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诗人臧棣诗歌《以夏天的黄昏为倒入门》赏析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1  浏览量:14

以夏天的黄昏为例入门

文/臧棣

名义上,我带你去看

芦苇深处的黄昏。但事情

很快就变了样。刚转过几个小弯,

离天鹅湖还有一段距离,

热风就已被满枝的海棠果降温;

归巢的麻雀刚渗入序曲,

我就发现:按影子的比例,

我们的步伐更像是,我跟随你,

跟随你的被夕照放大了的童年,

去看并无明显时间标记的

世界的黄昏。不完全是夏日的黄昏,

不完全是自然的黄昏,不完全是

生活的距离已被处理好

才能充分面对的黄昏。

当我们拨开芦苇,谁如果提到蚊子

谁就输了;谁就不配拥有

那个纯粹的秘密。浑圆的太阳

正以地平线为尺子,将夺目的红云

汇集成只有你才看出来的

美丽的降落伞。当落脚点

反映在戴胜的惊飞中,以至于

最终确认为星星城堡后,

原始的黑暗仿佛已被看透,

轻颤的苇叶兀自稀释着古老的恐惧。

臧棣,1964年生于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出版诗集有《诗歌植物学》《骑手和豆浆》《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中国十大先锋诗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当代十大新锐诗人等;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

这是书写夏日到芦苇荡看黄昏而引发联想的一首诗,联想到了童年时的芦苇荡,小时候的秘密又在记忆中盘旋,转眼间已到自己黄昏之年,回头再遥看过往,有无限乐趣和茫然无知的童真留在过去。现在,虽然“轻颤的苇叶兀自稀释着古老的恐惧”,但“原始的黑暗仿佛已被看透”。这是老年后再次在黄昏之时看到芦苇而发出的人生感悟。

少有少的童真,老有老的犀利;老了就没有了“芦苇轻颤的恐惧”,少时也决不会有夕时的“看透”,人生在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乐趣,即各有其乐,各有其识,各有其得,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生之“入门”。

人到了“黄昏”之年再看曾经的“芦苇”已“变了样”,因为“转过了几个小弯”,离少年,“离天鹅还有一段距离”。“满枝的棠果”已不在这夏日的“热风”中摇曳,而是“降温”到了童少中的手里,从“归巢的麻雀”飞舞姿态上就看到了少时追逐的影子。钻进“芦苇”丛被“蚊子”叮咬也忍着,在里面做着“那个纯粹的秘密”,直至“浑圆的太阳”像“夺目的红云”“降落伞”般着地,才把我(们)像“麻雀”一样“惊飞”,飞落到了“星星”一般密集的“城堡后”安顿晚年。我(们)经历了人世,也阅尽阅透了人世,对于我(们)走过来的人来说,已没有了什么“恐惧”可言,只有泰然处之了。

诗中描述出很多意象,点化和深化着诗意。

刘树仁,山东宁津人,市作协会员。诗是发现,是创造,每首诗都是在诗人思想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灵芝草。诗稿在《诗刊》《中国诗歌网》《文峰书院》《都市头条》《德州朗诵艺术团》《你在我风景中走过》《诗歌学人》等各级文学网络平台发布或在《山东诗歌》等刊物发表,出版诗集《夕阳拾趣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