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童科普 |《二十四节气之· 小暑》梅雨霁,暑风和
发布时间:2025-07-08 02:30 浏览量:20
TODAY IS SLIGHT HEAT
今日小暑
part 01
小暑节气
当蝉鸣愈发激昂,烈日持续炙烤大地,小暑节气便踏着热浪悄然来临。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7 月 6 - 8 日交节。
此时,热浪虽已席卷而来,但还未达到极致,故称为 “小暑”,不过,它已拉开了一年中最炎热时段的序幕,闷热潮湿的天气成为常态,预示着酷暑的盛夏闪亮登场。
part 02
物候现象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壹
温风至
小暑时节,风不再清凉,拂面而来的皆是热浪,仿佛空气被加热,所到之处弥漫着燥热。行走在户外,哪怕微风轻拂,也感受不到一丝凉爽,反而如同置身蒸笼,连风都裹挟着滚滚热气,这正是小暑炎热的显著标志。
贰02
蟋蟀居宇
蟋蟀生性怕热,随着气温升高,它们纷纷离开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 “避暑”。从田野到屋檐下,蟋蟀的栖息地变化,不仅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为夏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扫码一键查阅
叁032
鹰始鸷
老鹰因地面气温过高,选择飞向清凉的高空活动。它们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盘旋,伺机捕食猎物。小暑时节的天空,常常能见到雄鹰矫健的身姿,它们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穿梭,成为夏日天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扫码一键查阅
part 03
传统民俗
食新米
小暑,通常在每年的7月6日至8日到来
小暑过后,部分地区迎来新米收获。人们会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煮一锅香喷喷的米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品尝新米,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食新” 不仅是味蕾对新鲜食材的探索,更是对丰收的期盼与庆祝,传承着人们对土地的感恩之情。
晒伏物
小暑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衣物、书籍等物品容易发霉、生虫。民间素有 “六月六,晒红绿” 的说法,家家户户会在这一天将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棉被拿到阳光下暴晒,书籍也被搬出来晾晒,利用烈日的紫外线杀菌消毒,达到防霉防虫的目的。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衣帽随风飘动,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喝伏茶
/ He Fu ChaUMMER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在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许多地方的街头巷尾会设立专门的伏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伏茶。伏茶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具有清凉祛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在燥热的天气里,一杯伏茶下肚,暑气顿消,既传递着邻里间的关怀,也体现了人们应对酷暑的生活智慧。
扫码一键查阅
part 04
诗词雅韵
壹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陆游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小暑夏夜图。雨后溪水上涨,清风轻轻吹拂着脸颊,带来些许凉意;月亮渐渐落下,繁星布满天空,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几只小船横在浦口,静谧无声,突然,一声悠扬的笛声从山前传来,打破了夜的寂静。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炎热,却通过对夏夜景色的刻画,展现了小暑时节别样的闲适与惬意。
贰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注释:牖(yǒu)、霭(ǎi)、鹯(zhān)
这首诗生动展现了小暑时节的气候与景物变化。热风突然而至,宣告小暑的到来。竹林里喧闹作响,让人提前察觉到雨的来临;山峦变得昏暗,隐隐传来阵阵雷声。门窗外弥漫着深深的青色雾气,台阶庭院中长满了绿色苔藓。老鹰开始学习飞翔捕食,而蟋蟀也无需着急鸣叫催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小暑时节的风雨、雾气、苔藓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自然的韵味。
叁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在炎热的小暑,白居易给出了独特的消暑方式。他认为,想要消除暑气带来的烦躁,只需安静地坐在庭院中。没有多余的杂物扰乱视线,窗边自有清风徐徐吹来。心静自然凉,房间空旷也会让人感觉凉爽。在这样的状态下,身心自在惬意,这种独特的感受难以与他人言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消暑方法的阐述,更蕴含着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