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正在快速起飞

发布时间:2025-08-07 09:31  浏览量:2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因地制宜,健康有序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明确要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要求,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推动低空新产业、新模式、新场景、新动能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要落实安全为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东方IC

对此,远东资信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低空经济领域近期广泛受政策支持,低空经济专项债不仅是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的创新,更以市场化手段破解了新兴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痛点,推动低空经济的三个万亿市场,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跨越,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

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低空经济被视作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战略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市场双重推动下正在快速起飞。

来觅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2025年二季度全国共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110条,包括国家层面4条和地方政府及部委配套106条,覆盖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应用场景、安全应急等全链条。

在此背景下,低空经济以其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正在构筑起一个超长的产业链,覆盖了近20个行业和300多个应用场景,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关键部分。

上游产业:以产业链基础建设为核心,主要包括航空器的研发与制造、轻质高强度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电池和能源解决方案等。

中游产业:以航空器的运营与服务为核心,包括飞行培训、航空租赁、航空维修等,此外还可能涉及航空器的改装和升级服务、空中交通管理和气象信息服务等。

下游产业: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和最终用户需求为核心,涵盖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空中观光、短途客运、航空物流、航空地理测绘等,此外还涉及农业植保、紧急救援、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的边界。

未来10年将持续扩张

西南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地方加速政策配套与资源倾斜,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先行,多项战略合作及商业订单密集落地,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渐显。

据航空产业网统计,2025年4月低空经济采购事件总量达280件,采购金额约7.77亿元,采购事件和金额环比明显增长。其中农林植保以1.97亿元、占比25.4%居首,城市管理由1839万元跃升至1.33亿元、同比增长624%,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方向。

综合中国民航局、新华社、未来智库等官方及其他主流机构的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后续十年将保持年均15%至20%的高速扩张。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低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存量已突破8.65万家,其中2025年前4月新增注册约9200家,同比增幅超过200%。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也迅速成为一级市场最热风口之一,据来觅PEVC数据统计,2025上半年案例共52起,同比增长48.6%,融资金额合计超17亿元。2025年以来,全国新设立(或首期备案)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已超14支,总金额合计超500亿元。

技术突破成果显著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在技术突破领域成果显著,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例如今年4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50千克级氢能源无人机,采用飞发控一体化设计,储氢密度提升至0.03kg/L,低温环境下(- 40℃)仍可稳定运行,在成都完成30小时跨昼夜连续飞行测试,创国内续航纪录。

再如今年6月,大疆发布旗舰级运载无人机 DJI FlyCart 100,这是最大载80kg的智能运载无人机,支持 6000米海拔飞行,双电模式航程12公里,可适用于应急、消防、电力、工程、物流、水域等多场景,吨公里成本较传统运输显著降低。

此外,低空经济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格局也在快速完善。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已有55所高校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共建产业学院或设立特色班(含研究院、实训基地)等方式布局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其中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高校(38所)、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或特色班高校(17所)。

开源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明确提出,低空经济已经迎来从宏观(国家层面产业规划)到中观(各地地方补贴)再到微观(基建主机招标、应用场景打造)的纵向落地,并建议关注低空经济后续板块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