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老人高温天气坚持不开空调,患热射病险些危及生命

发布时间:2025-07-08 17:32  浏览量:2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我活了七十多岁,哪年没过夏天?以前哪有空调,不也扛过来了?”这是李大爷在住进ICU前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一直坚信,开空调是浪费电、伤身体。直到那天,气温飙到四十二度,他一个人在屋里昏倒,浑身滚烫,连汗都出不来。

送医时,体温接近四十二点五度,心率紊乱,意识模糊,几乎命悬一线。

这样的事不是个例,而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每年高温季节,急诊室总会接到类似病例——尤其是老年人。

不是因为他们不怕热,而是因为他们太“能忍”,太节省,对“热射病”这个名字,压根没当回事。

热射病听起来很遥远,其实离我们比蚊子还近。尤其在不通风的屋里,不开空调、不喝水、还穿得严严实实,就像把自己裹进了蒸笼。

身体的散热功能跟不上,核心温度一路飙升,最后像锅里的水一样“烧开”——这时候,命就悬了。

我在医院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人,暑天一波热浪来袭,病房就跟打仗一样。有人中午还在家吃饭,下午就被送进急诊;有人走路时突然脑袋一晕,倒下再也没起来。

热射病不是中暑的“升级版”,而是致命的“终极版”,一旦发作,死亡率高达五成以上。

你以为它只盯着老人?错。它盯的是所有“高温+闷热+脱水”的组合场景。别说老年人,年轻人像快递小哥、外卖员、建筑工人,只要在高温下长时间暴晒,照样中招。

差别只在于年轻人有“缓冲带”,而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差,没有第二次机会。

从医学角度说,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汗腺萎缩,出汗量减少,血液循环能力下降。再加上部分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原本就“拖着病身”,更容易被高温“压垮”。

有时候,连口渴的感觉都不明显,等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开始“内乱”。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很多独居老人夏天怕开空调。怕贵,怕冷,怕风直吹着“受不了”。

有些老人甚至用毛巾把空调口堵上,或者只开风扇——你以为扇风能降温?其实只是“心理安慰”。当室温超过35度,风扇吹出的是热风,不是凉风。

我曾接诊一位八十岁老太太,中午家人出门买菜,下午回来发现她卧倒在床,脸色通红,手脚冰凉。

送来时体温超过41度,呼吸急促,意识不清。抢救了整整两天才脱离危险。老太太平时身体不错,但高温天不开空调,连水都不爱喝。

她的儿子在病房外边哭着说:“妈是省了一度电,但差点赔上了命。”

热射病不是中暑加重那么简单。它是体温调节系统彻底崩溃,身体开始“煮自己”。

从器官到神经,从大脑到肾脏,所有系统都可能出现功能衰竭。更可怕的是,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以为是普通中暑、低血糖、疲劳。等到晕倒、抽搐、意识丧失,已经进入高风险阶段。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好。其实不然。如果身体不能正常排汗,水喝进去也难散热。

就像你给烧着的锅里加水,但盖子捂得死死的,水只能越烧越热。真正的降温,是要靠环境温度下降、空气流通、身体散热系统正常运转。

所以,夏天不是拼耐力,而是拼“聪明”。空调不是敌人,是救命的工具

尤其是老年人,哪怕不喜欢冷风,也可以将空调调高到28度,开除湿模式,配合风扇让空气流通。即便不爱开空调,也要注意通风、及时补水、减少剧烈活动。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了:穿衣服。夏天穿得太厚、颜色太深,就像给自己包了一层保鲜膜,热气捂在身体里出不去。老人怕冷是常见的心理误区,但在高温天里,这种“怕冷”反而容易让身体中暑。

从心理学角度讲,老年人对“节约”有一种执念。这种代际观念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沟通。

比如告诉他们:你不开空调,省的是电费;但一旦中暑,花的是命。命重要,还是电费重要?

我们也曾在社区义诊中遇到不少老人主动问:“医生,开空调真的不会伤身吗?”我都会笑着说:“您都七十多了,身体比空调还耐用,别怕它。”

其实,他们不是不想开空调,是怕开了没人照应,怕自己万一晚上吹着冷风生病没人知道。这时候,家人的陪伴和关注,比任何药都有效。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请多看看他们的居住环境。是不是通风不好?是不是舍不得开空调?

是不是整天闷在家里?一句关心,一次陪伴,可能就能避免一个悲剧。

热射病发作快、可怕、致命,但其实很多时候可以预防。只要我们足够了解,足够在意,足够行动,它就不会成为“夏天的杀手”。

最后,再说一遍:不是所有的汗都是健康的,不是所有的忍耐都是值得的。高温天,命是自己的,空调也是自己的,请别再“硬扛”

“人这一辈子,不能总拿过去的经验来赌现在的健康。”你说是吗?

参考文献:

[1]李娜,张建平,王晓晨.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08):941-945.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中暑健康提示手册[M].北京:中国疾控中心出版部,2022.

[3]陈洁,刘欣,王洪涛.老年人热射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03):25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