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立秋:夏意犹未尽,忽觉秋已来

发布时间:2025-08-07 10:35  浏览量:1

Beginning of

Autumn

中国传统

二十四节气之一

2025 / 8 / 7

2025年8月7日

将迎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它还意味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从今日起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一觉醒来,不知不觉秋风微凉,踩着盛夏的末梢,就进入了散发着诱人、成熟气息的立秋。

秋去秋来又一年,岁首岁末再一半。年年岁岁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立秋的来到,盛大的并不仅仅是秋天本身,更还有岁月的性格在时空里所氤氲的风情。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故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

凉风至(8月8日~12日)

熬过了激昂似火的夏天,在温柔的秋风中,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

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同时,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刻。

二候

白露降(8月13~17日)

在温馨与静谧的立秋,虽少了夏的焦躁,但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有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也会有雾气产生。

“露从今夜白”,白是秋之标志,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

寒蝉鸣(8月18~23日)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秋凉以后,寒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厉。万事有迹可寻,而动物往往更敏于感受自然的更替。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晒 秋

立秋·秋天的开始

习俗

秋天的花朵,在热血沸腾荡涤,在岁月里璀璨,一半在时光里盛放,一半在季节里凋零。

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区村民,也悄悄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立秋·秋天的开始

习俗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吃点好的,补充一下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 秋

立秋·秋天的开始

习俗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啃秋,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食秋桃

立秋·秋天的开始

习俗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

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福 圆

立秋·秋天的开始

习俗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所以有俗语: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冰西瓜、蒸茄脯、煎香薷】

习俗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

立秋前一天,用冷水冰一个西瓜,锅里蒸一碗茄脯,当然,还要煮上一大壶香薷饮,待冷却后,家中每个人都喝上一杯,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家不受暑气困扰而会产生各种疾病了。

香薷饮配方: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加白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三吃,三喝,三做

今年的立秋正值中伏尾,此时暑热未消,故民间有“秋老虎”之说。

但从今天开始,天地的气机开始趋向收敛,我们养生也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应从消暑清热逐渐向滋阴养肺过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吃好三样

立秋是进入秋季后的第一个节气,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啃秋”的传统。进入秋季,雨水变少,天气变得干燥,润肺去燥成为首要功课。

01

【莲藕萝卜排骨】

萝卜中含有大量水分可以对抗干燥的天气,且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营养丰富。

此外,秋季人们可能会出现各种肠胃不适的问题,萝卜中的芥子油,能够有效促进肠胃蠕动。

其含有的纤维素也能预防便秘,老年人可以适当多吃。

莲藕是秋季的应季蔬菜,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将萝卜莲藕与排骨同煮,既美味又养身。

02

【拌银耳】

在我国古代,银耳被视为滋补佳品,有“菌中之冠”的美名。

银耳是滋阴润肺的一把好手,具有益气清肠、补肺益气的作用,很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银耳除了煲汤还可以凉拌、清炒,银耳拌三丝、炒双耳都是适合在秋季食用的菜品。

03

【清炒百合山药】

百合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具有清火、润肺的功效,对于很多秋燥上火的人来说,很有好处。

山药味甘,中医说它“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山药中含有大量黏液蛋白、纤维素、淀粉酶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有好处。

喝好三样

01

【蜂蜜水】

蜂蜜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常见食材。它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除百病、和百药”“多服久服不伤人”。

每天一杯蜂蜜水可以去燥润肺,冲泡蜂蜜水水温不宜过高,最好在四十度以下,且饮用蜂蜜水的时间最好在早上喝完温水之后。

02

【白果雪梨汤】

白果是银杏的果实,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

白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白果不能生吃,也不宜多吃,使用白果最好把果仁中的绿色胚芽去除,避免接触果核。

雪梨润肺人尽皆知,将雪梨与白果一起煲汤,不仅润肺而且清甜美味。

03

【红豆陈皮汤】

赤小豆营养丰富,能够加速肠道蠕动,同时还有减肥去浮肿的功效。

陈皮味苦性温,能够帮助消化,具有理气祛湿的作用。

在干燥的秋日里来一碗红豆陈皮汤不仅开胃说不定还能减肥哦!

做好三样

01

【减少辣、凉食物的摄入】

秋天来了,预示着天气将要转凉。

此时如果还过分贪凉,大量吃一些冷的、凉的食物就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引发肠胃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要减少辣味食物的食用,吃辣过多天气干燥更容易上火。

02

【增加运动】

秋天来了,空气湿度降低,早晚温差加大。

早晚变得凉爽起来,也更适合运动。立秋之后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

可以清晨爬爬山或者跑跑步。

03

【春捂秋冻要记牢】

老话说“春捂秋冻”,夏秋之交,天气多变。

秋季添加衣服不宜过快,不宜过多,最好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减少感冒。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人间忽而秋风至,又是一年立秋时

《立秋》

南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虽是立秋日,仍属三伏天,炎炎暑光如同有人用火熏蒸。

立秋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过了一半,正如诗人自己也年近半百,更难免添了几分惆怅。

然而,秋日的到来和年华的老去都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会为任何人而改变,何必庸人自扰?

面对即将到来的凉爽西风,不如及时行乐,微笑面对。

让我们开开心心地举起一杯酒,乐观地迎接秋天的到来吧!

秋天,天高云淡,一枕新凉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的夜晚,还未成年的小乌鸦在玉屏般的夜空中啼鸣,玉枕已有凉意,秋风渐起。

夜半梦中醒来,觉得秋日之音无处寻觅,满阶梧桐疏影笼在明月光之中。

天气渐凉,给远在天边的朋友送去温暖的祝福。天可以冷,但人心却不冷。

且从今天开始珍惜秋日的时光,将贴心送给我们在乎的人。

秋天,壮美辽阔,充满希望

《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这首诗虽是写寒秋,却无一丝萧瑟之感,反而有一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诗中恍若有豪气要喷薄而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诗人心中的胸襟和抱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相信自己必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读来让人心潮澎湃。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尺寸年华,就该轰轰烈烈,戎马半生。

秋天,把握当下,大步向前

《一叶落》

唐·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夏日的炎热还未曾退尽,寒凉之意已经悄悄兴起。寒冷与炎热交替袭来,在秋日的树林中,一片叶子轻轻落下。

一叶落而知秋。时间易逝,年华易老,大可不必伤春悲秋。

青春值得怀念,但更应该把握当下,将种种情思化为动力,用热情迎接秋天!

秋天,乐观从容,阳光自来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谁说秋天的思念一定是忧愁的?谁说秋日的豪情壮美,一定是悲伤的?

怀一颗从容的心看世界,行走于天地间,处处都是美好。

摒弃秋日的愁丝,做个乐观从容的人,你对生活笑,生活自然不会给你一副愁眉苦脸。

秋天,至亲至爱,秋思无尽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

季节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万物皆呈现一种颓败的样子,自己为官多年,也不知何日才能回到故乡。

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长久的牵挂,年年如此。不论我们走多远,位多高,家,都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能相处的时候多陪伴家人,能留下的时候多关爱至亲。

秋天,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一叶落》

唐·李存朂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秋季刚至之时,缓缓的拨弄着层层垂下的珠帘。望向外面,当真是万物萧索,残败不堪。

夜晚,西风轻卷,夜色微凉。精致的画楼明月高悬,就连月光也带着寒意。思绪不禁拉回到了那些悠悠往事。

以前的酸甜苦辣都值得让人追忆,在秋季开始的节点,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传统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