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大队风云记

发布时间:2025-08-14 19:01  浏览量:3

铁道大队风云记

李恒昌

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过齐鲁大地,津浦、胶济、张博3条钢铁动脉上,骤然跃起3支铁血劲旅。他们以铁轨为弦,以枪炮为弓,在日伪军的咽喉地带奏响震撼山河的战歌。

微山湖上的飞虎队

1940年1月25日,枣庄西陈庄的土屋里,煤油灯把“鲁南铁道队”的木牌照得棱角分明。洪振海握着汉阳造步枪的手青筋暴起,身后30多个汉子参差不齐地举着大刀、长矛,墙上“还我河山”的标语被穿堂风掀起一角,像面即将展开的战旗。

1941年秋夜,李德富趴在路基旁,听着远处火车的轰鸣越来越近。他摸了摸腰间的手榴弹,想起3小时前政委的话:“这批药品比命还金贵。”

列车呼啸而过时,郑君伦像只壁虎贴上车厢,手指勾住门缝的瞬间,日军哨兵的刺刀擦着他的头皮划过。他屏住呼吸,从怀里掏出短锤。当药品箱从车厢滚落的刹那,李文田带着几名队员从青纱帐里跃出,12岁的少年抱着药箱在田埂上狂奔,身后子弹掀起的泥土溅在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

1942年冬,洪振海倒在黄埠庄的雪地里。刘金山接过他手中的驳壳枪,枪身还带着温度,瞄准追来的日军时,总想起洪振海说的话:“咱们的战场,不在地上,在铁道上。”

1945年12月1日,沙沟车站的铁轨上结着薄冰。刘金山单枪匹马站在日军队列前。

“你们的天皇已经投降了!”刘金山的声音像重锤敲在铁轨上,“现在,向曾被你们叫做‘土八路’的人放下武器!”太田嗫嚅着说要向国民党投降,刘金山突然拔枪朝天射击:“国民党没和你们打过仗,可我们的子弹,穿过无数个你们这样的鬼子!”

胶济线上的钢铁硬汉

1940年5月的佛村,月光把鬼子据点的围墙照地惨白。王丙正趴在壕沟里,盯着炮楼上晃动的探照灯,手指抠进泥土里。前两次夜袭失败的阴影还在,他摸了摸腰间的炸药包,那是用土法熬制的硝铵。

刘子祥抱着捆在木棍上的炸药包,像抱着新娘一样冲进月光里。探照灯扫过他后背的瞬间,他猛地扑倒在炮楼墙角,拉燃导火索的火星在夜色里划出一道猩红的线。

爆炸掀起的气浪把王丙正掀翻在地。他挣扎着抬头,看见东南炮楼在火光中像棵被雷劈中的老树,缓缓倾倒。砖石飞溅的呼啸声中,他听见张盛斋的喊声:“还有两座!”这个30岁的汉子又抱起炸药包冲向西北炮楼,身后留下一串带血的脚印。

湖田镇的秋风卷着煤灰,加藤站长的皮鞋声在站台上格外刺耳。魏宽厚潜伏在扳道房后,看着怀表的指针指向10点——约定的时间到了。

第一小组翻墙而入时,值班伪军正捧着搪瓷缸子打盹。战士小李的刺刀捅进他咽喉的瞬间,魏宽厚已经踹开站长室的门。加藤从床上惊起,手刚摸到枕头下的手枪,魏宽厚的子弹已经穿透他的眉心。血溅在墙上的“武运长久”条幅上,把“久”字染成狰狞的黑色。

撤退时,王丙正守在北门,看着第二小组扔出的手榴弹在伪军宿舍炸开。火光中,他看见一个年轻战士背着受伤的战友跑过,那战士的裤腿已经烧着,却像感觉不到疼一样,脚步坚定如铁。

张博线上的爆破先锋

1939年4月的津浦线,日军的“国际列车”像只披金戴银的怪兽,车窗里飘出威士忌的香气。张博铁道大队受命前来,张文亭趴在路基旁的麦田里,指尖捏着导火索,远处传来铁甲车的轰鸣——那是日军的“护身符”,却挡不住中国战士的决心。

“让铁甲车先过。”他压低声音,看着那列黑黢黢的怪物隆隆驶过,车轮卷起的热风掀起他额前的头发。当“国际列车”的车头进入视野时,他听见自己心跳如鼓,仿佛要撞碎肋骨。导火索点燃的瞬间,他看见车厢里有个金发碧眼的记者正在拍照。

爆炸声撕开夜空时,3节车厢腾空而起,像被折断的火柴棍。随车日军的惨叫声混着传单的哗啦声,那些印着“停止侵略”的纸片在空中飞舞,像一群白色的蝴蝶,扑向燃烧的列车。

张店车站的电灯房里,机油味呛得人喘不过气。姚福佩袖口藏着一把螺丝刀。张德水蹲在发电机旁,手指灵巧地绕过电线,就像当年安装矿灯一样专注。

“咔嗒”,日军巡查的皮靴声在门外响起。姚福佩抓起棉纱擦机器,掌心的汗把棉纱攥成一团。日本兵进门时,他正“哼哧哼哧”地擦拭齿轮,油渍抹了半张脸,活像个卖力气的苦力。“你的,良民!”日本兵拍了拍他的肩膀。

导火线拉燃的瞬间,姚福佩推着张德水冲向门口。爆炸声响起时,他感觉后背被气浪猛地推了一把,眼前闪过电灯房倒塌的画面——那两台价值百万的发电机,此刻正变成一堆扭曲的废铁。

从抗日到解放战场

1949年4月的长江,江水翻滚如沸。李文田趴在战船甲板上,听着对岸传来的炮声,想起12岁那年在微山湖扒火车的夜晚。此刻他胸前挂着的急救包,比当年的药箱重了10倍,里面装着的,是无数战友的希望。

“冲啊!”当战船撞上江浦县城的岸壁时,李德富举着驳壳枪跃出船舱,子弹擦着他的耳际飞过,却浇不灭他眼中的火。

当红旗插上南京“总统府”的瞬间,李德富望着漫天朝霞,想起洪振海队长说过的话:“等打完鬼子,咱们要让这铁道上跑的,都是咱们自己的火车。”

此刻,长江水在远处奔腾,像极了微山湖的浪,推着新中国的列车,驶向黎明。

风掠过齐鲁大地的铁轨,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枪声与呐喊。那些在烽烟中跃动的身影,早已化作了永恒的星辰,照亮着这片他们曾用生命守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