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云贵高原的“绿色银行”,酿造匠心美酒,承载文明交流印记

发布时间:2025-08-05 09:52  浏览量:1

#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七月底的赤水河谷,山间满目都是红缨子高粱的身影,穗子熟得透红,随夏日的热风轻轻摇曳,悄悄低语,守时等待着密约。每年立秋前,贵州茅台都会在赤水河畔举行一场红火的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系列活动,今年的主场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大坪高粱基地以及中国酒文化城等地开启。

提起茅坡村大坪高粱基地,其不仅是茅台酒香飘四海的源头,也是茅台践行“顺天敬人”的真实写照。值得注意的是,红缨子高粱一直是茅台酒的核心原料,其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以上,比普通高粱高出约20%左右,能承受多次蒸煮而不糊烂,加之单宁含量适中,约为1.5%-2.0%,这些特性确保9次蒸煮时,每一轮次的淀粉都能充分转化为酒体风味,且发酵过程单宁可充分转化为香草醛、儿茶酸等芳香前体物质,形成茅台特有的焦香、陈香,以及细腻口感,同时这一过程还会抑制有害微生物,保证发酵的稳定性。

不过,贵州茅台选择红缨子高粱作为茅台酒的核心原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决定。这一过程历经十余年选育,再加上企业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才得以在云贵高原奏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章。聚焦茅坡村,地处赤水河峡谷地带,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广泛分布着嶙峋的岩石和碎石,土壤层薄,且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石漠化曾导致近四成土地丧失生产力,为了收成,农民只能在石缝中“见缝插针”种植作物,收成微薄。

起初,受限于特殊的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加之村民依赖传统种植经验,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所以早期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亩产仅200-300公斤,且收购价格低廉,农户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而自2019年开始,茅坡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石漠化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将零散地块整合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配合机械作业、有机肥配送,使高粱亩产提升至330公斤以上,这一系列措施彻底扭转了土地贫瘠的困境,助力茅坡村成为茅台酒的核心产区。

在作物生长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茅坡村的红缨子高粱产业成为茅台反哺当地农业的一种核心价值体现,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等惠农模式,有效带动合作农户年均收入稳步增长,对当地众多农户的生活条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善。此外,茅台近年来还大力推动“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IP的影响,致力于红高粱产业在广袤乡村夯实物质根基,以公益为这片土地培养更多的未来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