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0公里的异地婚姻,新疆深圳

发布时间:2025-08-05 04:45  浏览量:2

伊犁的苹果熟了,深圳的荔枝也红了,相隔五千公里的两个人,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陈明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一个是维吾尔族姑娘,一个是汉族程序员,他们的结合像是一场跨越山河的约定。初到深圳,阿依古丽总不习惯这里的潮湿,天空灰蒙蒙的,不像家乡那般湛蓝透亮。她常常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心里浮现出天山的雪峰、戈壁的落日。陈明理解她的思念,总是轻声劝她多出去走走,可阿依古丽觉得,这里的树都长得太像,没有新疆白杨挺拔的风骨。

陈明曾两次去新疆,一次是相亲,一次是迎娶。他记得第一次走出乌鲁木齐机场时,干燥的热风扑面而来,像极了一块温热的毛巾。在阿依古丽家的小院里,葡萄藤爬满了木架,斑驳的光影洒在地面。她父亲,那位留着白胡须的老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起深圳的房价,陈明刚报出数字,老人手中的茶碗就轻轻一抖,几滴茶水落在绣着石榴花的桌布上。

婚后,阿依古丽跟着陈明来到深圳。她说“吃饭”总带着口音,变成“疵饭”,同事们来家里做客,她热情地端上抓饭。大家用筷子夹得手忙脚乱,米饭和胡萝卜条纷纷滑落。阿依古丽见状,笑着拿来勺子,又说:“其实抓饭用手才最香。”陈明悄悄提醒她下次准备筷子,她却睁大眼睛,一脸不解。

陈明每天回家,总看见阿依古丽在翻看手机里的家乡照片——巴扎的干果摊、烤包子的香气、白杨林间的风。有次她看着看着流下泪来,说仿佛闻到了烤包子的味道。陈明心疼,提议在家装个摄像头,连通新疆的院子。阿依古丽摇头:“阿塔会以为被监视。”陈明这才知道,“阿塔”是爸爸的意思,而自己结婚两年,竟还不会几句维吾尔语。

冬天湿冷,阿依古丽的关节炎发作,夜里辗转难眠。陈明买来艾草为她熏灸,烟雾弥漫,邻居误以为失火报警。消防员来了又走,陈明尴尬道歉,阿依古丽却笑得开心,说新疆人用热沙子敷更管用。

某夜,陈明突然说:“要不我们回新疆住?”阿依古丽转头看他:“你的工作呢?”“可以远程。”她沉默良久:“深圳教育好,以后孩子上学……”他们还没有孩子,但未来已在心中悄然规划。

阿依古丽的母亲常视频问起,她用汉语答“在计划了”,母亲不懂,却从她温柔的眼神里读懂了希望。

春天,陈明出差去乌鲁木齐,专程到伊犁看望岳父。老人带他走进果园,指着一棵小树:“这是阿依古丽出生那年种的。”陈明摘下一颗苹果,咬一口,甜中带酸,他拍下照片发给妻子。阿依古丽回复:“超市的苹果再像,也不如这棵树上的甜。”

返程时,他在机场买了干杏,过安检超重,便塞进外套口袋。飞机上,他嚼着杏干,舌尖泛起伊犁阳光的味道。

五千公里的婚姻,是视频里有时差的晚安,是冰箱里并存的馕和饺子,是争吵时脱口而出的母语,是深夜各自沉默却心系同一片星空。阿依古丽学会了煲粤式老火汤,陈明也渐渐爱上了咸奶茶的味道。他们在阳台种了一盆无花果,阿依古丽说等结果了要做成果酱,陈明笑着说要抹在吐司上。无花果还未结果,但枝叶繁茂,绿意盎然,如同他们之间悄然生长的理解、包容与爱,在遥远的距离中,一天天扎根,抽芽,向着光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