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凉风至 白露生 寒蝉鸣

发布时间:2025-08-07 12:32  浏览量:1

节气

· 一候凉风至

· 二候白露生

· 三候寒蝉鸣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秋之始

·Beginning of Autumn·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立秋节气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三候

凉风至

白露生

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立秋习俗

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农事活动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对“秋”解释:“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立秋荐书

《追寻失去的传统》

立秋

本书收入当代作家傅国涌的随笔文章,都是描述20世纪前半叶报人的经历。傅国涌摄取这些人物命运的片断,篇幅虽短,却尺幅千里,从“梁启超时代”到《大公报》、《新民报》、《文汇报》、《观察》等民间报刊,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这样的文章,不是一般的叙述历史人物的遭遇,而是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看一个时代。他能从人们常见的材料中发现新的视角并能结合现实,生发出更多感想,观点富有启发意义。

《秋赋》

立秋

本书收录了《七律》、《秋感》、《清明》、《夜思》、《五律》、《桃源忆故人》、《思身》、《晚出》、《庐山》、《湖南》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