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
发布时间:2025-08-07 11:03 浏览量:2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01
立秋节气知多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便标志着它的到来。作为夏秋更替的重要节点,此时暑热未消却凉风渐至,万物开始由盛转收。古人云:"立秋之日凉风至",此时虽仍带暑气,但天地阴阳之气已开始转换,早晚可感凉意渐生。立秋不仅是一个气候分界点,更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时间坐标,预示着丰收季节的临近。
02
立秋气候与物候
立秋气候
暑热未消,可能有“秋老虎”,但昼夜温差增大,早晚渐凉。降水南多北少,南方台风活跃,华西进入 “秋雨”期,北方渐干燥。北方降温较明显,南方仍高温湿热,需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立秋物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偏北风逐渐增多,风力不大,带来凉爽感,取代夏季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昼夜温差加大,夜间水汽遇冷凝结,清晨地面或植物上会出现细微的白露(非深秋的浓霜)。
三候寒蝉鸣:此时的蝉因感知到阴气渐生,鸣叫声音变得低微而凄切,不同于盛夏蝉鸣的洪亮。
03
立秋节气习俗
1.贴秋膘:经历盛夏高温,人们常因食欲下降而消瘦,立秋后便吃富含营养的肉食(如红烧肉、肘子等)“补膘”,弥补夏季消耗,北方尤为盛行。
2.啃秋(咬秋):流行于江南地区,立秋日吃西瓜、香瓜等时令瓜果,寓意"咬住夏天的尾巴",既防秋燥又解暑热。有些地方还会吃秋桃,祈求健康平安。
3.晒秋:典型农俗,农家在房前屋后晾晒丰收的农作物,如湖南、江西等地的晒辣椒、玉米、稻谷等,形成五彩斑斓的"晒秋图"。
4.喝秋水:四川部分地区有立秋清晨喝井水的习俗,认为可以消除积暑,预防秋燥。
04
立秋节气古诗词
《立秋》
唐·杜甫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立秋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05
立秋养生
立秋养生可以简单概括为 “收、润、调” 三个字,具体要点如下:
起居:早睡早起,防秋凉
早睡养阴,早起舒肺;夜间注意保暖,尤其护好腹部,避免受凉。
饮食:少辛增酸,防秋燥
少吃辣椒、羊肉等辛辣温热食物,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材,以及山楂、葡萄等酸味水果;“贴秋膘” 别太急,先从瘦肉、鱼类等清淡滋补开始。
情志:收心防悲,多晒太阳
保持心态平和,别被 “悲秋” 情绪影响;多到户外晒太阳,提振精神。
运动:温和适度,别大汗
选散步、瑜伽等轻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出大汗,运动后喝温淡盐水或蜂蜜水。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