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麦农注意!这6个抗茎基腐病品种,稳产高产还抗倒伏
发布时间:2025-05-21 23:28 浏览量:4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麦区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在秸秆还田比例高、土壤连作障碍突出的地块,发病率可达30%-50%,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一痛点,结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审定品种及权威抗病性鉴定数据,特筛选出6个表现突出的抗茎基腐病小麦品种,为2025年秋播提供科学参考。
一、抗病性突出的核心品种
1. 鲁研128(审定编号:鲁审麦20230015)
作为黄淮冬麦区主推品种,其茎基腐病田间病情指数仅8.7(对照济麦22为21.3),抗病性达高抗水平。该品种茎秆粗壮蜡质层厚,抗倒伏能力突出,2024年山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公斤,在德州、菏泽等重病区表现稳定,尤其适合高肥水地块种植。
2. 山农29号(国审麦2016024)
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经典品种,连续5年入选山东省主导品种。经农业农村部抗病性鉴定,其茎基腐病相对病情指数0.42(中抗标准),在淄博桓台高产攻关田亩产达835.2公斤,创下北方冬麦区纪录。该品种耐密植性强,亩穗数可达54万,适合胶东半岛及鲁中高产田。
3. 齐民25号(鲁审麦20240022)
2024年最新审定的突破性品种,由齐鲁师范学院与禾丰种业联合培育。其株高仅72厘米,抗倒伏能力优异,茎基腐病田间发病率较济麦22降低65%,在济南章丘示范田实收亩产689公斤,比对照增产12.3%。该品种早熟5天,可有效规避后期干热风风险。
二、适应性广的特色品种
4. 临麦9号(鲁审麦20210008)
水旱兼用型品种,在鲁南丘陵区抗旱性突出。经山东省农科院鉴定,其茎基腐病病情指数12.1,抗扩展能力显著优于济麦42。2024年在临沂平邑旱作区亩产587公斤,较普通品种增产20%以上,适合中低产田及节水种植模式。
5. 济麦44(国审麦20180001)
作为超强筋小麦代表,其茎基腐病抗性达中抗水平,在泰安示范田最高亩产808.6公斤,创强筋小麦单产纪录。该品种氮磷利用效率高,适合鲁西高肥水地块,尤其适合订单农业模式。
6. 山农77号(鲁审麦20240001)
2024年新审定的冬性品种,分蘖成穗率47.1%,茎基腐病抗性较济麦22提升35%,在潍坊寿光盐碱地示范田白穗率降低52%。其籽粒容重793.7克/升,品质达国家优质麦标准,适合鲁北及沿黄流域种植。
三、科学种植管理方案
1. 农业防控:
推广"深翻+轮作"模式,建议每3年深耕一次(深度≥25厘米),打破犁底层;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配合三元复合肥50公斤,增强植株抗病力。
2. 种子处理:
采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200)包衣,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150)拌种,可有效防控苗期侵染。
3. 关键期防治:
返青拔节期(3月上中旬),亩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ml+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ml,兑水30公斤顺垄喷雾,重点喷施茎基部,重病田间隔7天再喷一次。
四、风险预警与区域适配
鲁东沿海区:优先选择山农29、齐民25号,注重抗倒伏能力;
鲁中丘陵区:推荐临麦9号、山农77号,突出抗旱耐瘠特性;
鲁西平原区:主推鲁研128、济麦44,兼顾高产与优质;
鲁北盐碱区:选用山农38、山农77号,重点关注抗病性与耐盐性。
建议种植户根据当地土壤条件、病害发生史及市场需求综合选种,并严格执行"一拌三喷"防控技术(种子拌种+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药剂防治)。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总站已建立全省茎基腐病监测网络,可通过"山东智慧农业"APP实时查询病害动态,及时调整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