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夜闯高校!35℃宿舍热晕学生,校方竟称不知情?
发布时间:2025-07-08 15:50 浏览量:22
7月6日深夜,烟台的一所大学校园里一晚上开进五六辆救护车,有同学被抬到担架上!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学生手机镜头拍下的画面:担架抬人,同学痛苦难当。原因竟是因为宿舍里热得像蒸笼,温度高达35℃,学生们直呼“比外面还烤人”!风扇成了摆设,空调更是奢望。
就在这热浪滚滚、人心惶惶的时刻,面对媒体的询问,学校工作人员的回应却说:“这个情况目前还没有听说。” 我的天!救护车都开进校园了,学生热晕的视频都传疯了,学校居然“没听说”?这“不知情”三个字,比三伏天的烈日更灼人心!学生们的健康安危,在有些人眼里就这么轻飘飘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所高校里上演的“冰火两重天”。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最近持续的高温,真不是闹着玩的,走在路上感觉地面都烤人。可谁能想到,在大学宿舍里,情况更糟!老旧的基础设施扛不住这波热浪袭击。没有空调,风扇要么坏了要么转起来也是吹热风,宿舍楼简直成了大号桑拿房。学生们实在受不了,只能成群结队往有空调的超市里挤,蹭点凉气续命。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在学校里走走看看,或者稍微问问学生,不可能不知道吧?可偏偏,当记者电话打过去,得到的居然是一句轻飘飘的“没听说”。
这“没听说”,背后藏着啥意思?细思极恐啊!要么,说明学校的管理人员是真不关心学生死活,自己躲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压根没把学生的水深火热当回事,眼皮子底下的救护车都“看不见”。要么,就是明明心里知道这个事情,却揣着明白装糊涂,想糊弄媒体,把这“丑事”捂住盖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甭管是哪一种,都赤裸裸地暴露了学校对学生最基本健康权益的漠视!这可是安全管理上的大窟窿,是严重的失职!学生交着学费来读书,最基本的安全舒适环境都保障不了,这说得过去吗?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条件落后、设施陈旧,可能有历史原因或者经费紧张,这大家都能理解几分。可问题是,天灾挡不住,人祸就能袖手旁观?装空调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事,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学校难道就一点临时办法都想不出来?给宿舍发点冰块降降温行不行?紧急采购或者修好一批能用的风扇行不行?把图书馆、报告厅、体育馆这些有空调的公共区域开放出来,让学生们有个避暑的地儿行不行?实在不行,调整下课程安排,避开最热的时段上课行不行?这些应急措施,成本高吗?不高!但传递的是什么?是学校对学生那份最最基础的关怀和担当!连这点心思都不愿意花,眼睁睁看着学生在高温里煎熬,甚至热到被救护车拉走?心也太硬了吧!这样的学校,还谈什么“立德树人”?大学,首先得是学生们能安全生活的地方,然后才是学习的地方。天气再热,管理者的心不能冷啊!
这个事情闹大了,上了热搜,涉事的烟台南山学院总算出来说话了。学校表示,已经安排了专项资金,要改造线路,暑假就给宿舍装空调,同时也会采取别的防暑降温措施。看看真想装,动作快得很!这说明啥?之前不装,根本不是“不能”,而是“不想”或者“没当回事”!学生们的呼声,只有当舆论压力山大的时候,才能被听见?这迟来的行动,多少有点讽刺。
说句实在话,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以后恐怕会是常态了。对高校来说,给学生、给基层教职工提供个像样的学习工作环境,不能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赶紧制定高温应急预案,加快空调安装的步伐,刻不容缓。往远了看,学生的福祉必须实实在在地纳入校园的整体规划里,该升级的基础设施就得下决心升级。但最最关键的,是学校管理层那套官僚作风得改改!别总高高在上,多弯下腰,走进学生宿舍,亲自感受下那蒸笼般的滋味;后勤部门也多听听学生的诉求,别把学生的意见当耳旁风。把“被动应付”变成“主动关心”,这才是应该做的。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高校后勤服务无小事,事事关系学生切身利益。” 这道理,朴实却深刻。大学之大,真不在于大楼盖得多气派,排名冲得多靠前,而在于有没有那份包容学生的宽广胸怀,有没有那份为学生遮风挡雨的担当!这些年,从宿舍发霉、食堂涨价,到浴室限时、高温拒装空调,一些高校因为基础设施差、管理反应慢、对学生态度冷漠,没少挨骂上热搜。硬件跟不上,或许情有可原;但对学生的疾苦视而不见,那就是态度恶劣、责任缺失!这种做派,可不就是最扎心的“招生减章”吗?年轻人怀揣梦想走进大学,结果发现自己的健康和基本需求都得不到重视,心能不凉吗?还谈什么对母校的归属感?这样的地方,又怎能培养出有温度、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真心希望,别再看到救护车深夜开进校园救热晕学生的新闻了!更希望,学生们那焦虑又无奈的呼喊,能真正唤醒更多学校的良知。别让年轻学子们的汗水和泪水,成了大学校园里最刺眼、最令人心痛的“风景”。
对于这个事情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经历和看法!觉得文章说得在理,别忘了点个赞,转发给更多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