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最高温又将逼近37度!这份“降温清单”请备好~
发布时间:2025-08-07 11:38 浏览量:1
传统
节气
夏意犹未尽,忽闻秋已来
今天(8月7日)
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
江南的秋意总是慢半拍
窗外蝉鸣依旧热烈
空气里还裹挟着伏天的闷热
仿佛时光在夏与秋之间打了个盹
今起最高温又将逼近37度
闷热的日子里
总少不了那些
带来凉意的“清凉物品”
也总惦记着几口
润燥的“清甜茶饮”
立秋节气
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对于江南来说,“立秋”更像一个温柔的预告——真正的凉爽还在酝酿,“秋老虎”随时可能反扑。民间“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的俗语,说的正是这段暑气未散、作物渐熟的过渡时光。
立秋三候
一
候
凉风至
二
候
白露生
三
候
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事实上,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抽屉里的“清凉好物”
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
老上海人家的抽屉里,总躺着几样“压箱底”的宝贝,开盖就是一整个夏天的清凉。作为中华老字号,“龙虎”牌的味道,早已成为小囡和长辈们抹不去的记忆。
清凉油
在上海的寻常巷陌里,几乎家家户户的抽屉里都躺着这么一只小红罐。那抹清清凉凉的触感,是几代人关于夏天的共同记忆——午后被蚊虫叮咬时,奶奶会拧开盖子抹一点;放学回家头晕脑胀时,妈妈会蘸一点揉在太阳穴,沁凉顺着皮肤漫开。
清凉油的主要成分包括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及肉桂油,具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的功效。使用时取适量涂抹于太阳穴或患处即可~
风油精
风油精的绿宝瓶,是孩子们的“秘密武器”。夏夜蚊子嗡嗡绕着灯飞,拧开风油精的盖子猛吸一口,瞬间神清气爽。在那个物质简单的年代,这小小的绿瓶子,仿佛能承包整个夏天的安心。
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有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桉油、丁香酚、叶绿素,功效与清凉油相似,均能缓解蚊虫叮咬、头痛、头晕等症状,但因其液体质地,更侧重“快速渗透”。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茶杯里的“清甜饮品”
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
立秋的热,总带着点湿气的闷。除了外用的清凉,更有喝进嘴里的清甜,是专属于此时的润燥良方。
酸梅汤
神象酸梅汤
用乌梅、山楂、甘草慢慢熬出来的酸梅汤,加了冰糖调味,酸中带甜,喝一口,津液瞬间涌上来。家里也会自己煮,砂锅咕嘟咕嘟炖着,厨房飘出酸甜的香,傍晚乘凉时倒一杯,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菊梨膏
雷氏十全菊梨膏
古人们吃梨,除了享用这种汁多味美的果实,同时也是看重梨能辅助润喉、促消化。菊梨膏主要以雪梨、菊花、薄荷为原材料,闷躁时用一支泡水,秒变清润舒爽养生特饮~
金银菊花陈皮茶
暑去秋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初秋之时,天气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热,人体抵抗力下降,故而需留意对脾胃的养护。居家做杯金银菊花陈皮茶,清热解毒,回味甘甜,轻松面对“秋老虎”。
制|作|方|法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煮茶原料
金银花,菊花,枸杞子,陈皮,决明子。
制茶步骤
1.取金银花,菊花,陈皮,枸杞,决明子适量,洗净后置于壶中;
2.壶中倒入900-1000毫升的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
3.关火,将壶中花茶倒于杯中,静心品茗。
其他搭配
1.在金银菊花陈皮茶中,加入人参/西洋参共煮。
2.在金银菊花陈皮茶中,加入3-4块黄精共煮。
3.在煮好的金银菊花陈皮茶,加入1-2勺蜂蜜。
饮用小贴士
1.本品清热降火,滋阴润燥,适合常感疲惫、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目赤肿痛者饮用;
2.人参、西洋参每日用量建议不超过3克。忌与茶叶、萝卜同用。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这个立秋,
你的心头,
飘过了哪一抹熟悉的清凉香气?
又或是舌尖,
回味起哪一味消暑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