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直布罗陀”的累累白骨——血战松山(3)

发布时间:2025-05-24 05:57  浏览量:1

焦土上流淌的血河

7月8日,留在祥云守备机场的第103师第307团乘汽车到达西岸,临时加强了喷火兵,准备用于滚龙坡和大垭口方向。同一天,为应付持续恶化的龙陵战局,第71军山炮营调离松山。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惠通桥终于修复,重炮很快可以前推至西岸,以提高射击精确程度。

从6月以来,远征军长官部直辖的工兵部队一直在昼夜不停地抢修惠通桥。惠通桥是一座钢索吊桥,为旅居缅甸的爱国华商梁金山先生出资捐献建造,1938年落成。1942年5月初,驻守惠通桥的中国云南地方部队1个连和工兵部队1个班,在日军先头阪口支队的奇袭部队眼前引爆了桥上的炸药。在接下来阻击日军轻装泅渡的战斗中守军几乎全部阵亡,但是宋希濂将军的第71军第36师很快赶到,先于敌人占据东岸山头,向峡谷下方反击,血战3昼夜,以经验丰富的老兵牺牲一半的代价,消灭了已经泅渡过江的数百日军,在西岸指挥强渡的日军第56师团阪口少将也被陈纳德的那些绘着鲨鱼嘴的“飞虎”干掉。

大名鼎鼎的“飞虎队”,鲨鱼嘴机头的涂装,他们为中国人民抗击倭寇的入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日军的攻势到此为止,中国崩溃的危险过去了。整个世界得以松了一口气。惠通桥仅剩的东西岸边两座桥墩,伴随着怒江阻击战中逝去的英魂,在两军对峙中英雄而孤傲地挺立了2年。眼下,中国人必须把自己亲手炸断的桥重新修复。雨季的怒江江水暴涨,水流湍急,松山一带的日军炮兵不断用山炮对渡口实施干扰性炮击,工兵作业非常困难。

为确保修桥和第8军部队的运动集结,长官部炮兵指挥官邵百昌中将把2个重炮团的几十门榴弹炮,马拉人推,拽上松山对面的东岸等子铺附近山峰。在松山前线,日军装备的联队炮、步兵炮无论射程、威力都远不如中国炮兵的150毫米重炮,只有挨打的份。于是只要日军炮兵一开炮,中国的重炮炮弹就会像鸦群般反扑过去。几个回合后,对岸日军炮兵被压制,只敢借助大雾、雨天或夜暗,匆忙放上几炮以表示自己的存在,放完即跑,已完全顾不上准头。到7月初,惠通桥架设完毕,汽车可以一直开到腊猛。在那里,巨大陡峭的松山触手可及。

12日,进攻再次发起。远征军不惜炮弹对松山和滚龙坡乙、丙、丁高地进行大规模破坏性轰击,时间长达2小时,直轰得树木横飞,草尽石枯,敌阵地渐渐从丛莽中显出焦黑的轮廓。17时,步兵小心翼翼攀缘而上,踏着滚烫的焦土,迎着眩目的落日,不时避过横躺的树干,飞落的土石,于19时拥入敌阵。

攻击部队立即遭到日军猛烈反击。第307团主力舍命攻击丙、丁高地,阵亡连长2人、排长4人、伤亡士兵150余人后占领棱线并打退日军两次突击,黄昏后日军夜袭,攻击部队不知所措,混乱中几乎全军覆没。荣3团在主峰前50米处遭敌一挺机枪压制,日军机枪手机灵地躲在深草中,不停变换位置打点射,由于前方部队不能提供其准确方位致使炮火支持无效。结果一挺机枪就使整个部队被钳制在目标阵地下方的灌木林中动弹不得,人员被逐一射杀,陷入困境。最终几个勇敢的士兵抢占了一段战壕,敌机枪手感到了威胁而销声匿迹,才避免了整个部队的覆灭。

这一天,只有第246团有一定的进展,该部趁敌军全力反击第307团之机攻占了主峰阵地与滚龙坡之间的大垭口、红木树、甲高地,歼敌不多,但已深入于松山左翼,对松山主阵地形成战术包围。遗憾的是在进一步攻击中,第246团误入一个没被侦察到的敌预备阵地正面,遭到重创,攻势顿挫。在团长曾元三闪闪的泪光中,公路上2辆熊熊燃烧的日军战车周围,簇拥着他许多部下的尸体。

中国军队正在呼叫空中支援

这次进攻使中国军队再次尝到了敌人坚固堡垒的苦头。炮火覆盖对无防护或防护弱的目标固然有很大威力,但对工事中顽抗的日军作用不大。对日军堡垒情况缺乏了解使远征军流了太多鲜血。指挥部调整炮兵战术,将敌堡垒标上号码,拟采用单炮对单堡的战法,进行一对一的破击,逐个破坏;待重炮、山炮对敌堡精确打击之后,派出警戒部队占领敌人的散兵坑以保护侧翼;然后用第307团为左翼,第246团居中,荣2团、荣3团为右路进攻滚龙坡阵地,另以第245团牵制松山、黄土坡之敌。原定于20日开始精确破坏,22日步兵突击,因阴雨天气影响攻击日期延迟了一天。

从20日到23日午后,连日阴雨中,各个山头不时升起一股白烟,然后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原本郁郁葱葱的亚热带高山丛林渐渐变成焦土,粗壮的树干变成一片片冒着青烟的枯木。

12时10分,一阵沉重的马达声由西边天空传来,12架涂着旭日机徽的飞机藏在云层中飞来,盘旋片刻后投下20多个大降落伞,犹如洁白的花瓣飘落在充满刺鼻的焦臭的战场上。由于失去了制空权,日机只好趁不良天气偷偷摸摸潜入又躲躲藏藏离去,而且不敢低飞,降落伞到处飘荡。在随后抢夺包裹的战斗中,轻易不现身的日军跃出工事,10余人被炮火击毙。日本步兵兴高采烈观看自己飞机追炸中国军队的历史已不复返了,而舍命抢回的这几箱手榴弹,则是他们2个月来获得的唯一补给品。这时,中国步兵开始突击。

几天炮击的成果明显。松山主阵地子高地原来长满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林中阴暗潮湿,各种藤类、蕨类植物数量极多,灌木更是密不透风,人走在其间,无法看到地面,完全是凭感觉往前探,到了深沟边沿也不一定能看出来;而无休止的闷热则让人连汗都蒸发不了,永远挂在下巴上。但现在,从山头直到往下一、二百米的山腰,连一棵还挂着一片叶子的树也没有了,山头上更是横七竖八躺满焦脆炭化的巨大树干,和许多腐烂了的中国士兵尸体一起化为灰烬。目视距离内,视野中的地堡都已经残缺,它们的地上部分几乎和废墟差不多了。滚龙坡上的那几个高地表面的各种壕沟和火力点坍塌严重,被那绵绵的雨一浇,和地面一起变得一塌糊涂。

尽管地面工事破坏严重,日军的战斗意志还是没有丝毫动摇,仍然给国军造成大量伤亡,三路进攻的中国军队再次受到重大损失。右翼对松山的攻击由于遭敌军准确火力阻击,伤亡太大而停顿;中路、左路的冲击路线上在遍布遗尸后始有斩获,侥幸不死的人终于突破了一些阵地,随即又陷入与来势迅猛的敌反冲击分队的苦战中。这天晚上,日军一连对己高地进行了4次反击,整夜枪声、爆炸声震耳欲聋。到天亮,山坡上遗留下数十具大和武士的死尸。

朝日军猛烈开火的中国军队的重机枪

可是并非每处阵地都能像己高地这样多少令人有点安慰。

第307团只用了6分钟时间就踏上了丙高地,没来得及喘口气,又马不停蹄的投入了仰攻丁高地的战斗,想趁敌人清醒之前拿下该阵地。就在丁高地近在咫尺,胜利已经到达眼前之际,悲剧从天而降:队伍身后的丙高地上,几个原本形同废墟、毫无生机的敌堡突然复活,炽烈的火力像魔鬼撒下的天火一样笼罩了第307团,攻击部队瞬间消失。敌军原已被破坏的地堡屡次复活,说明除了地面防御工事坚固,四通八达的地道、坑道也是屡攻不克的重要原因,日军从地下交通网络中,可以在他们选定的时间、地点、环境里对中国军队进行神出鬼没的袭扰和歼击。甲、乙、戊高地也几乎在同一时间遭日军顽强反击,各个阵地上敌我尸体纵横交迭,彷佛是《圣经·启示录》里的场面降临人世。

16时,大雨浓雾袭来,整个战场一片混沌。敌人乘机偷袭,中国军队不善夜战、混战,阵地陷于敌手,又经过激烈争夺,日军后援不济,直到19时才被再度夺回。此后,24日和25日敌军屡次向诸高地反击,第307团勉强支持了下来,持手枪率队冲锋的副团长陈伟(又名陈一匡)及第1营营长刘家骥负伤,连长2人、排长5人阵亡,士兵伤亡300余人。第307团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控制了丙、丁、庚高地,敌前沿阵地滚龙坡与诸高地联络要冲大垭口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7月23~25日的第四次突击,中国远征军损失约5个营兵力,其中第307团伤亡殆尽。整个怒江谷地死亡的气息四处弥漫,那些初上战场时夸下海口的单纯的小伙子们多数都在战地腐烂了。重伤员往往分布在范围极广的丛林里抢不下来,空气中饱含的水气和高温使他们很快变成令人作呕的腐尸,高度刺激人类神经、完全能令人瞬间昏厥的气味混合在各种植被散发的热风中随处飘散,蛆虫从成了空腔的人体中钻进钻出,山水一冲,战壕、坑道、大路小径、草丛,无不成为蛆虫的世界,在大雨滂沱之际,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白得耀眼的细小物体在翻滚、扭动。腐尸造成的污染接着又致使伤员伤口感染,弱者病倒,部队的减员日趋严重。在远征军中工作的美军联络军官有鉴于此,为松山地段创造了一个名词--不可逾越的“东方直布罗陀”。

这个名称确实贴切,此时整个部队牺牲已经超过一半,而胜利却似乎遥遥无期。为补充损失,维持进攻,第8军再次增兵,第103师308团和第82师245团主力先后抵达战场。在重庆的迭次严令下,为尽快打通松山咽喉,以支持更重要的龙陵和腾冲战场,第8军未免操之过急,对战术战法的推敲多未臻精细之处,伤亡屡屡居高不下。中国军队虽装备使用了新式武器--火焰喷射器与“巴祖卡”火箭筒,然而由于训练不足,命中率相当低,尤其敌军枪法准确,喷火兵接敌时牺牲不小,火焰喷射器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

松山战斗中、中国军人手持“巴祖卡”火箭筒攻击日军火力点

正在率领荣1师第1团、2团主力在龙陵外围作战的第8军副军长李弥,忽然接到远征军长官部电令,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命其回松山帮助何绍周指挥进攻。李弥是云南莲山(今分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和保山市腾冲县,距松山100多公里)人,对当地气候、地形特征极为熟悉,且为人直率,带兵有方,指挥灵活,注重兵力火力的合理应用,实是松山战役指挥的合适人选。李弥受命后于7月29日赶回松山,即到军作业组找李汝章参谋要松山作战地图,并令李同往阴登山侦察地形,又令工兵营、通讯营各派一排长同去。地形观察结束后,便令工兵营修建指挥所,通讯营架设电话接通松山各团,直接指挥。

步炮协同从来都是关键。炮兵的战法调整也正在积极进行中。长官部命150毫米重炮前移以获得更好的命中精度,一旦有炮弹命中敌堡即按同一坐标重复炮击,迫使日军进入下层,步兵利用炮火压制的效果迅速接敌,炮火准备结束后在近距离内对敌进行火力封锁,接下来使用火箭筒击穿堡垒,最后火焰喷射器登场,通过缺口一举粉碎堡内敌人的困兽之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