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宗在海岛上病死,南宋眼看散伙,七岁的赵昺又登基称帝!
发布时间:2025-07-07 01:12 浏览量:1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暴雨那晚,天像是塌了一样,浪头拍船板的声音比战鼓还狠。
海上的风一夜没停,吹得船只打横翻,桅杆断了一地。
一个孩子,被从海里捞上来的时候,浑身是水,眼睛睁着,却一句话都说不出。
他是赵昰,南宋的小皇帝,年纪轻轻却已经被命运压得喘不过气。
这一年,南宋朝廷已经在海上漂了快两年。
从临安一路往南,躲过一波又一波的追兵,最后被逼到了广州沿海那片人烟稀少的浅湾。
忽必烈下死命令,要把南宋彻底收掉,调了李桓、塔出、唆都、阿里海牙四路人马,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面合围,连海峡都封了。
陆上没退路,海上也被堵得死死的。
朝廷只能继续往海中退。
张世杰带着剩下的几艘船,一路躲,一路找能安身的地方。
从虎门撤到中山海面,再从中山漂到湛江外头的碙洲岛。
人越来越少,船也破得没法看了。
冬天的风一来,船上的人穿着湿衣裳,晚上冻得打颤。
那场飓风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海上黑云压顶,闪电一波接一波,浪头像拍在山上的锤子,把一艘艘战船打得东倒西歪。
赵昰的船翻了,张世杰硬是从水里把他拖了出来,但孩子已经吓得魂飞魄散。
从那以后,他就没再好过。
医生说话的时候都开始绕弯子,杨太后听懂了,眼泪一下就掉下来。
赵昰才十岁,这一路上根本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
不是在逃命,就是在换船。
风一吹,船就晃,晃得人心里发慌。
他的病,其实从那场飓风之前就埋下了。
眼看走投无路,陈宜中提了个主意:去占城。
那地方以前和南宋关系还不错,没投蒙古,也许还能接纳他们,至少能喘口气。
太后点头,百官送别。
陈宜中带着几艘船出海了,一走就没再回来,连封信都没送回来。
过了一个多月,占城那边还是没消息,张世杰等不住了。
他带着人马往琼州海峡方向强行突围,想冲出去找活路。
可阿里海牙的兵早就守在那里,水路被封得死死的。
宋军几次拼命都没打通,最后只能退回碙洲岛。
岛上条件糟得不能再糟,热风夹着海盐,吹得人脸上都起皮。
赵昰病得更重了,脸色黄得像纸,嘴唇干裂,一说话就咳。
医生不说话,太后不吃饭,大臣们也都低着头。
没人提未来,没人敢提“皇帝”两个字。
赵昰走的那天,岛上哭声一片。
白帆挂满了海面,风一吹,全是哗啦啦的响。
他的弟弟赵昺站在一旁,看着哥哥的遗体,眼睛红得吓人。
他还不太懂“皇帝”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从今以后,没人再喊他“弟弟”了。
朝廷快散了。
人心摇摆,有的想投降,有的想各自逃命。
就在这时候,陆秀夫站出来了。
他说赵昰还有个弟弟,赵昺还活着,朝廷没散,人还在,船还有几十艘,兵也还有几万人。
他说得很慢,但很硬,谁也接不上话。
五天后,赵昺登基,年号“祥兴”。
七岁,穿着哥哥留下的龙袍,站在碙洲岛上,海风吹得衣角飞起。
他不懂政治,不懂兵法,但他站在那里,身后是张世杰和陆秀夫,一左一右。
朝廷又聚了一次,哪怕只是苟延残喘。
张世杰被封为枢密使,陆秀夫成了左丞相,文天祥虽然在江西还没消息,也被追封为少保。
他们知道,这不是复国的开始,而是最后一仗的准备。
再打不赢,就真什么都没有了。
赵昺即位后,张世杰开始整顿兵马,准备找机会再打一仗。
他知道能打赢的可能很小,但不打就什么都没有了。
陆秀夫也不再劝降,他开始着手整顿文书,重修礼制,哪怕只是做个样子,也要撑住朝廷的面子。
陈宜中那边,从此没了消息。
有人说他在占城病死了,也有人说他被困在了海上。
无论哪种,他都没等到赵昴的死讯,也没看到赵昺登基。
他走的那天,太后说让他快去快回,但这一别,就成了永别。
赵昰的棺材被安在岛上最高的一块礁石上,风吹雨打,可没人敢动。
他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他是最后一个亲眼看着南宋一点点退到海里的皇帝。
他没说话就走了,也没留下遗诏。
有人说他走得太早,也有人说他已经尽力了。
参考资料:
《宋史》卷四十《端宗本纪》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
《文天祥全集》
《元史》卷一百六《阿里海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