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宁可每天打牌,也别做这5件事

发布时间:2025-08-05 13:54  浏览量:1

本文191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叔,你最近咋不去打牌了?”

“这天太热了,哪有心情出去啊!”

“你别不当回事,这天热正是容易出事的时候。”

张叔没听进去。几天后,他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了ICU,抢救了整整一夜才转危为安。

这个夏天,像张叔这样的病人,几乎每天都有。而且不少人,并没有心脏病史。他们共同的特征只有一个:天气热,还在做一些高风险的事

作为医生,我想提醒大家:高温天气下,宁可每天打打牌、聊聊天,也别做这5件伤心脏的事。

很多退休老人喜欢早起锻炼,觉得早上空气好、人少、效率高。

但高温天的清晨,其实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清晨四五点,血压处于波动高峰,加上整夜脱水,血液黏稠度上升,一旦空腹运动,极易诱发心梗脑梗

而且,空腹状态下,身体处于轻度应激反应中,此时运动,心率升高更明显,心脏负担更大

建议:别在太阳出来前锻炼,起床后先喝水、进食再运动,运动时间不早于早上7点,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气温最高的时候,一般在下午1点到3点,这段时间也是急诊室最忙的时候

暴晒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心脏为了维持供血,会加快跳动,这对本就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是一次次“透支”。

更严重的是,热射病常常伪装成“中暑”。但它的危害是致命的,1小时内不处理,死亡率可达80%

建议:下午1点到3点,尽量待在室内。如果必须外出,打伞、戴帽、穿浅色衣服,每30分钟补水一次

夏天没胃口,不少人喜欢吃点咸菜下饭,或者吃点烤串、火锅刺激一下味蕾。但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是:高盐、高脂、高胆固醇

高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堆积,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高脂会使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更容易堵住

建议:每天摄盐不超过5克,油脂控制在25克以内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绿叶蔬菜、全谷食物

有人觉得,夏天烦躁是正常的,不当回事。但医学研究表明,情绪波动也是心梗诱因之一

尤其是突然的惊吓、愤怒、争吵,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

这时候,如果血管本身就有斑块,很可能一个应激反应就让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堵住冠脉

建议:控制情绪比控制饮食更重要。遇事别上火,实在不舒服,可以深呼吸、冥想,或找医生开些情绪稳定剂帮助过渡。

很多老人怕空调对身体不好,宁愿开窗吹热风,也不愿开冷气。

但在高温高湿的夏天,不通风、不降温,体温调节功能会被压垮。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心率失控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的人,在闷热环境中午睡,很容易出现低血压性晕厥、心律紊乱甚至猝死。

建议:午睡时一定要开空调,室温控制在26℃左右,使用定时功能,避免直吹。空调不比电风扇更伤身,关键是温度设定合理

这是很多人疑惑的问题。

其实,气温升高后,人体代谢加快,心率增加,血管扩张,血流不稳定。再加上夏天出汗多,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快,血液容易变粘稠,血栓容易形成

一旦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心肌就会因缺氧坏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数据显示,每年6-8月,心梗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以上。而且,40岁以下的年轻人心梗比例也在上升

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心梗。以下几类人,高温天尤其需要注意: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

有冠心病或家族史的人;

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的人;

情绪波动大、压力大、睡眠差的人;

体重超标、有代谢综合征的人。

这些人群,心血管本身就存在隐患,一旦遇上高温诱发因素,心梗风险会成倍增加

很多人都是“突然”心梗,其实,身体早就发出提醒

第一,胸闷、胸痛

特别是活动后明显加重,休息后缓解,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要警惕。

第二,左肩、后背、下颌疼痛

心梗的疼痛不一定在胸口,有些人是放射性疼痛,容易误判成颈椎病或牙疼。

第三,出冷汗、恶心、心慌

这些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往往在心肌缺血时出现。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别等、别忍、别自己开车去医院立刻拨打120,时间就是生命。

现在的高温,不是“热一热就过去”的事。它真的会引发心梗、脑梗、猝死。防住这5件事,比吃多少补药都管用。宁可在家打牌、聊天、吹空调,也别拿命去硬扛。

参考资料: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影响的研究综述》.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