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秋样样丢,七月秋样样收”,今年立秋在几月?有啥说法?
发布时间:2025-07-14 08:19 浏览量:18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8月7日13点51分19秒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表示开始的意思,立秋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天正式开始,立秋后降水、湿度趋于减少或者下降,万物开始收敛。
每年立秋的时间都在8月7日至9日,具体哪一天立秋我们可以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判断。《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的就是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时即为立秋节气,到了立秋节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萧瑟成熟,古代帝王在立秋日会举行“迎秋”大典,向臣民宣示农事指令,提醒农民不违农时。
我们老祖宗把立秋节气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
一候“凉风至”,说的就是到了立秋后第1-5天,夏季的“热风”逐渐被凉爽的北风取代,风中开始带有丝丝凉意。立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气压差,导致风向转变,此时虽仍炎热,但早晚温差逐渐加大,风感明显转凉。
二候“白露生”,说的就是到了立秋后第6-10天,清晨地面或植物表面出现晶莹的露珠。露水由水汽凝结而成,早晨有露水说明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水蒸气在夜间遇冷液化,形成露水。
三候“寒蝉鸣”,说的就是到了立秋后的第11-15天,寒蝉开始鸣叫,其声凄切,预示暑热即将结束。寒蝉对温度敏感,立秋后随着阴气上升,寒蝉感知到季节变化,通过鸣叫吸引配偶,完成生命最后的繁衍。
从节气的排列顺序来看,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小暑、大暑、处暑合称“三暑”,这三个节气都表示炎热;而从三伏天的时间来看,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三暑”与“三伏”都表示高温酷热天气,因此立秋节气的到来并不表示酷热天气的结束,可以说立秋正当暑,到了立秋节气我国很多地方仍处于炎热之中。
老话说“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我们老祖宗把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在我国民间就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说的就是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很热。
今年立秋不一般,属于“晚立秋”。在我国民间就有“早立秋”和“晚立秋”的说法,判断方法非常简单,每年立秋都有精准的时间,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前(中午12点以前),那么就是“早立秋”;而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后(中午12点以后),那么就是“晚立秋”。
今年立秋的时间在下午1点51分,很明显是“晚立秋”。老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当年是“早立秋”,那么预示着立秋后天气会相对凉爽;而如果当年是“晚立秋”,那么预示着立秋后的天气会相对炎热。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在我国民间就有“六月秋样样丢,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五谷尽收”、“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说法,说的就是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六月,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好,农作物容易减产;而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七月,那么这预示着年景会比较好,像粮食作物容易大丰收。
每年立秋交节的阳历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由于农历平年只有354或者355天,而阳历平年有365天,这就导致每年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几乎不固定,在有的年份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六月份,而在有的年份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份,立秋交节的最早农历时间与最晚农历时间最多相差一个月之久。
今年8月7日立秋,对应农历闰六月十四,很明显今年是“六月秋”,老话说“六月秋样样丢”,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的年景会相对差,这对农民来说不是好兆头。
为啥“六月秋”不好?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六月份,那么预示着冷天会来得比较早,这样农作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足够多的有机物,像粮食作物会出现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的现象,粮食作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而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七月份,那么预示着冷天会来得相对迟,那么农作物就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像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的饱满,粮食作物的产量会大大提高。
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农历六月二十立秋,那么到了七月二十正对应阳历的9月7日至9日;而如果是七月二十立秋,那么这个时间正对应阳历8月7日至9日,同样的七月二十一个在9月初,一个在8月初,自然就有“冷飕飕”和“热死牛”两种感觉。对于农民来说自然希望立秋后暑热天气持续久点,因此农民都希望立秋的时间在七月份。
温馨提示:立秋的到来像萝卜、大白菜、菠菜等喜凉的蔬菜就可以播种了。萝卜和菠菜我们可以直播而大白菜一般需要育苗移栽,立秋后我们播种大白菜,那么到了8月底我们即可移栽白菜苗,白菜移栽后我们把土壤浇透,一般移栽一周后即可缓苗,缓苗结束后我们中耕松土,并追施少量氮肥,这样白菜会长得茁壮而浓绿。
总结,立秋节气马上就要到了,今年是六月立秋,这是农民不希望看到的。
农谚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 上一篇:沈阳终于凉快了!
- 下一篇:90%宝妈都在浪费钱!老祖宗5毛退烧法秒杀千元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