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砸光养老钱闯海南做铁罐,85岁仍要再缴100亿税!
发布时间:2025-09-22 14:55 浏览量:9
多数人50岁拿着退休证,每天买菜带孙子,日子过得慢悠悠;她50岁却把30万养老钱全砸了,跑到海南租旧厂房,非要做装饮料的小铁罐;别人说“一把年纪别折腾,输了就没退路”,她偏说“我这辈子,就怕没的折腾”。
她叫关玉香,现在是奥瑞金科技的老板。咱们平时喝的红牛、青岛啤酒、元气森林,不少罐子都是她厂子做的。一个从东北来的老太太,愣是在海南把小铁罐做成了百亿的大生意,你说神不神?
关玉香这股“犟劲儿”,打小就有。1939年她生在沈阳,父亲是军人,家里堂屋墙上总挂着父亲的军帽,帽檐上的红星磨得发亮。
饭桌上父亲常说:“咱当兵的家,不能有‘怕’字!再难的坎儿,咬着牙也得迈过去。”这话她记了一辈子。
那会儿沈阳冬天冷得邪乎,零下二十多度,她上学要走两里地,棉鞋里塞着稻草还是冻脚。有次下大雪,她摔在雪地里,书包里的课本全湿了,哭着爬起来,抱着书包往学校跑。就怕迟到了,老师不让进教室。作业本买不起,她就捡别人扔的旧报纸,用铅笔写了擦、擦了写,直到纸页发脆,还舍不得扔。
19岁那年,家里实在供不起她读书了。她攥着父亲手写的介绍信,坐了一夜绿皮火车去北京,进了北京仪器仪表厂当工人。
那是1958年,国营厂的车间里,机床轰隆隆响,震得耳朵嗡嗡的。夏天没空调,风扇吹的全是热风,蓝布工装贴在身上,一拧都能出水。
工友们来了又走,有的嫌活儿重,有的嫌一个月几十块工资少,可关玉香没挪窝。她跟着老师傅学看图纸,下班抱着厚厚的《机械原理》啃,手指被铁件磨破了,裹块胶布接着干。
就这么在厂里干了一年又一年,从二十来岁的小姑娘,熬到了五十岁。1989年,关玉香按政策退休了,手里攥着红皮退休证,心里却空落落的。这日子突然闲下来,她反倒不适应了。
街坊邻居都劝她:“玉香啊,你这退休工资够花了,在家带带孙子,多舒坦啊!”她却摇头:“天天坐着等老,日子还有啥意思呗?”
她先试着做自己熟的行当,在北京开了家小仪表盘厂。那会儿改革开放刚满11年,做仪表的厂子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她没多少启动资金,又不懂怎么跑市场,订单少得可怜。
撑了不到三年,不仅没赚钱,连之前攒的积蓄都赔光了。有人又劝她:“算了吧,五十岁的人了,别跟自己较劲了!”
关玉香攥着空荡荡的账本,抬头说了句:“我关家的人,从来没有‘认怂’的理儿!”
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没歇俩月,1994年春天,她跟着个考察团去了海南。
那会儿距离1992年邓小平南巡刚过去两年,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到处都是“大开发”的热气。街头上摆饮料摊的小贩扯着嗓子喊,冰镇椰子汁、鲜榨芒果汁装在玻璃瓶里,游客攥着瓶子喝得满头汗,瓶身上还挂着水珠。
别人都在琢磨“这椰子汁真甜”,关玉香却盯着那些装饮料的铁罐。摊主跟她抱怨:“这些罐儿都得从广东、台湾运过来,运费贵不说,赶上台风船停了,断货半个月都不新鲜。只能用塑料瓶代替,游客还不爱要。”
她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机会吗?海南饮料市场这么火,要是本地有制罐厂,既能省运费,又能及时供货,肯定能成!
回到北京,她没犹豫,把家里仅存的30万积蓄全取了出来。那可是她和老伴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攥在手里都发烫。
又托人打听海南的招商政策,那会儿文昌正在招制造业企业,政府给了200万垫资支持。就这么着,她在文昌找了几间刷了白灰的旧平房,屋顶还漏雨,下雨的时候得用桶接水。
凑了16个工人:有本地的农民,刚放下锄头;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没多少经验。奥瑞金的前身“文昌制罐厂”,就这么敲锣打鼓开了张。
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厂房里的设备是二手的,老出毛病,一停就是大半天。
关玉香就陪着维修师傅熬通宵,手里攥着凉馒头,边啃边看师傅拆零件,油蹭得满手都是。16个工人里没几个懂制罐技术,她就自己先啃厚厚的技术手册,白天教工人调试机器,晚上在灯下记笔记,书页上全是油印子。
有附近的村民路过,看见她一个老太太在厂房里忙前忙后,小声议论:“这老太太怕不是老糊涂了,拿养老钱打水漂?”她听见了也不辩解,心里琢磨着:“等我把罐子做好了,你们就知道了!”
头两年,厂子确实没起色,只接些小饮料厂的散单,勉强够发工资。真正的转机,是1995年遇到了红牛。
那会儿泰国华人许书标把红牛引进海南,这饮料当时可火了,就是对包装要求特别高—。得用“粉末补涂”的工艺,说白了就是罐子内壁得均匀覆一层粉末,防腐蚀还安全。
当时国内没几家厂子能搞定这个技术,设备全得从国外进口。同行们看了要求,都摇摇头:“这活儿接不了,技术跟不上,设备也买不起。”
关玉香听说后,一拍大腿:“别人不做,我做!”
她咬咬牙,把北京的房子抵押了,凑钱从德国引进了设备。白天,她拎着装满资料的公文包,坐绿皮火车从文昌去海口的红牛办事处。绿皮车晃得人头晕,她就靠在窗边看资料,生怕漏了一个参数。
晚上回到厂房,抱着技术手册啃到半夜,看不懂的术语就记下来,第二天坐公交车去海南大学找教授请教。
为了这个订单,她前前后后跑了41次红牛办事处。每次去,人家都说“你们技术还不行”,她不气馁,回来就改方案:第一次去缺设备清单,第二次就补全;第三次说工艺参数不达标,第四次就带着检测报告去。
快60岁的人了,挤在绿皮火车的过道里,手里攥着公文包,生怕资料折了,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站在红牛高管的办公室门口。
1996年7月,奥瑞金的第一批红牛罐终于出厂了。红牛的人来验收,拿着罐子敲了敲,又用仪器测了厚度,最后说:“合格,就用你们的!”
签下合同的那天,关玉香站在厂房里,看着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红牛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这一年多的奔波,没白熬啊
拿下红牛订单后,奥瑞金才算真正“活”了。关玉香还琢磨出个“厂贴厂”的法子:红牛在哪建厂,她就把制罐厂建在旁边。
红牛在湖北建厂,她紧跟着在湖北设生产基地,运输距离从几百公里缩到几公里,不仅省了运费,还能随时调整生产,红牛要多少,她就能供多少。
靠着这份“贴身服务”,奥瑞金成了红牛最信任的合作伙伴,巅峰时期,公司70%以上的营收都来自红牛。后来,青岛啤酒、加多宝、东鹏特饮、可口可乐这些大牌子,也主动找上门来。
奥瑞金从文昌的小厂,慢慢在全国建了十几个生产基地,年营收一路涨到138亿,成了中国金属包装行业的龙头。这时候再没人笑她“瞎折腾”了。
可关玉香没满足。她还记得创业初期的一件事:那会儿从台湾引进设备,厂商看她是个“老太太”,又没多少技术积累,冷笑了一句:“我把技术资料给你,你看得懂吗?”
这话像根刺扎在她心里,她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扉页上,天天看一眼才开工:“我就得让中国人在制罐技术上挺直腰板!”
她带着团队钻研发,先从“材料减薄”下手—,以前罐身厚度是0.21毫米,她要把它降到0.12毫米。别小瞧这0.09毫米的差距,不仅能省不少钢铁,还能降低成本。
团队熬了半年,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这下国产罐终于能和国际品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后来她又盯上了“覆膜铁”。这技术当时被日本、欧美垄断,国内没人敢碰:研发周期长,动辄五到七年,投入大,还不一定能成功。
关玉香又拿出了那股“犟脾气”:“别人不做,我们做!就算花七年,也得啃下这块硬骨头!”
她牵头成立研发团队,从材料配方到生产工艺,一点点试,中间失败了无数次,报废的材料堆了满满一仓库。熬了七年,终于成功了。中国罐头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材料,不用再依赖进口。
有了技术打底,话语权也不一样了。以前中国企业做制罐,只能跟着国外的标准走,人家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奥瑞金能主导、参与制定四十多项国际和国家标准,从“跟跑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当年那个被嘲讽“看不懂说明书”的老太太,如今把一整套中国制罐标准推向了全球,你说提气不提气?
关玉香常说:“企业是在国家的政策里长大的,就像树离不开土一样,纳税是企业家该尽的本分。”
据奥瑞金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当年底,公司累计纳税额突破100亿元。她在员工大会上说:“这是咱们给国家的‘成绩单’,得拿得出手!”
除了纳税,她在公益上也没含糊。据奥瑞金官网公开信息,截至2023年,公司累计捐款超2000万元,给贫困地区的学校建食堂、修厕所、配图书馆,还资助了不少家境困难的学生上学。
有人问她为啥这么做,她笑着说:“我小时候没条件好好读书,现在能帮孩子们多读书,是好事啊!”
去年,84岁的关玉香在奥瑞金员工大会上又放了句“狠话”:“我蛮有信心,再干30年,再给国家缴100亿税!”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她还在琢磨着海外建厂,把中国罐卖到东南亚、欧洲;还在推动环保新材料,想做出更轻、更绿色的包装;想让奥瑞金在未来几十年里,还能稳稳站在行业前列。
有人问她,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这么拼?她摸了摸手里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奥瑞金”三个字,笑着说:“老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倒觉得自己这匹老马,还能再跑几十年!”
“人活着,总得留下点啥。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住了多大的房子,是看你能给社会做点啥。我这一辈子,能把小铁罐做成大生意,能给国家纳税,能帮到一些孩子,就够了。”
其实关玉香的故事,哪是什么“传奇”?就是一个普通人,凭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儿,把“50岁”活成了新的起点,把“小铁罐”做成了大责任。
对咱们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事儿听着就提气!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只要心里有劲儿,日子就永远有奔头,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