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迎来质量革命!超级长牛市深度分化中开启

发布时间:2025-09-26 00:44  浏览量:9

截至2025年9月,A股总市值已达104万亿元,近一年增长约36万亿元,但这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

2025年9月,A股市场迎来“924”行情一周年。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39%,创业板指大涨102%,北证50指数更是飙升163%。但这轮牛市最显著的特征不是指数的上涨,而是中国股市正在发生的质量革命与深度分化。超过1400只个股涨幅超100%,但同期也有229只个股下跌,市场结构性特征极为明显。

图片来自网络

一、从规模驱动到质量驱动:市场生态的历史性转变

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的根本性转变。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近期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25年8月末,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引长钱、促长投”的结构性改革取得关键成果。

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全面落地是这一转变的重要里程碑。注册制形成了“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成熟机制,科创板“5+2”标准、创业板“三创四新”定位显著提升了融资效率。更重要的是,“放”与“管”的辩证统一正在推动市场生态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市场表现验证了这一转变。电子行业总市值历史性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市场的新霸主。ETF规模达到5.31万亿元,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配置工具。与此同时,A股日成交额已连续28个交易日稳定在2万亿元上方,最高达到3.2万亿元,市场活跃度与稳定性同步提升。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这一转变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正在重构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和生产关系。当资本向高质量企业集中时,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随之提高。

图片来自网络

二、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结构性牛市的核心引擎

本轮牛市最显著的特征是科技股成为领涨主力。数据显示,通信、电子、计算机板块近一年涨幅分别达120%、108%和99%,而煤炭、石油石化等传统板块涨幅不足15%。这种鲜明对比体现了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认可。

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成为科技股上涨的重要催化剂。2025年初,国内AI新势力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关注。寒武纪作为AI芯片厂商,股价自“924”行情以来累计上涨534%,一度超越茅台成为A股“股价之王”。这些案例表明中国科技企业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产业升级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力。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凭借供应链规模优势、自动化/AI应用速度、绿色转型布局及人才储备,正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周期奠定基础。报告认为,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符合产业升级逻辑的方向有望获得市场持续关注。

政策与科技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工信部表示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任务。资本市场方面,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

图片来自网络

三、中长期资金入市:资本市场的“压舱石”效应

中长期资金的大规模入市是本轮牛市的重要特征。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股票及基金投资规模达约4.74万亿元,直投股票规模为3.0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约1万亿元。这些资金成为市场重要的稳定力量。

政策层面系统性推动了中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随后一系列配套政策落地。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4月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7月财政部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也为市场提供了稳定资金来源。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35.08万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股票型基金规模从去年年底的4.45万亿元增至今年7月末的4.92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从3.51万亿元增至3.83万亿元。

中长期资金入市改变了市场的博弈逻辑。与短期资金追求“波段收益”不同,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更注重企业长期盈利能力。这种投资偏好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优质资产,推动市场向价值挖掘转型。市场流动性的“稳定性”显著增强,使得市场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

图片来自网络

四、分化时代的投资策略:价值发现取代趋势追逐

随着市场分化加剧,投资策略需要根本性转变。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本轮牛市有望持续两到三年以上,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但这轮牛市是结构性分化异常鲜明的牛市,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投资策略。

科技成长与高股息资产可能成为两大主线。科技领域关注AI商业化、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半导体国产化率提升等趋势。高股息资产则受益于中长期资金的配置需求,尤其是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节奏把握至关重要。申万宏源证券判断2025年四季度好于三季度,2026年会更好,牛市氛围至少延续至2026年中。东吴证券分析师陈刚认为,四季度市场风格将迎来再平衡过程:顺周期风格进入交易窗口期、前期滞涨方向补涨;科技风格内部迎来高切低,行情从上游算力硬件的一枝独秀转向泛AI分支的多点开花。

风险控制需要特别关注。投资者需警惕短期过热风险,如部分高估值股票交易拥挤可能引发的回调。同时,外部扰动因素如中美关税谈判、地缘冲突等也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盈利不及预期是另一个需要警惕的风险点,如果GDP增速低于4%或企业ROE拐点延迟,牛市节奏可能放缓。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股市正在经历的超级长牛市,本质是一场质量革命与发展模式的重构。与以往牛市不同,本轮牛市核心驱动力不是简单的资金推动或政策刺激,而是制度改革、产业升级与长线资金的可持续三角。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这场质量革命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水平,资本市场改革优化生产关系,两者相互促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种良性循环是中国股市实现可持续牛市的根本保证。

分化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随着市场从普涨走向分化,价值发现能力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投资者需要跳出短期波动的干扰,深入分析企业基本面和行业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分享这场质量革命带来的时代红利。

未来2-3年,随着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和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国股市有望走出历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但这轮牛市不会是所有股票的狂欢,而是优质企业价值发现的过程。只有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才能在这场质量革命中持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