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锻炼“黑名单”来了,提醒:老年人尤其要避开这7种方式
发布时间:2025-07-09 18:38 浏览量:2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哎呀,说起这大热天锻炼的事,我真是要“唠叨”几句。你说这人啊,就是不服老也不服热。
太阳毒得能把鸡蛋直接煎熟,马路都开始冒烟了,结果早上六点我一看门诊,有好几位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脸晒得跟虾一样红,喘着粗气进门,还说“锻炼锻炼,出点汗好”。
哎,这汗啊,出得不对地方、不对时候,那不是养生,是折腾命。
我们讲锻炼好,不是假话,但你得分时候分人分方式。尤其是这三伏天,热得像蒸笼,热风一吹,连蚊子都飞不动了,这时候还硬上?您这是拿身体和天斗啊,斗不过的。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掰扯掰扯——高温天里,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避开的7种“锻炼雷区”。别嫌我啰嗦,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命题作文”。
很多人一听说“早锻炼好”,就赶着太阳没露头就出门了,觉得“吸吸早晨的新鲜空气,活血通络”。
这话听着挺健康,其实是个大误区。你知道天没亮的时候,有一样东西特别多吗?不是氧气,是污染物。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城市早晨五六点,空气中臭氧、悬浮颗粒物浓度是全天最高的,尤其在夏天,前一晚积累的污染物还没扩散干净。
而且这时候气温没升起来,身体其实还没从夜间的“低温状态”里缓过来,尤其是年纪大、血管弹性差的人,突然一动,血压像过山车,说不准就出事了。
所以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等空气流通、气温稍升、身体“醒”过来以后再说。
这年头流行“以汗排毒”,还有人穿着塑料雨衣、裹得严严实实在太阳底下跑步,说是“排湿气”。
我真想说:你这是排毒?你这是“烤箱自杀”!
汗腺不是下水道,出汗不是排毒的主力。我们身体排毒最主要的器官是肝脏和肾脏,不是皮肤。你拼命出汗,只是在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钠、钾这些关键物质。一出多了,心脏都罢工。
出汗多了,血液变稠,心脏供血负担加重,最怕的就是老年人,血压一高一低,脑子一黑,咣当就摔了。
出汗不是越多越好,尤其在高温天,身体已经在为“降温”拼命了,你再强行出汗,就等着“宕机”吧。
你以为你是年轻人?中午吃完一碗大米饭加红烧肉,歇了不到半小时就开始走路,还走得飞快,说是“让肠胃早点动起来”。
可你知道吗?饭后血液本该往肠胃集中去帮你消化,你硬是把身体扯去四肢的肌肉里,这不是帮忙,是添乱。尤其是老年人,胃肠道本来就供血不足,一刺激,轻则腹胀腹泻,重则诱发心绞痛、脑供血不足。
“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是句老话,但“饭后快走”也不是万能的保健法。你得看人、看量、看时机。
这我真是见得太多了,傍晚七点,广场上灯光一亮,音响一放,阿姨们就开始“杀疯了”。跳一个小时还嫌不过瘾,“不出汗不算锻炼”,这个观念真的害了不少人。
问题是,晚上八点气温还在32度以上,地表温度高达40度,你跳的不是舞,是在“烘烤”自己啊。
汗液蒸发困难,体温反而更难降下来,有时候一跳完回家就头晕、恶心,甚至半夜进了急诊室。
运动有度,尤其是晚上那种“闷热高湿”的天气,身体根本排不出热。你觉得“出了汗”,其实身体正在“报警”。
别图一时的“燃脂快感”,命没了,脂肪也白减了。
太极拳是好东西,柔中带刚、动静结合,确实适合老年人。问题是,打太极的时间和地点选错了,那就成了“慢性中暑”。
我见过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穿着长袖长裤,头顶烈日,在没有一丝风的水泥地上打了半小时太极,回来后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最后被家人抬来了门诊。
水泥地白天吸热,晚上放热,哪怕太阳下山了,地面温度还在40度以上。你在上面“慢慢悠悠”,身体却在“慢慢脱水”。
太极讲究“顺势而动”,但你顶着天火练,那就是逆天而行。
这个“日行一万步”的说法,真的是个“伪健康”口号。它最早是日本一个计步器厂商为了卖产品编出来的,从来没有科学证据说“一万步”就是健康标准。
你看现在的老年人,拿着手机计步器,每天非刷满一万步不可,有的甚至晚上快十一点了还在小区绕圈。
但人到老年,关节、肌腱、心肺功能都在退化,你强行“暴走”,最先受不了的不是你那双腿,而是你这颗心。
步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度有节”,建议老年人每天步行3000到5000步,分早晚进行,避免暴晒。一万步?咱不拼这个数字。
我见过最极端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哥,夏天穿着骑行服,戴着头盔,骑着山地车在烈日下“征服”郊区山路。结果骑到一半突然瘫倒,旁边人一看,脸通红,呼吸浅快,急诊医生说是热射病前兆。
人老了,调节体温的功能下降,出汗机制变慢,一旦发热太久,体温升高,身体就像“水烧开了”一样崩溃。而热射病的死亡率,在老年人里高达50%!
别拿自己的命跟年轻人比。什么“挑战自我”、“不服老”,全是空话。
我不是让大家当“沙发土豆”,啥也不干。动,是要动的,但要动得对、动得巧、动得有分寸。
老年人夏季锻炼记住四个字:“早、短、缓、阴”。
· 早:选择清晨6:30—8:00,避开空气污染和高温;
· 短:每次不超过30分钟,分段进行;
· 缓:不要快走冲刺,建议太极、八段锦、轻松散步;
· 阴:找树荫、楼下阴凉处,别晒太阳下“蒸桑拿”。
喝水也要讲究。不是渴了才喝,而是提前补。清水为主,别喝功能饮料,那些“能量补给”里头的糖分和添加剂,真不适合老年人。
人啊,老了不是不能动,而是要“动得明白”。你得知道身体这个机器用了几十年,哪有不松动的零件。保养方法要变,不能再用年轻人的那一套。
锻炼不是拼命,是“养命”。尤其是这高温天,天都热得要冒烟了,你还硬去“刷存在感”,那就不是锻炼,是“自讨苦吃”。
听医生一句劝吧:夏天锻炼,走点“阴招”,动得巧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陈慧. 高温天气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24, 40(3): 412-416.
[2]王志强. 老年人夏季锻炼方式与时间选择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6): 678-681.
[3]刘建华, 周丽丽. 热射病与老年人运动风险关联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9): 1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