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ETF过热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25 08:01 浏览量:8
在周三的市场表现中,半导体行业再度引发关注,尤其是在半导体设备ETF(561980.SH)面临过热的问题上。有投资者询问,该ETF是否存在追高风险。为了深入分析,笔者结合刘晨明的复刻指标,对多个半导体相关指数的表现进行了跟踪。本文将重点关注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H30184.CSI)、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931865.CSI)及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931743.CSI)之间的区别。
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最全面代表,其成分股高达84只,具有较强的行业均衡性。然而,相对而言,该指数的灵敏度有所不足。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锐化”半导体指数应运而生,例如,科创芯片指数和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旨在通过更细分的行业布局提升投资者的收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半导体设备ETF的成分股以半导体设备为主,但它实际跟踪的是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通过对申万三级行业的统计,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个指数的不同。中证全指半导体成分股多,行业分布均衡;而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则包含了数字芯片设计和集成电路制造,而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则在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化学品方面占有更高的权重。因此,半导体设备ETF在整体上聚焦于上游设备领域,同时也涵盖了设计和制造两个下游环节。
半导体行业本身具有显著的周期性,以下对两轮半导体行业相关指数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第一轮的表现从2018年持续至2021年,期间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的弹性表现尤为突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的基日为2018年底,所以相关数据未能反映在此轮分析中。第二轮行情中,中证半导体的表现依然优于其他指数。
本轮半导体行情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阿里巴巴和百度自研芯片用于训练模型的消息,以及随后光刻机技术的进展。设备产业链因此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表现明显优于全指半导体指数,甚至超越了被视为锐度较高的科创芯片指数。
在经历了这一波价格上涨后,市场开始关注中证半导体与半导体材料设备的指数是否出现过热现象。根据乖离率的分析,当其超过2%时,往往预示着市场进入高风险区域,建议投资者谨慎追高。根据周三收盘后的数据,中证半导体指数的乖离率为2.11%,而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的乖离率则更高,达到了2.21%。这表明在当前阶段,投资者应当保持谨慎。
乖离率的提升并不直接意味着市场见顶,更多的是可能会引发一段时间的横盘整理,待均线追赶。当我们回顾之前强势的通信设备指数时,发现其在9月初触及2%以上的乖离率后,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回调,最终回归到20日均线之上,随后虽然有反弹,但未能迅速创新高。此类横盘调整往往会降低投资者的盈利效率。
除了乖离率的分析,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曾经受到普遍看好的半导体设备股,近期已不再是滞涨的表现。相较于全指半导体,今年迄今的涨幅中证半导体甚至超出10个百分点。因此,针对规模最大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SH),在当前位置追高存在较大风险,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建议保持耐心,等待更多的入场机会。
在分析半导体领域的表现后,转向另一个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板块——机器人行业。根据最新数据,机器人指数ETF的申赎情况显示出资金流动的显著变化。9月24日的交易数据表明,资金主要流向了中证机器人指数,而不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指数。这一变化表明,投资者在顺势行情中对不同指数的敏感度提升。
长江证券指出,当前机器人板块的热度或将超越一季度,这主要得益于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发布的临近,以及许多初创企业的IPO积极推进,加之行业巨头融资活跃与政策支持,共同助推了市场热度。与年初的概念炒作相比,目前市场的驱动逻辑已转向实际产业进展。例如,特斯拉设定的未来量产目标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订单指引,这使得2025年被视为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综合来看,半导体和机器人行业当前均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需密切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市场动向,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