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退休工资3500,小姑子接她去养老,婆婆半夜打我电话,泪崩了

发布时间:2025-10-16 01:33  浏览量:6

第一章 纺织厂的最后一缕棉纱与退休证的重量

九月的风裹着秋老虎的余温,吹得纺织厂家属院的梧桐叶簌簌落,叶片打着旋儿飘到车间门口,被机器运转的热风卷得老高。婆婆王秀莲站在“红星纺织厂”的铁牌下,左手攥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衣角,右手心里的退休证硌得掌纹发疼——红色封皮烫着金色的“退休证”三个字,边角被她反复摩挲,已经泛了毛边。

“秀莲,磨蹭啥呢?最后一班岗,还不进去?”身后传来张姐的声音,她手里拎着个铁皮饭盒,里面装着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碟咸菜,“今天我跟你搭伙,吃完这顿,以后想一起啃馒头都难了。”

婆婆回头,看见张姐鬓角的白发沾着棉纱絮,那是刚从织布机上清理下来的。三十年了,她们俩在“08号织布机”旁挨着坐,每天早上六点半到车间,第一件事就是给机器上油,张姐总说“这机器跟人一样,得伺候好了才肯干活”。婆婆的左手食指第二节那道月牙形的疤,就是二十年前跟张姐换梭子时,被“08号”的梭子绞的——当时血顺着棉纱流,张姐抱着她的手往医务室跑,路上还掉了新买的塑料梳子。

“进去吧,再看也带不走。”张姐拽了拽她的胳膊,车间里的机器声已经响了,“轰隆轰隆”的,盖过了说话声。

婆婆走进车间,熟悉的棉纱味扑面而来,混着机油的味道,这是她闻了三十年的味道。“08号织布机”就在车间最里面,机身是深灰色的,上面的油漆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铁锈。她走过去,伸出手,指尖轻轻蹭过梭子轨道,那里还留着她当年绞伤手指时的血迹,早已发黑。

“秀莲,换梭子了!”张姐在对面喊,手里拿着个新梭子,里面绕满了白色的棉纱。

婆婆回过神,接过梭子,熟练地塞进轨道里。手指一动,她就想起当年的疼——那时候她刚满二十五岁,孩子才三岁,为了多挣点奖金,每天主动加班,结果不小心被梭子绞了手。医生说要缝三针,她怕花钱,只涂了点红药水,第二天照样来上班。

“想啥呢?手都慢了。”张姐笑着说,手里的梭子已经换完了,“以后这机器就交给小年轻了,咱们啊,该歇着了。”

婆婆点点头,眼睛却红了。她看着织布机上的棉纱一点点变成布,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这三十年,她织过的布能绕家属院三圈,可现在,她要跟这机器说再见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车间里的人都围过来,给婆婆递水果、塞糖块。“王师傅,以后常来看看我们啊!”新来的小姑娘小李递过来一袋橘子,“我还没学会您那换梭子的手艺呢。”

“慢慢学,别急。”婆婆接过橘子,放在饭盒里,“这机器跟人一样,得有耐心。”

下午五点半,下班铃响了。婆婆最后一次给“08号织布机”上油,把工具放进铁皮柜里,锁上——钥匙她交给了张姐,“以后你多盯着点,别让机器生锈。”

走出车间时,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张姐送她到厂门口,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两块红糖:“你血糖低,路上吃。以后别总想着省钱,退休了,该享享福了。”

婆婆接过布包,塞进工装口袋,指尖触到退休证的硬壳,突然鼻子一酸。她在纺织厂干了三十年,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到车间,中午啃两个白面馒头,晚上八点半下班,日子像织布机上的棉纱,经纬分明,突然断了,心里空落落的。

回家的路上,婆婆绕去了菜市场。她想买块五花肉,给怀孕五个月的我炖排骨汤——前几天我跟她说“妈,最近总馋肉”,她记在心里。可走到肉摊前,她又犹豫了:五花肉十八块一斤,够买三斤青菜,还能给小姑子李娟的儿子小宝买袋饼干。小宝今年四岁,体弱,总爱感冒,婆婆总想着多疼他点。

“老板,称两斤青菜。”她最终还是放下了肉,声音有点小,怕老板笑话她小气。

回到家时,我正在擦客厅的茶几,上面摆着刚买的孕妇奶粉——是李建昨天下班买的,说“给你补营养,宝宝才能长好”。听到开门声,我赶紧迎上去:“妈,您回来啦!今天怎么这么晚?”

“跟张姐多说了几句话。”婆婆换鞋时,我看见她的工装鞋底磨得快平了,这双鞋她穿了三年,我说给她买双新的,她总说“还能穿,扔了可惜”。

她坐在沙发上,脱掉工装外套,露出里面洗得发黄的秋衣,领口还缝着块补丁。“这衣服你别扔,我留着擦机器。”她摸着外套上的口袋,那里还留着当年装糖糕的痕迹——以前李娟小时候,她总把厂里发的糖糕省下来,装在这个口袋里带回家。

李建下班进门时,手里拎着个塑料袋,里面是三个糖糕,油乎乎的,还冒着热气。“妈,退休证领了?”他把糖糕放在茶几上,塑料袋“窸窣”响,“我特意去巷口那家买的,您以前总说这家的糖糕甜。”

婆婆拿起一个糖糕,咬了小口,糖汁流到嘴角,她赶紧用手背擦掉。“以前娟儿小时候,我总把厂里发的糖糕省给她吃。”她眼神飘远了,落在客厅墙上的老照片上——那是李娟十岁生日时拍的,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手里拿着个糖糕,笑得眼睛都眯了,“她那时候总感冒,医生说要补营养,我就跟她说‘妈以后天天给你买糖糕’,结果到现在也没实现。”

我心里咯噔一下。小姑子李娟是婆婆的心头肉,从小体弱,婆婆总觉得亏欠她。上周李娟来家里,一进门就抱着婆婆哭,说“妈,您退休了一个人在家多孤单,我接您去我那儿,我给您做糖醋排骨,您不是最爱吃吗?”

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李娟结婚五年,在家当全职太太,丈夫张伟做建材生意,这两年行情不好,上个月还跟婆婆借了五千块,说要给小宝交幼儿园学费。可这次,她却格外殷勤,还拉着婆婆的手说“妈您每月3500退休工资,自己花不完,我帮您存着,想买啥跟我说,我给您买”。

“妈,娟儿那性子,您去了别太迁就她。”我忍不住提醒,拿起沙发上的靠垫,垫在婆婆腰后——她有腰间盘突出,坐久了会疼,“您腰不好,别干重活,要是不舒服,就给我们打电话。”

婆婆摆摆手,把剩下的糖糕包起来,放进茶几的抽屉里:“娟儿长大了,懂事了。再说,我去了还能帮她带带小宝,减轻点负担。她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我这个当妈的,能帮就帮。”

那天晚上,我起夜时,看到客厅的灯还亮着。婆婆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毛线针,正在给小宝织毛衣。毛线是她去年拆了自己的旧毛衣重新绕的,灰色的,有点掉色。她的眼睛不太好,织一会儿就揉一揉,针脚歪歪扭扭的,可她却织得很认真。

“妈,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我走过去,拿起搭在沙发上的外套,给她披上。

“我给小宝织件毛衣,天冷了就能穿。”她指着毛衣的领口,“我想织个小熊图案,可总织不好,你看,这里歪了。”

我看着她手里的毛线针,心里发酸。婆婆这辈子,总想着别人,从来没为自己活过。我坐在她身边,帮她理了理毛线:“妈,您别织了,明天再织,熬夜对身体不好。”

“没事,我再织一会儿。”她笑着说,眼睛里有光——那是对女儿和外孙的期待,我没再劝,只是轻轻帮她捏了捏腰。

第二章 小姑子家的“孝顺”与冷水里的青菜

送婆婆去李娟家那天,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李娟开着辆半旧的电动车来接,车筐里放着个印着小猪佩奇的粉色书包,说是给婆婆装衣服的。“妈,您坐后面,我慢点开,路上颠。”李娟扶着婆婆上车时,特意把自己的米色围巾摘下来,绕在婆婆脖子上,“这围巾暖和,您别冻着。”

婆婆坐在电动车后座,手里紧紧攥着那个旧布包——里面是她的退休工资卡、攒了半年的两千块现金,还有张姐给的两块红糖。她回头跟我们挥手时,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遮住了她的脸:“建儿,芳啊,你们回去吧,我有空就给你们打电话。”

电动车拐进巷口时,李建叹了口气:“娟儿这次要是真能好好待妈,也省得我们操心。”

我没说话,只是看着巷口的方向。李娟家住在老城区的平房里,没有暖气,冬天冷得厉害,我总担心婆婆的腰受不了。

可没过三天,婆婆的电话就变了味。

第一天,她中午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点笑意:“芳啊,娟儿给我做了糖醋排骨,就是有点咸,不过挺香的。小宝跟我亲,下午跟我玩了一下午积木。”

我听着,心里稍微踏实了点,或许是我想多了。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就接到了婆婆的电话。她的声音有点沙哑:“芳啊,今天早上下雨,我送小宝上学,路上淋了点雨,腰有点疼。娟儿说她怀二胎了,不能碰凉水,我帮她洗了点衣服,没事的,你别担心。”

“妈,您腰不好,别洗衣服啊!”我急了,“您跟娟儿说,让她自己洗,或者攒着我们去洗。”

“没事,我洗得不多,就几件内衣。”她赶紧说,“娟儿也不容易,我能帮就帮。”

挂了电话,我心里不安,跟李建说:“我们周末去看看妈吧,我总觉得不对劲。”

李建犹豫了:“再等等吧,娟儿说这周末带妈来家里吃饭,到时候我们再问问。”

可到了周末,李娟却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点歉意:“哥,嫂子,妈感冒了,有点发烧,来不了了。妈不让我告诉你们,怕你们担心,我想着还是跟你们说一声。”

“妈发烧了?严重吗?”我赶紧问。

“不严重,我给她吃了点感冒药,让她躺着呢。”李娟的声音有点含糊,“你们别过来了,省得传染给嫂子和宝宝。”

挂了电话,我越想越不对劲。婆婆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感冒?我跟李建说:“不行,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妈!”

李建点点头,我们赶紧收拾了点水果和感冒药,开车往李娟家去。

刚到李娟家巷口,就看到婆婆拎着个菜篮子,里面装着几根蔫了的青菜,头发乱糟糟的,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不是我们给她买的新羽绒服。

“妈!”我跑过去,接过菜篮子,里面的青菜叶子上还沾着泥点,冰凉的,“您怎么穿这个?新羽绒服呢?您不是感冒了吗?怎么还出来买菜?”

婆婆看到我们,眼神有点慌乱,赶紧把菜篮子往身后藏:“我……我没感冒,娟儿跟你们开玩笑呢。羽绒服太厚了,不好洗,我先穿这个。这青菜是早上刚买的,新鲜。”

“新鲜?这叶子都蔫了!”李建的声音沉了下来,“妈,您跟我们说实话,是不是娟儿让您出来买菜的?”

婆婆低下头,没说话,只是用手揉了揉腰。

我们跟着婆婆走进李娟家的平房。推开木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客厅里乱七八糟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沙发上堆着没洗的衣服,盆里还泡着几件内衣。

李娟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刷视频,看到我们进来,愣了一下:“哥,嫂子,你们怎么来了?不是说妈感冒了吗?”

“妈根本没感冒!”李建指着地上的衣服,“这些衣服是谁的?让妈洗?妈腰不好,你不知道吗?”

李娟站起来,想辩解:“哥,不是我让妈洗的,是妈自己要洗的,她闲不住。我怀二胎了,反应大,实在没力气。”

“闲不住?”我拿出带来的感冒药,放在桌子上,“妈早上淋了雨,腰都疼了,你还让她洗衣服、送小宝上学、出来买菜?你就是这么孝敬妈的?”

婆婆突然哭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干硬的馒头,递到我们面前:“这是我昨天的晚饭。娟儿说家里没菜了,让我去超市买,我带的钱不够,只买了两根黄瓜,她嫌我没用,把黄瓜扔了,让我吃个馒头垫垫……”

馒头是凉的,硬得能硌掉牙。我看着,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李娟的脸一下子白了,张伟从里屋走出来,打着哈欠:“吵什么呢?大清早的,还让你嫂子休息呢。”

“你还好意思说!”李建指着馒头,“我妈在这儿给你们当免费保姆,你们就让她吃这个?你还是人吗?”

张伟看到馒头,脸色也变了,赶紧拉着李娟的胳膊:“娟儿,你怎么回事?妈年纪大了,你让她吃这个?”

李娟急了:“我不是故意的!家里最近没钱,张伟生意不好,我也没办法!妈每月有3500退休工资,吃我们的住我们的,干点活怎么了?”

“你说什么?”李建气得发抖,“妈把你养这么大,你就是这么跟妈说话的?妈的退休工资是她的养老钱,不是给你们当生活费的!”

婆婆看着李娟,眼泪掉得更凶了:“娟儿,妈以前总觉得亏欠你,什么都让着你,可你怎么能这么对妈?妈不是你的保姆,也不是你的钱包啊……”

李娟看着婆婆的眼泪,又看了看李建愤怒的眼神,突然蹲在地上哭了:“妈,我错了,我不该让你吃馒头,不该让你干活,我知道错了……”

“错了有什么用?”李建扶起婆婆,“妈,我们走,回家!”

婆婆点点头,拿起沙发上的旧布包,里面的工资卡还在——李娟没还给她。

走出李娟家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李建背着婆婆,我撑着伞,一步步往车上走。婆婆趴在李建背上,小声说:“芳啊,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

“妈,别说这话,我们是一家人。”我帮她擦了擦眼泪,“以后您跟我们住,再也不用受委屈了。”

第三章 家里的小米粥与阳台上的绿萝

把婆婆接回家后,我赶紧给她放了热水,让她泡个澡。浴室里放着我新买的浴球,带着淡淡的薰衣草味——我知道婆婆睡眠不好,薰衣草能助眠。

“妈,您泡一会儿,我去给您做小米粥,加个荷包蛋。”我帮她把水温调好,又拿了件干净的睡衣放在门口。

婆婆泡完澡,坐在沙发上,我给她戴上新买的护腰——是李建昨天特意去药店买的,加了羊绒,暖和又舒服。“妈,您先歇会儿,粥马上就好。”

小米粥是我早上特意泡的,熬了半个多小时,熬得黏糊糊的,还加了点红糖——是张姐给婆婆的那两块,我特意留着。“妈,您尝尝,有点甜,对您血糖好。”我把粥端到她面前,又递过一个勺子。

婆婆拿起勺子,小口小口地喝着,眼泪又掉了,滴在碗里:“以前在纺织厂,冬天早上冷,我总羡慕别人能喝上一碗热粥,现在终于喝上了。”

我坐在她身边,听她讲纺织厂的冬天——车间里没有暖气,机器运转起来会稍微暖和点,她们就围着机器干活,中午啃着冰凉的馒头,手冻得通红,连梭子都握不住。

“那时候张姐总把她的热水袋给我,说我血少,怕我冻着。”婆婆笑着说,眼里却有了泪光,“现在退休了,再也不用挨冻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不让婆婆干任何家务。

每天早上,我六点起床,给婆婆煮小米粥,配着她爱吃的酱菜——是她以前在纺织厂门口买的那种,咸香可口,我特意托张姐帮忙买了两瓶。

中午,我会做她喜欢的清蒸鱼、红烧肉。鱼是我早上去菜市场挑的新鲜鲈鱼,刺少,我会把鱼刺挑干净,再给她盛碗鱼汤;红烧肉炖得软烂,肥而不腻,是婆婆最爱吃的。

晚上,李建下班回来,会给婆婆按摩腰。他特意在网上学了按摩教程,每天晚上按二十分钟,手法越来越熟练。“妈,您舒服点了吗?”他的声音很轻,怕弄疼她。

“舒服,建儿的手法越来越好了,比外面的按摩师还厉害。”婆婆闭着眼睛,脸上带着舒服的笑容。

婆婆的腰慢慢好了起来,也开始有了笑容。

她会早上起来,在阳台上浇浇花——那是她从李娟家带回来的一盆绿萝,叶子都蔫了,她每天早上浇点水,慢慢养得绿油油的。“这绿萝跟人一样,得好好伺候,不然就蔫了。”她一边浇水,一边跟我说,手指轻轻碰着叶子。

下午的时候,她会坐在沙发上,给我肚子里的宝宝织毛衣。毛线是她从衣柜里找出来的,粉色的,是李娟小时候穿的毛衣拆的。她的眼睛不太好,织一会儿就揉一揉,针脚歪歪扭扭的,可她却织得很认真。“以前给建儿和娟儿织毛衣,也是这么歪歪扭扭的,他们还嫌丑,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好。”她笑着说,手里的毛线针不停。

有一次,我下班回来,看到婆婆在厨房里忙活。她手里拿着锅铲,正在炒青菜,锅里的青菜冒着热气,香味飘满了厨房。“妈,您怎么在做饭?不是让您歇着吗?”我赶紧走过去,想接过她手里的锅铲。

“我看你每天上班挺累的,回来还要做饭,我帮你炒个青菜,也活动活动。”她笑着说,“你看,我还煮了玉米,你怀宝宝,得多吃点粗粮。”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暖暖的。她的头发上沾了点面粉,是早上帮我揉面时弄的,我帮她轻轻擦掉:“妈,谢谢您。以后您别做饭了,我下班回来做就行,您歇着。”

“没事,我不累。”她继续炒着青菜,“你怀着宝宝,别太累了,我能帮就帮。”

那天晚上,我们吃着婆婆炒的青菜和煮的玉米,心里都暖暖的。李建说:“妈,您炒的青菜比芳炒的还好吃。”

婆婆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吃我明天再给你们炒。”

周末的时候,我们带婆婆去医院做体检。医生说她的腰间盘突出好多了,就是要注意保暖,别累着。婆婆拉着医生的手,说“都是我儿媳和儿子照顾得好”,医生笑着说“您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孩子”。

从医院出来,我们带婆婆去逛商场,给她买了件新羽绒服,红色的,衬得她气色很好。婆婆一开始不肯要,拉着我的手说“太贵了,我有衣服穿,别浪费钱”。

“妈,这衣服不贵,您穿着好看,就当是我们给您的退休礼物。”我帮她试穿,拉好拉链,“您看,多合身。”

她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嘴角一直带着笑,像个孩子一样:“真好看,就是太费钱了。”

“不费钱,您喜欢就好。”李建笑着说,把旧衣服装进袋子里。

回家的路上,婆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我:“芳啊,这是我的退休工资卡,你帮我管着。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你给宝宝买点好吃的,或者存起来,以后给宝宝上学用。”

我愣了一下,说:“妈,您自己拿着吧,我们有钱。”

“不行,”她坚持说,“你们照顾我这么好,这钱就该给你们。再说,我也想给宝宝存点钱,他还没出生,我这个奶奶也没什么好给他的。”

李建也说:“妈,您就自己拿着吧,我们真的有钱。您要是想给宝宝买东西,就自己买,让他知道是奶奶买的,多好。”

婆婆拗不过我们,只好把工资卡自己拿着。但从那以后,她每个月都会去超市买些孕妇零食,偷偷放在我的床头——有核桃、红枣、牛奶,都是我爱吃的。她还会给未出生的宝宝织小袜子、小帽子,每一件都绣着小小的花朵,虽然针脚不太整齐,可我知道,那是她满满的心意。

第四章 小姑子的眼泪与张伟的道歉

婆婆在我们家住了一个多月,天气慢慢冷了。小区里的梧桐叶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上挂着几个鸟巢,风一吹,呜呜地响。

那天我正在给宝宝织毛衣,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李娟,手里拎着个水果篮,里面装着苹果和橘子,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嫂子,我……我来看妈。”她的声音很轻,不敢看我的眼睛,手里的水果篮有点晃,苹果都快掉出来了。

我让她进来,婆婆正在阳台上浇绿萝,看到李娟,手里的水壶顿了一下,没说话,只是继续浇着水。

“妈,我错了。”李娟走到婆婆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膝盖磕在地板上,发出“咚”的一声,“我以前不该那么对您,不该让您干活,不该拿您的工资,我知道错了,您原谅我好不好?”

婆婆吓了一跳,赶紧放下水壶,走过去想扶她起来:“娟儿,你快起来,地上凉,别冻着。有话好好说,妈没怪你。”

“妈,您就原谅我吧!”李娟不起来,眼泪掉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知道我自私,我那时候压力大,张伟生意不好,小宝又调皮,我就把气撒在您身上,我真的很后悔。我已经找了份工作,在小区里的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能挣两千块,我能自己赚钱了,不用再靠您的工资了。您跟我回去吧,我一定好好照顾您,给您做糖醋排骨,您爱吃的那种,我特意跟张阿姨学的。”

婆婆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坐在沙发上,握着李娟的手:“娟儿,你起来吧。妈知道你错了,也知道你压力大,可妈不想跟你回去了。”

“为什么啊妈?”李娟抬起头,眼睛通红,脸上还带着泪痕,“我真的会改的,我再也不会让您受委屈了。张伟也知道错了,他说以后会好好对您,不让您再干活了。”

“不是妈不相信你,”婆婆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是妈在这儿住得很开心。芳和建儿对我好,宝宝也快出生了,我想等着宝宝出生,陪他长大。我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也不想再为这些事生气。”

李建从房间里走出来,看着李娟:“娟儿,妈说得对,你要是真心想孝敬妈,就常来看看她,陪她聊聊天,别再让她受委屈。妈现在过得很好,我们不会让她再跟你回去的。”

李娟看着婆婆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我和李建,知道再劝也没用,只好慢慢站起来。她的膝盖都红了,我赶紧拿了个靠垫给她:“你坐会儿,别着凉了。”

李娟接过靠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婆婆:“妈,这是您的工资,我一分没花,都给您带来了。还有,这是我第一个月的工资,虽然不多,您拿着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婆婆接过信封,捏了捏,又递给李娟:“你的工资你自己留着,给小宝买些玩具和衣服,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花钱。我的工资我自己有,你不用操心。”

“妈,您就拿着吧!”李娟把信封推回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要是不拿着,我心里不安。”

婆婆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信封收下了,放在茶几上:“那妈就拿着,以后你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妈就放心了。”

李娟点了点头,眼泪又掉了下来:“妈,谢谢您。我以后会常来看您的,给您带您爱吃的糖糕。”

正说着,敲门声又响了。打开门一看,是张伟,手里拿着个纸包,里面是刚买的糖糕,还冒着热气。“妈,对不起,以前是我不好,没管好娟儿,让您受委屈了。”他的声音很诚恳,把糖糕放在茶几上,“这是您爱吃的巷口那家的糖糕,我特意去买的,还热着,您尝尝。”

婆婆看着张伟,又看了看李娟,叹了口气:“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吵架,对小宝好点,妈就放心了。”

张伟点点头,坐在沙发上,跟我们聊起了他的生意:“最近建材行情好了点,我接了个小单子,以后能赚点钱了,不会再让娟儿和妈受委屈了。”

从那以后,李娟真的常来。

一开始,她只是坐着,跟婆婆聊几句小宝的事,比如小宝在幼儿园学了新儿歌,或者画了幅画。后来慢慢开始帮着做家务,比如洗洗碗、擦擦桌子,有时候还会给婆婆带她做的糖醋排骨——虽然还是有点咸,但婆婆每次都会吃很多,还笑着说“娟儿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有一次,李娟带小宝来家里。小宝穿着件新外套,是李娟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他看到婆婆,跑过去抱着她的腿:“奶奶,我想你了,你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再也不闹了,我会听你的话,还会给你捶背。”

婆婆笑着摸了摸小宝的头,眼里有了泪光:“奶奶在这儿也很想小宝,小宝常来跟奶奶玩好不好?奶奶给你织了新毛衣,等你穿。”

小宝点了点头,跟婆婆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李娟看着她们,又看了看我,小声说:“嫂子,以前是我不好,谢谢你照顾我妈。”

我笑了笑:“都过去了,以后好好对妈就行。”

那天下午,阳光很好,透过窗户照在客厅里,暖暖的。婆婆抱着小宝,李娟坐在旁边,我和李建在厨房做饭,偶尔传来小宝的笑声,还有婆婆的叮嘱声,整个家里都充满了温馨的味道。

第五章 冬日的暖阳与宝宝的哭声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区里的地面结了层薄冰,走路要小心翼翼的。婆婆的腰又有点不舒服,我给她买了个电热毯,每天晚上睡前帮她插上电,让她暖暖和和的睡觉。

李建每天下班回来,都会给婆婆灌个热水袋,放在她的腰下面,还会给她按摩一会儿。“妈,您要是觉得冷,就跟我说,我们再买个电暖气。”

“不用,有电热毯和热水袋就够了,挺暖和的。”婆婆笑着说,手里拿着毛线针,正在给宝宝织小鞋子,“再织两双,宝宝出生就能穿了。”

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带婆婆去公园晒太阳。公园的长椅上铺上了棉垫,婆婆坐在上面,手里拿着个收音机,放着豫剧——是她最喜欢的《花木兰》。旁边的王阿姨也喜欢听豫剧,两个人经常一起跟着唱,笑得很开心。

“秀莲,你这儿媳和儿子真孝顺,天天陪你出来晒太阳。”王阿姨笑着说,手里还拿着个毛线团,“我儿媳要是有你儿媳一半好,我就知足了。她天天就知道玩手机,连碗都不洗。”

婆婆笑着说:“芳是个好姑娘,比亲闺女还亲。我这孙媳妇也快生了,以后就更热闹了。”

王阿姨叹了口气:“还是你有福气。我那儿媳,怀孕后更懒了,什么都让我干,我这腰都快累断了。”

婆婆拉着王阿姨的手,跟她聊起我照顾她的小事:“芳每天给我煮小米粥,还放红糖,对我血糖好;建儿每天给我按摩腰,比外面的按摩师还厉害;我要是有点不舒服,他们马上就带我去医院,比亲闺女还上心……”

王阿姨听得很羡慕,说:“以后我也要跟我儿媳好好相处,学学你的办法,别总吵架。”

回家的路上,婆婆跟我说:“芳啊,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得多包容,多理解,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以前我总觉得娟儿不懂事,可现在她也变好了,这就够了。”

我点了点头:“妈,您说得对,一家人就是要互相包容。”

快过年的时候,我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不方便了。婆婆每天都会扶着我散步,给我煮孕妇粥,帮我洗袜子,还会跟肚子里的宝宝说话:“宝宝啊,你要乖乖的,别让你妈妈太累了,奶奶等着抱你呢。你要长得壮壮的,像你爸爸一样,高高的。”

除夕夜那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子上摆满了菜,有婆婆爱吃的红烧肉、清蒸鱼,有李娟做的糖醋排骨,还有我爱吃的炒青菜和孕妇粥。李娟和张伟也来了,小宝坐在婆婆身边,手里拿着个小勺子,给婆婆夹菜:“奶奶,你吃这个鱼,这个鱼好吃。”

婆婆笑着说:“好,奶奶吃,小宝也吃,多吃点长高高。”

吃完饭,我们一起看春晚。婆婆靠在沙发上,手里抱着小宝,眼睛里满是幸福的笑容。张伟给婆婆倒了杯果汁:“妈,您喝点果汁,解解腻。”

婆婆接过杯子,喝了一口:“谢谢张伟,你们也喝。”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一阵一阵的,疼得我直冒汗。“建儿,我肚子疼……”

李建赶紧站起来:“芳,你别慌,我们现在就去医院!”

婆婆也急了,赶紧把小宝交给李娟,拿起给宝宝准备的小被子:“我也去,我陪着你。”

张伟开车,我们很快就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快生了,准备进产房吧。”

进产房前,婆婆拉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担心:“芳,别害怕,妈在外面等你,你一定能行的。”

我点了点头,被护士推进了产房。

凌晨两点,宝宝出生了,是个男孩,哭声很响亮。医生把宝宝抱给婆婆,婆婆小心翼翼地抱着他,眼泪掉了下来:“宝宝啊,奶奶终于等到你了,你长得真俊。”

我看着婆婆抱着宝宝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李建握着我的手,声音有点哑:“芳,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宝宝。”

李娟也来了,手里拿着刚买的婴儿衣服:“嫂子,你辛苦了,这是给宝宝买的衣服,纯棉的,宝宝穿着舒服。”

婆婆抱着宝宝,看着我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我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第六章 退休工资的存折与幸福的晚年

宝宝满月那天,我们办了满月酒。亲戚朋友都来了,客厅里摆满了礼物,有宝宝的衣服、玩具,还有给婆婆买的营养品。

婆婆穿着新做的红色外套,是我特意给她买的,衬得她气色很好。她抱着宝宝,跟每个人打招呼,脸上满是骄傲:“这是我的大孙子,长得多俊,眼睛跟他妈妈一样,又大又亮。”

亲戚们都笑着说:“宝宝跟奶奶亲,你看,宝宝在奶奶怀里多乖。”

满月酒结束后,婆婆把我和李建叫到房间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绿色的存折,递给我们:“这是我的退休工资,每个月3500,我攒了半年,有一万八,你们拿着,给宝宝存起来,以后给宝宝上学用。”

我愣了一下,说:“妈,您自己留着吧,我们有钱。”

“不行,”婆婆坚持说,“这钱我也用不上,你们照顾我这么好,我也没什么好给宝宝的,这钱就当是奶奶的一点心意。你们别跟我客气,不然我会生气的。”

李建接过存折,眼眶有点红:“妈,谢谢您,我们会好好存着,等宝宝长大了,告诉他这是奶奶给他的,让他好好孝敬您。”

婆婆笑着点了点头:“好,等宝宝长大了,让他给我捶背,我就知足了。”

从那以后,婆婆每天都忙着照顾宝宝。

早上,她六点就起床,给宝宝冲奶粉,换尿布。宝宝醒了,她会抱着宝宝在客厅里散步,跟宝宝说话:“宝宝啊,奶奶带你看太阳,今天天气好,晒晒太阳长高高。”

中午,她会给宝宝做辅食,比如小米糊、蛋黄泥,做得细细的,怕宝宝噎着。她还会给宝宝喂水,用小勺子一点点喂,耐心得很。

下午,宝宝睡着了,她会坐在沙发上,给宝宝织毛衣。毛线是她从超市买的,柔软的纯棉线,颜色有粉色、蓝色、黄色,都是宝宝喜欢的颜色。她的针脚比以前整齐多了,织的小熊图案也很可爱。

晚上,宝宝闹觉,她会抱着宝宝,轻轻拍着他的背,唱她以前在纺织厂唱的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宝宝上床头……”宝宝听着,很快就睡着了。

李娟也常来,每次都会给宝宝买玩具、买衣服,还会帮着照顾宝宝。有一次,宝宝发烧了,烧到38度5,李娟连夜赶来,跟我们一起带宝宝去医院。她抱着宝宝,一路上都在给宝宝物理降温,守了宝宝一整晚。

“妈,您累了,先歇会儿,我看着宝宝。”她给婆婆递了杯热水,声音很温柔。

婆婆看着李娟,眼里满是欣慰:“娟儿,你长大了,懂事了。”

夏天的时候,我们带婆婆和宝宝去海边玩。这是婆婆第一次看海,她站在沙滩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眼睛里满是惊喜:“原来大海这么大,比我们纺织厂的操场大多了。”

她穿着新买的花裙子,是李娟给她买的,红色的,上面印着小碎花。宝宝坐在小推车里,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在沙滩上挖沙子,笑得很开心。

“宝宝,海水凉,别玩太久,不然会感冒的。”婆婆蹲在宝宝身边,帮他擦脸上的海水,眼里满是疼爱。

晚上,我们坐在海边的草地上,吹着海风,看着星星。婆婆跟我们聊起她年轻时候的事,聊她在纺织厂的日子,聊她怎么把李建和李娟拉扯大:“那时候苦啊,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还要养两个孩子,可我从来没后悔过。现在有你们,有宝宝,有娟儿,我很幸福。”

“妈,您这辈子太不容易了。”我握着婆婆的手,心里发酸。

“不容易也过来了,”婆婆笑着说,“现在我有大孙子,有孝顺的儿子和儿媳,还有懂事的女儿,我这辈子值了。”

秋天的时候,宝宝学会了走路。他第一次走路,就是扑向婆婆的怀里,婆婆赶紧接住他,笑得眼泪都掉了:“宝宝会走路了,宝宝真厉害!”

我们拍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客厅的墙上。照片里,婆婆抱着宝宝,我和李建站在她身边,李娟和张伟站在另一边,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婆婆每天都会看这张照片,还会跟宝宝说:“宝宝,你看,这是我们一家人,多好。”

宝宝慢慢长大,上了幼儿园。每天早上,婆婆都会送他去幼儿园,晚上再接他回来。宝宝在幼儿园学了新东西,会第一个跟婆婆分享:“奶奶,我今天学了新儿歌,我唱给你听。”

婆婆的退休工资,除了给自己买些营养品,剩下的都给宝宝买了玩具和衣服。每次宝宝收到礼物,都会抱着婆婆的脖子说:“谢谢奶奶,我最爱奶奶了。”

有一次,婆婆跟我说:“芳啊,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你和建儿,你们让我知道,晚年也能这么幸福。我以前总觉得,退休了就没人需要我了,现在才知道,我还有这么多人爱我,我很满足。”

我笑了笑,帮她理了理头发:“妈,是我们幸运,遇到您这么好的婆婆。我们会一直陪着您,让您永远这么幸福。”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婆婆和宝宝的身上,温暖而明亮。客厅里传来宝宝的笑声,还有婆婆的叮嘱声,整个家里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我知道,婆婆的晚年,会一直这么幸福下去,因为我们会用爱和陪伴,守护她的每一天,就像她当年守护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