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小暑古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4-07-06 13:58 浏览量:17
小暑,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说文解字》解释为“热也”。但暑和热还是有区别的。《释名》进一步解释为“煮也”。古人总结道:“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就热之中分为大小……今则热气犹小也。”#记录我的2024##夏日生活打卡季#
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明初刘基有“江上火云蒸热风”;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小暑时节,苍鹰开始练习搏击。动物对大自然的感知,总比人类要敏感许多。#天天古诗词##今日小暑:三伏天将至#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唐文宗李昂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五位学士同时续诗,大书法家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1、《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
唐 •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温和的微风、雨声、雷声、青翠的环境和动物的行为都构成了这个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小暑时节的特点和变化。鹰和鹞鹰的学习行为,与蟋蟀的宁静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大自然中的和谐与变化。
这首《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是元稹的一首咏史诗,描写了小暑时节的景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初暑的氛围和变化。
首句“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以“倏忽”二字表现出暑气来临的突然,温风徐徐而至,为小暑的到来做了铺垫。接着诗人提到“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竹叶在温度上升的刺激下发出声音,山间已经传来雷声,这些都是暑气带来的预兆。
接下来的描写突显了小暑的特色:“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房屋的窗户处弥漫着淡淡的蓝色烟雾,地面上的青苔茂盛,这是小暑时节的常见景象。最后两句“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将注意力转向了动植物,描述了鹰鸇飞翔的场景,以及蟋蟀鸣叫,仿佛它们也在欢迎小暑的到来。
2、《十八日小暑大雨 》
宋•韩淲
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
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
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
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赏析】申祷山川便作霖,祈求天降甘霖滋润山川,耘苗时节深思耕田之深远。且欣喜小暑依然温和,更希望新秋能如今日一般美好。早稻欲开花已有实,晚禾成叶仍未抽芽。天应该不忍见劳碌之苦,从一开始种植就已期望着荫凉之遮。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祈愿,希望山川能得到甘霖滋润,田地能够深耕细作。他感慨小暑的宜人,更期盼新秋的美好。早稻已有收获,晚禾却还未生长,象征着事物有早有晚,天命自然。诗人从种植之初就盼望着遮荫之凉,显示出对劳作的渴望和期盼。
3、《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其一》
宋•刘克庄
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
插架签存先世旧,堆床笏美一时观。
远书且问平安好,前哲曾嗟嗣守难。
了却台参早怀檄,暂归亦可小团栾。
【赏析】微官虽然有些担心,但贫舍也不缺少欢乐的水菽。插架上收藏着先世的古签,堆床上摆放着美观的文房四宝。遥寄书信问候平安,之前的哲人曾感叹嗣子守难。台参之事已经了结,早已怀着心急的檄文,暂时归来也能在小团栾庄园小住片刻。
4、《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其二》
宋•刘克庄
七年侍膝极融怡,半月分襟费梦思。
比鹿门翁吾齿耄,作鱼梁吏汝官卑。
击鲜何忍为儿溷,反鮓无烦寄土宜。
若见省郎问村叟,不能书札尚能诗。
【赏析】七年来侍奉您的膝下,心情极为愉悦,只愿时光能融化一切忧愁。虽然与鹿门的老翁相比,我已年老齿衰,而您在鱼梁的官职地位却相对低微。捕捉鲜美的鱼,我不忍心为了孩子而将其混在一起,宁愿反而放弃品尝这美味,归还到土地中。若是见到省中的官员,虽不能写信,但我还能以诗歌表达我的情意。
这首古文表达了侍奉膝下多年的感受,与老翁的对比,以及对尊者官职的谦逊和对美食的舍弃,最后提及他依然能以诗歌表达情感。
5、《夜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赏析】夕阳已经落下,月亮刚刚升起,初生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小暑刚刚过去,雨水逐渐停歇,天空渐渐放晴。南北斗仍然高挂,象征方向的星宿指引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乾坤八卦的卦位清晰可见,象征宇宙的秩序展现在八方之间。
古人的智慧言辞仍然传世,他们的教诲和经验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然而,现实社会仍然纷繁复杂,道德风尚未能够完全平稳。尘世的琐事和烦恼何时才能平息呢?
仿佛能感受到草虫的声音,它们也是忙碌的,似乎有许多事情要忧虑。我也同样有感凄楚之情,将心情融入吟唱之中。
诗人通过描绘夕阳、月亮、天象和古人的智慧,抒发了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困扰的体悟。草虫的忙碌与自己的情感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6、《晓出浄慈送林子方二首 其二》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