时间:2025-08-08 16:42  浏览量:1

南方的夏天,热得像被蒸笼罩住,空调、吊扇、冰西瓜齐上阵。

很多人一到晚上,热得不行,直接光腿上阵睡觉,裤子一脱,蚊帐也懒得挂。

可你不知道,这种“放飞自我”的睡姿,可能让你睡一觉醒来,迎接的不是清晨的阳光,而是一场高烧关节剧痛的地狱旅程——基孔肯雅热。

这是个听起来像外来语的病名,但它现在正在国内多个城市悄然扩散。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尤其是你,光腿睡觉、开窗通风还不点蚊香的你。

先别急着关掉文章。你以为这是啥稀罕病?其实它比你想得还“接地气”。

基孔肯雅热,来源于坦桑尼亚土著语,意思是“弯腰行走”,因为感染的人疼得直不起腰。这不是夸张,是实打实的临床表现。

你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个热带病,离我们很远,但今年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广东、海南、云南,病例数激增,甚至连江浙沪也开始出现输入病例。原因很简单:蚊子

不是所有蚊子都这么“毒”,主要是白纹伊蚊,也就是你夏天常见的那种,黑白相间,看起来像穿着条纹袜的蚊子,个头不大,嗡嗡一响,分分钟让你晚上失眠。但这玩意儿不只是叮你一口,它可能携带病毒,把基孔肯雅热送到你血液里。

一旦中招,你会经历什么?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而是那种让你“怀疑人生”的疼。发烧最高可到40℃,身体痛得像被车撞过,尤其是关节,肿胀、僵硬,有人形容那感觉像“骨头里长了刀片”。

奇怪的是,有的人烧退了,疼痛却赖着不走,几个月都好不了,关节像被封印了一样,甚至留下后遗症。你以为这只是老年人的事?错,年轻人也中招,甚至更惨,因为免疫系统强,反应更猛烈。

你也许会问,不就是蚊子咬一口吗?我也没去什么热带雨林,怎么就感染了?

恰恰是这种“无敌”心态,最容易中招。现在的传播模式早就变了,随着气候变暖、国际旅行频繁,病毒已经不再“择地而居”。只要你住的地方有蚊子、有气温、有积水,它都可能成为重灾区

光腿睡觉这事,说实话,是真不推荐。尤其是晚上,白纹伊蚊最活跃的时间段是黄昏到凌晨三点。你裸着腿、没蚊帐、窗还开着,那对蚊子来说简直就是“自助大餐”。你还在朋友圈发“夏天就是要光腿自由”,蚊子在你腿上开了个party。

而且别以为喷个花露水就万无一失,那玩意儿顶多驱蚊一两个小时,效果非常有限。真正靠谱的,是物理隔离,比如蚊帐纱窗,还有家庭环境清理,别让家里积水成为蚊子的育婴房。你家阳台上那个没倒的水桶、花盆托盘、空可乐瓶,就是蚊子的产床。

很多人有个误区:只要不去东南亚就安全。真不是。广州有本地传播病例,就是在小区、在家楼下被咬的。你以为自己不出门就安全?蚊子可不管你宅不宅,它只管你血甜不甜。

基孔肯雅热可不是“轻轻一烧就过去”的病。有研究显示,约有30%的人在发病半年内仍然存在关节疼痛或疲劳。这跟我们熟悉的“病毒性感冒”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它更像是个披着“流感”外衣的“关节杀手”。

你是不是又想到了“吃点药扛一扛”?别太自信。这个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靠对症治疗。退烧、止痛、补水,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就像感冒一样,但问题是,这“感冒”是带钉子的,疼起来让人怀疑人生。

有些人一烧就是七八天,期间体力被掏空,甚至进医院挂水。你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拖着不去医院,最后被抬进去。更别说,如果你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那疫苗呢?有没有?抱歉,国内暂时没有上市疫苗。一些国外公司正在研发中,但离我们能打上还有段距离。所以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防蚊

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的“夏天蚊子多,少露腿”?那可不只是老古板的唠叨,而是有依据的生活经验。中国古代还有句农谚:“小暑不热,大暑必热,暑一到,蚊虫笑。”人们几千年总结的经验,现代人却当成“过时说法”。结果被蚊子教育了一遍。

夏季很多人还喜欢晚上去公园跑步、遛狗、跳广场舞。汗水+体温上升+露肤多,对蚊子来说就是“五星级Buffet”。而你正好戴着耳机、穿着短裤,浑然不觉它已经在你腿上“干了一针”。

还有一类人特别容易被盯上:孕妇、儿童、老人。因为体温偏高,新陈代谢快,气味更容易吸引蚊子。尤其是孕妇,被咬了不只是自己受苦,还有可能影响胎儿健康。这可不是危言耸听,2014年就有研究指出,孕妇感染基孔肯雅热,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热、抽搐,甚至死亡。

你觉得这事离你很远?其实离你最近的可能就是你家阳台、你晚上那条没盖住的腿、那个没关的窗户。

有一些人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年轻、抵抗力强、从没被蚊子咬出事过。但疾病从不挑人,蚊子也不挑腿,挑的是你有没有准备好。就像今年的疫情防控,越是觉得“应该没事”,越容易“出事”。

从社会层面看,基孔肯雅热的暴发提醒我们,城市规划、社区卫生、公共健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中一些小区绿植密集、排水不畅、垃圾乱堆,这些都为蚊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同时,这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的警示。过去这种病只在热带地区出现,但现在随着全球变暖,它的“活动半径”在不断扩大。如果我们对环境不加控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热带病”出现在你的家门口。

其实说到底,光腿睡觉、开窗不挂纱窗、阳台积水不清理,看似都是生活小事,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疾病入侵的“缺口”。现代人总以为科技能拯救一切,结果连最基础的“防蚊”都做不好。

每年一到夏天,各大医院急诊室里就开始排起长队,发烧、痛风、热射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一个比一个横。医生看着这些一个个穿着吊带短裤、晒得发红的患者,心里只有一句话:你这是自己把自己送进来的。

别再说什么“太热了穿不住长裤”,你得问问自己,是想凉快一晚,还是疼半年。真正的自由,不是光腿自由,而是身体自由。别让一只蚊子,毁了你整个夏天。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张伟,田汶佳,魏文娟,等.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输入性基孔肯雅热调查与处置[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4,30(5):467-469. DOI:10.19821/j.1671-2781.2024.05.015.

[2] 冯云,张海林. 中国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2025,25(5):582-587.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5.05.09.

[3] 谢彤,吕莉琨,谭昭麟,等. 中国天津市一例缅甸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病毒基因分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2):2131-2134.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0013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