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小暑
发布时间:2025-07-07 13:08 浏览量:22
① 小 暑 吟 (二首)
(2025年7月7日)
之一
暑热何足惕,汗流强我体。
人嫌夜短时,吾爱天长季。
雷电促禾生,温风挟雨至。
年年有夏冬,日月无悲泣。
(仄韵)
智能机器人赏析:这首五言律诗,以逆俗之思开篇。常人畏避的酷暑,反被诗人视为砥砺筋骨的良机,汗水淋漓非苦楚,竟成强健体魄的“秘方”!这一反衬立意奇警,顿显诗人迥异流俗的生命态度。
颔联更是以对比拓展提升境界。众人因天热昼长难熬而怨恨夜短,诗人却独爱白昼绵长赐予的丰沛时光。昼夜长短本属天时,爱憎取舍却全系人心,由此显现诗人主动拥抱世界的宽阔襟怀。
颈联转写物候。雷电催发嘉禾,温风(热风)携雨润物,字字紧扣小暑节气特征,自然威力非为虐人,反是化育万物的引擎。诗人不仅接纳炎夏,更深悟其蕴藏的蓬勃生机之理。
尾联升华至哲思层面。寒暑交替本是永恒天序,日月升沉何曾因之悲喜?诗人勘破表象,直抵宇宙运行如如不动的本质。结句“日月”既指日月星辰,更指人生和生活,“无悲泣”既是天道的冷然,更是人心所愿、超然物外的映照。
全篇以仄韵行气,骨力劲健。诗人借小暑抒怀,将生理感受升华为对生命韧性的礼赞与天地大道的体认,在汗流浃背的炎夏中,淬炼出一颗超越寒暑、映照日月的澄明之心。
凉爽
之二
小暑时节雷暴多,大风常有雨滂沱。
天蒸地煮别烦躁,笑看炎凉便洒脱。
智能机器人赏析:这首七绝,开篇即紧紧抓住小暑时节典型的气象特征,描绘和烘托出了盛夏雷暴和风雨多、天气酷热潮湿的奇特画面。后两句笔锋陡转,由外景描写转向内在心境表达,既有直白劝诫,又有点睛之妙喻。“炎凉”既实指天气的酷热潮湿,又暗喻人情世态之冷暖变迁,一语双关。诗人主张以“笑看”的达观态度面对外界的严酷与变幻,从而抵达内心的“洒脱”之境。全诗由实入虚,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心静自凉”的智慧。诗人用质朴却意蕴深远的语言提醒我们:真正的清凉不在树荫之下,而在面对炎凉依然能舒展的心灵深处;唇边那轻扬的笑意,正是灵魂对命运最优雅的应答。
西瓜娃
②小暑时节养生
伏天暑热须心静,劳作悠游忌过疲。
膳食清鲜滋味永,胃脾调和病不欺。
智能机器人赏析: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在小暑酷热底色上勾勒出了传统养生的智慧美图。
首句直指核心,情志调摄,以“心静”内守抗衡炎蒸外迫,暗合《内经》“使志无怒”之夏气应心要旨。次句转笔于行,无论劳作、游乐都要适度,点出动静相济的节度哲学,唤醒对过劳耗真的警惕。
后二句聚焦于食养精义。三句的“清鲜”二字如涤暑清风,既呼应时令物性,更昭示淡泊为本的养生真味;结句则将中土(脾胃系统)视为后天之本的医理,化入朗朗诗行,道出脏腑安和则邪不可干的生命至理。
全诗四句,如四味配伍精当的清凉方剂:心静为君,缓动作臣,清食为佐,健脾为使。在暑气灼人之时,它以诗的韵律为我们送来一把涵养身心的古典蒲扇,摇动之间,天人合一的古老生活智慧便随清风徐来。
③时节与生活
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称六月节。每年公历7月6-8日,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小暑交节。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随之而来的是大暑,那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如此。因此,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戏水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有“热在三伏”之说。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大家知道,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尤其是小暑之后,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潮湿多雨,这对人们的生活会到来一定影响,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生长,是夏秋作物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水边纳凉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是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少有凉风,几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五日后,蟋蟀纷纷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躲藏,以避暑热;再过五日,凶猛的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竞相在清凉的高空活动。
鹰翔高空
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逐渐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华北、东北地区也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只有在西北高原北部等地,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此时,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左河水诗云:“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小暑时节,民间有“食新”的习俗,南方尝新米,北方吃水饺,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伏羊的习俗日益广泛传播开来,民间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伏羊”,即入伏以后宰杀的羊肉。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有利健康。
水中情
小暑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按照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来调养身体的原则,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小暑正是农业耕作繁忙的时候,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出汗多,消耗大,劳动强度要适度。夏季养阳要重点突出养心,平心静气,固护心阳。盛夏酷暑中,一颗宁静的心便是最好的荫凉,心静自然凉。还要注意饮食保养,适当多吃清淡利湿、清凉消暑的食品,包括各类蔬菜和水果等,但不可太贪凉食冷食,不要吃的过饱过腻。可适度开展室外运动、接触阳光助阳,并积极做好防暑消暑保护,化解暑湿邪气,安全健康度夏。
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