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人因热射死丧命!医生痛哭:热射死前1小时,身体有这4反应

发布时间:2025-07-10 20:00  浏览量:16

说实话,每年一到七八月,我的门诊压力就会陡然增大。不是因为感冒发烧,而是中暑、热衰竭、热射病的病例突然扎堆。

特别是今年,接连几起“热射死”的病例让我心里一直堵得慌。不是病人没救,而是来得太晚——晚到错过了那个关键的“倒计时1小时”

热射病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是重症中暑的终点站,死亡率可以超过50%,哪怕人在ICU、抢救及时,结局也可能是不可逆的脑损伤或多器官衰竭。真正可怕的,是热射病发作前,其实身体已经在发出信号了,但很多人就是没把这些信号当回事。

我想让你知道,热射病前一小时,身体会有四个特别典型的反应,一旦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犹豫,立刻脱离高温环境、补水降温,严重者直接送急诊。

第一,是体温飙升,而且是你感觉自己在“发烫”,但不是那种感冒发烧的热,是一种像被蒸汽包围的灼烧感。

最夸张的一个患者,送到我们急诊时体温已经41.5℃,体表摸起来像刚蒸完的馒头,热得烫手。他自己说,半小时前还以为只是喝水喝少了,结果突然意识模糊,整个人“像断电一样”倒在地上。

第二,是神志混乱或者情绪异常。你会发现自己开始焦躁、烦躁,甚至出现幻觉、语无伦次。

我接诊过一个建筑工人,刚开始只是骂骂咧咧,说话没逻辑,几分钟后直接抽搐昏迷。后来回头看监控录像,他在出事前10分钟已经明显出现了行为异常,只是周围人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第三,是皮肤干热、出汗反而停止了。这点特别容易被忽略。很多人以为中暑就是出汗,其实热射病恰恰是“出不出汗了”。

因为体温调节系统已经崩溃,汗腺罢工,人体就像一个被封死的高压锅,热气出不去。那时候皮肤反而是干的、烫的、发红甚至泛紫

第四,是肌肉痉挛、头痛、恶心,这些症状看起来很常见,但如果是在高温环境下突然出现,特别是持续不缓解,基本上就是身体快撑不住的信号。尤其是肌肉一阵一阵抽痛,那不是简单的疲劳,是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再不处理就会发展成抽搐、呼吸衰竭。

这四个反应,几乎是我所有热射病患者在发病前最后的“求救信号”。如果你能早10分钟警觉,命就可能保住了。

大多数人对高温的耐受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尤其是孩子、老人、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功能本来就弱。

更危险的是,有些人根本不觉得自己会“中暑”,比如我前两天接诊的一个快递小哥,连续送了8个小时的货,一口水都没喝,结果在客户家门口突然倒地,送来时已经深昏迷,肝酶飙升100多倍,最后勉强救回来,但住了整整两周的ICU。

说到这,我心里还是堵得慌。因为这个病例其实太常见了——不是极端高温才会中招,湿度高、通风差、长时间暴晒、剧烈运动,这些因素任何一个叠加上去,都可能把身体推向临界点。

热射病不是天气的错,是忽视的错。

有些人说,"我体质好,扛得住",但身体不是机器,一旦热量堆积超过散热能力,就会崩盘。我们人类其实就是一套“恒温系统”,就像手机电池过热会自动关机,我们的身体也会自我保护,但问题是——有时候关机就再也开不了机了。

我特别想强调一个误区:不是只有在户外才会热射死。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独居,舍不得开空调,开着电风扇午睡,结果下午被邻居发现倒在床上,体温42℃。

电风扇吹的是热风,空气湿度又高,完全没有降温效果。那天室内温度高达38℃,对老人来说,就是一个“慢性蒸笼”。

还有一个细节你可能从没注意过——很多热射病的发生,都出现在“午后两点到四点”这个时段。这时候外面最热,但很多人顶着太阳还要上班、干活、锻炼,身体其实早就报警了,只是你没听懂。

我在急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以为只是有点累。”但身体的累,不是你想象的那种“锻炼完的酸痛”,而是一种深层的、无法缓解的虚脱,像是精力被突然抽空。这种时候,不要硬撑,不要继续暴露在高温下,哪怕只是5分钟,都可能是致命的。

你可能觉得,我说得太严重了。但我真的见过太多“错过黄金1小时”的遗憾。

尤其是那些刚开始还能对话、还能自己走进医院的病人,短短一小时内迅速恶化、昏迷、甚至心跳骤停。那种“明明看着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的落差,是我最怕面对的。

高温天,最重要的是“防”——不是等身体出状况才处理,而是从一开始就规避风险。

气温超过35℃时,尽量避免正午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帽子、穿浅色衣服、随身带水;家里要保证通风,老人单独在家时,务必定时联系;运动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并且量力而行;有基础病的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谨慎对待高温。

补水也不是喝什么都行,最好的其实是含有电解质的饮品,或者淡盐水。纯净水大量灌下去,反而可能稀释体液,引发低钠血症,加剧问题。

再补一句,也是我在门诊最常叮嘱病人的:如果你感觉身体不对劲,不要等,“等等看”有时候就是断命的那一刻。

热射病不是稀奇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缝隙里,藏在每一个闷热的午后、每一个被忽略的疲惫瞬间。它不挑人、也不提前打招呼。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早一点意识到它的存在,早一点听懂身体的提醒。

这几年,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夏天的高温不再是短暂的,而是连绵不断的“烤验”。我们都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边界,别拿命去对抗天气。

我知道,很多人是被生活逼着在高温下奔波。但真心希望,哪怕你再忙,也能多留一点点注意力给自己的身体。你人在临界点崩塌前,真的会给你机会,只是你有没有接住它。

热射病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一次次忽视累积起来的后果。

高温不是敌人,忽视才是。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周建国,高艳.热射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5):520-524.

[2]王晓玲,刘建国,赵云.高温环境下热射病的防治策略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3):200-204.

[3]黄晓东,李文慧,陈雪.高温作业人员热射病预防措施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4,40(7):899-902.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