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夏至拾趣:碎纸成画 石韵生凉

发布时间:2025-07-07 19:20  浏览量:19

浦东文明

展示浦东文明创建风采,分享浦东城市文明成果,在这里,我们与您一起感悟真善美,传递新风尚。

夏至时节

日光如金,万物竞长

6月29日

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邀亲子家庭循光而至

于锦灰堆叠的方寸乾坤

太湖石嶙峋的天然皱褶里

寻觅浦东锦绣生活的夏之华章

夏至已至,昼晷至极。6月29日,亲子家庭踏进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拾掇文明碎片,拼贴浦东锦绣生活的诗行,感受传统时间刻度里流转的炽热风华。

课堂上,老师娓娓道来夏至的文化密码。作为北半球白昼最长之日,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开端,古人视其为“阳至极盛”的象征。老师详解夏至三候:初候“鹿角解”,象征阳气渐退;次候“蝉始鸣”,寓意万物喧腾;末候“半夏生”,暗指阴气萌动。

孩子们聆听着夏至的饮食习俗——吃夏至面寓意长寿安康,品麦粥以求清凉解暑,这些习俗映射着农耕智慧与生活哲学。当吟诵起“夏九九歌”时,全场齐声:“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四九冰水甜如蜜……”这首民谣生动勾勒出夏至后九天的物候变化,让孩子们感悟节气如何编织生活时序。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眼睛发亮:“原来最长的白天里,藏着这么多清凉的秘密呀!”

滑动查看更多

随后,亲子家庭在老师引导下,开启了一场传统艺术之旅。老师先解析锦灰堆——这门源自明清的拼贴艺术,以废旧纸片、布帛“堆锦成灰”,重现古物沧桑之美;接着,大家探秘古典园林中的太湖石,其“皱、透、瘦、漏”的形态,象征着自然鬼斧神工。随后,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做锦灰堆太湖石,孩子们纷纷在石影间点缀鲜花与绿叶,构建心中的清凉世界。

夏阳如火,蝉声如织。本次活动不仅传承了夏至的节气文化,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浦东锦绣生活完美交融。节气知识赋予传统以时序之美,锦灰堆手作唤醒乡土记忆的温度,而太湖石的艺术化呈现,则将课堂延伸至浦东的园林与街巷。正如夏至长日照亮大地,这场活动以文化之光,照亮了亲子家庭对传统的热爱与自信。

浦东锦绣生活24章

——传统24节气文明实践活动

以浦东水土为纸,以节气文化为墨

用全年24场活动

书写属于浦东的时令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