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友:中国航天员吃上烤翅那一刻,这场太空竞赛我们就已经输了
发布时间:2025-11-11 03:49 浏览量:3
最近网上热度超级高的视频,就是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烤鸡翅。2025年11月1日,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对接天和核心舱之后,航天员们用新带上去的热风烤箱烤了鸡翅和牛排。这不是什么科幻电影,而是实打实的现实。视频一出来,外网尤其是美国那边的一些网友直接破防了,有个评论特别典型,说中国航天员能吃上烤翅的那一刻,美国在太空竞赛上其实已经输了。
先说说这个事件的具体情况。神舟二十号乘组已经在轨工作一段时间,神舟二十一号带了三位航天员上去,会师之后总共六个人。他们用这个烤箱,花了28分钟就把腌好的鸡翅烤熟了。烤箱是专门为微重力环境设计的,能均匀加热,还不会产生烟雾或残渣飘散。航天员们尝了之后,说颜色、香气和味道都挺好。这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太空用烤箱做热食,不是那种挤牙膏式的太空餐。之前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吃的都是预包装的稳定食品,基本靠加热袋或水浴器温热一下。中国这个烤箱的出现,直接提升了在轨饮食水平,让长期任务更舒适。
对比一下国际空间站的饮食。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就开始运行,里面有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贡献。航天员的菜单几十年没大变,主打安全和简单。食物多是罐装的肉类、蔬菜糊或脱水饭,避免产生碎屑,因为在零重力下,面包屑都能飘到设备里造成故障。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2013年远征任务中,拍视频展示过他的午餐:一张玉米饼,挤点蜂蜜和花生酱,卷起来吃。看起来挺寒酸,但这是为了安全考虑。NASA的食物标准强调零风险,优先用稳定包装。美国航天员偶尔能吃到新鲜水果,但那是货运飞船刚送上去的,很快就得吃完。中国空间站从2021年建成以来,就在饮食上花心思,食品种类现在有190多种,周期10天一换,包括新鲜蔬菜和肉类。这次烤箱的升级,更是把轨道烹饪推到新高度。
为什么这个烤鸡翅的事会让一些美国网友觉得输了呢?因为这不只是吃顿饭那么简单。它反映出中国航天在工程和理念上的领先。烤箱需要解决微重力下的热传导问题,热风要循环均匀,还得过滤残渣。中国航天局花了好几年测试这个设备,从地面模拟到实际在轨验证。相比之下,NASA的国际空间站饮食系统还是老一套,虽然可靠,但缺乏创新。
网友们看到视频后,在推特和Reddit上吐槽,说中国已经在享受太空生活,而美国还在吃糊糊。一个美国用户在推特上说,中国航天员烤鸡翅的同时,还在准备五年内登月,而NASA连新空间站的资金都凑不齐。这话有点扎心,但事实是NASA的预算受国会影响大,2025财年预算刚批下来,但 Artemis计划一拖再拖,本来2024年登月,现在推到2026年以后。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稳步推进,2030年前目标明确。
中美在航天领域的较量,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美国阿波罗计划先登月,中国起步晚,但这些年追得快。2003年神舟五号首飞载人,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2021年空间站核心舱上天。现在天宫空间站是唯一在轨的全新空间站,国际空间站计划2030年退役。美国要建新站,但依赖私企如SpaceX,进度不确定。
中国空间站的运营成本低,技术自主,还邀请国际合作。烤鸡翅这事,看似小,但体现了中国在生命支持系统上的积累。太空饮食直接影响航天员健康和效率,长远看,对火星任务或月球基地至关重要。美国网友的反应,其实是担心中国在这些实用技术上超车。
这不是说美国就完全落后了。NASA在探测器和深空探索上还是强项,比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毅力号火星车。中国也在赶,但目前焦点在近地轨道和月球。网友的评论更多是情绪化表达,觉得中国在民生化的太空技术上走得快。Reddit上有个帖子,说中国空间站像个家,而国际空间站像个实验室。这有道理,中国设计时就考虑了长期居住,舱内有独立厨房区,支持热食。国际空间站的厨房更简陋,加热设备基本。Futurism网站报道这个新闻时,提到中国这步是向太空旅游和商业站铺路。美国私企如Axiom Space也在搞类似,但还没上天。
从技术角度看,这个烤箱的意义大。微重力下烹饪难点是热对流不均匀,液体容易飘。中国用热风循环和过滤网解决了,还能烤牛排。航天员张陆、武飞和张洪章在视频中展示了过程,证明设备可靠。这次神舟二十一号任务,还带了更多实验设备,覆盖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中国空间站实验已超300项,成果包括太空育种和高性能合金。相比,国际空间站实验多,但合作复杂,受地缘政治影响。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威胁退出,搞得美国紧张。中国空间站独立运行,避免这些麻烦。
再想想太空竞赛的内涵。它不只是谁先登月或建站,而是谁能可持续利用太空。中国策略是步步为营,先建站,再登月,然后火星。资金投入稳定,2025年航天预算超100亿美元。美国预算更高,但分散在军民两用。中国专注民用,成果转化快。烤鸡翅象征这种实用主义。网友说输了,其实是说在生活质量上,中国领先。长期看,这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中国航天。美国年轻人对NASA热情降温,而中国航天员选拔竞争激烈。
未来呢?中国计划2026年发射巡天望远镜,2030年登月采样。空间站会扩建,容纳更多人。饮食升级是小步,但积累起来是大优势。美国要赶上,得加大投入。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推商业航天,但政策不确定。中国稳扎稳打,网友的破防,也许是提醒美国别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