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别被 “秋老虎” 骗了,这 3 个养生细节做好,秋天少生病

发布时间:2025-08-07 09:25  浏览量:2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的热风;接着,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养生要点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

所以立秋后,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秋季,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收敛。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

另外,运动后不适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立秋食疗方

我们有“贴秋膘”的习俗,在立秋时节多吃些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方面补充夏季的亏空,另一方面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这顺应了中医“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但不建议盲目地“贴秋膘”,比如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

“贴秋膘”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结构合理。要包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肉类,除了瘦猪肉,还可以少量食用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等。立秋进补应以清补为主,不建议大补。本身就肥胖、患有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谨慎“贴秋膘”,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材料】猪脊骨500克,藕500克,精盐、葱段、生姜片、黄酒、味精各适量。

【做法】把猪脊骨洗净、剁碎,放沸水锅里焯一下,捞出。去藕节和表皮,洗净、切片。猪脊骨放在锅里,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撇掉浮沫,添加精盐、黄酒、葱段、生姜片,再用小火炖煮到肉离骨,捞出骨头、拆掉肉,捅出脊髓。把脊髓、藕片放在汤中炖熟,拣去葱、生姜,添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材料】南瓜200克、 鲜百合50克、冰糖10克。

【做法】南瓜去皮后切成薄片后摆在碗内。在南瓜的缝隙内放入几块冰糖。百合掰成瓣清洗干净后泡在水里备用。蒸锅内烧开水后把南瓜先蒸10分钟,然后再在中间把百合摆入。盖上锅盖再蒸10分钟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