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人,一家人去了趟新疆吐鲁番,真有点想不明白这三件事
发布时间:2025-11-18 06:21 浏览量:2
题目叫“我是山东人,一家人去了趟新疆吐鲁番,真有点想不明白这三件事”。
人还在家门口热着,手机上一滑,吐鲁番的温度像把火。
家里一合计,老少四口,说走就走。
飞机落地乌鲁木齐,高速一路向东,车窗是戈壁,是风车,是一条直线的公路。
路边的里程牌像秒表,蹭蹭往前跳。
吐鲁番有风,风里带着土,嘴唇上蹭一下就有盐味。
第一件想不明白的事,就是这地方怎么能这么热。
太阳一出来,地面像铁板,鞋底有点发软。
路边的温度牌写着四十多,车外一脚,像进了烤箱。
本地人说,这里有“火洲”之名。
古书里就写了,说这里“八月无霜雪,六月多火风”。
吐鲁番盆地低,周边全是山,热气下不去,风一压,更热。
火焰山就是这么来的。
火焰山不只是个名字,唐僧西天取经走到这里,书上有火焰山,电视剧也有那段红彤彤的山坡。
眼前的山,纵横一道一道,像被大火舔过,近看是红岩和砾石,太阳一照,真像有火在流。
停车拍照,人站三分钟,后背像泼了水。
小孩还想跑两步,跑没两米,又转身钻回车里。
景区有温度柱,白天能冲上五十多,晚上掉一大截。
热怎么对付,方法很土,但管用。
水不停喝,能量饮料少来,盐片随身带。
衣服宽松,浅色,戴宽檐帽,脖套护住,墨镜挡光。
鞋底厚一点,路边石子一踩就烫。
中午尽量屋里待着,早上七点前出门,傍晚七点后再出来。
住有空调,最好带加湿,晚上能睡实。
第二件想不明白的事,是葡萄怎么能种成这样。
吐鲁番的葡萄,真不夸张,一条路过去,全是藤,全是绿荫。
葡萄熟了,一串一串像一串串小灯泡,绿的,紫的,红的,风一吹,叶子哗啦响。
葡萄好吃不稀奇,稀奇在通风和晾晒。
这边有葡萄长廊,也有葡萄晾房。
晾房是土坯房,墙上密密麻麻全是透气孔,风从孔里穿进来,吹过葡萄,水分慢慢走,糖慢慢留。
这种房子叫“坎儿孜晾房”的邻居,和“坎儿井”在一块看最合适。
坎儿井是新疆“四大工程”之一,和长城、大运河、灵渠并列。
它是古人挖井、打竖井、修暗渠,把天山的雪水引进盆地。
冬天雪化成水,水从山脚渗进地下,古人顺着地势打一眼眼竖井,再用暗渠串起来,水不见阳光,不蒸发,就能到田里。
这叫靠天吃饭,但不是瞎靠,是会算会省。
吐鲁番雨水少得很,太阳又狠,地面上修渠,水就没了。
地下走,水才保得住。
坎儿井的井口一个接一个,站在边上往下看,井壁湿,水声响,手心直冒汗。
吐鲁番的葡萄就靠这水带活,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糖度就上去了。
来到葡萄沟,树荫像盖了一层天,走进去,凉意一下来了。
葡萄沟有个小博物馆,里面讲种植历史,有木铲,有老照片,还有不同葡萄的名字。
无核白、马奶子、黑加仑,名字听着就有味道。
地里买葡萄,不用图便宜,认准秤,尝一颗再买,别看色,糖度要看口感。
提子脆一点,干吃爽,马奶子皮薄,汁更足。
要买葡萄干,认晾房那种,颜色不死黑,颗粒发亮,手一捏不粘。
散装拿来回家,用密封罐装好,厨房避光放,能吃一阵。
第三件想不明白的事,是风怎么能把城吹在地下。
地上热,地下凉,古人就往下挖。
吐鲁番有“地窝子”,也叫地窨院。
房子往下挖一层,再加土坯墙,地面只有院口和天窗。
热风吹过屋顶,屋里就是另一种温度。
进了地窝子,汗立马收一半。
墙上有花纹,木梁有刀痕,桌上放着馕和葡萄干。
维吾尔大哥端茶过来,笑眯眯不急不躁。
茶是砖茶,加了奶,淡淡的,配个核桃,刚刚好。
地窝子的原理,简单却聪明。
土的导热慢,地下温差小,夏天像地库,冬天像被窝。
旅行嘛,别就看热闹,看原理,心里更踏实。
吐鲁番的历史不止这些。
交河故城是个必须去的地方。
这是世界上保存很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遗址,汉晋时叫车师前国都城。
城市在两河之间的高台上,河水绕着走,天生的护城。
城里道路是井字形,官署、寺院、民居都在,还能看出门洞和灶坑。
脚踩的是土城,脚下是千年。
风在耳边走,沙子打在裤腿上,眼前是古人生活过的地方。
旁边还有高昌故城,这里曾是高昌国都,唐玄奘西游时在此讲经。
城垣残破,旧塔耸着,日落一照,影子拖得长。
门票不便宜,路也有点远,但值。
想拍照,早去,光线干净,人少。
中午光太硬,颜色不讨喜,傍晚最美。
再说美食。
吐鲁番吃的讲一个“鲜”字,一个“实在”。
羊肉串是家常,肉块大,油花多,炭火一烤,滋滋响,一撒孜然和椒盐,手一抓就开吃。
抓饭是一锅香,米粒分明,胡萝卜甜,羊肉香,葡萄干一点点甜在里面,配酸奶刚好。
馕店门口香味四散,馕坑热得冒热浪,面饼贴在坑壁,一拍一拿,外脆里韧,掰开冒热气。
酸奶是本地牛羊奶做的,浓稠,微酸,放蜂蜜或者葡萄酱,孩子特别爱。
凉皮在这里也有,筋道,蒜香重,辣椒油红亮,但不呛。
喝水这事再提一嘴,别偷懒。
车里常备两箱,背包放一瓶大水,一瓶淡盐水。
太阳下拍照,十分钟喝两口,不要憋着。
行程怎么走,给一条实在的线路。
自驾最好,路直,路况好,景点分散,省时间。
乌鲁木齐出发,上连霍高速往吐鲁番,两个半小时到市区。
第一天到市区,先去博物馆看坎儿井,了解好,再去葡萄沟,在树荫下慢慢走,下午回酒店睡一觉,傍晚去火焰山,天热也能忍。
第二天早上去交河故城,太阳还没发狠,风也柔点,拍照舒服,中午回市区吃抓饭和羊肉,下午看看地窝子,傍晚逛夜市。
第三天选高昌故城和苏公塔。
苏公塔是清代大塔,由吐鲁番郡王苏来曼为纪念其父修建,塔身是土坯和砖,蜂窝一样的花纹,一圈一圈往上收,清真寺就在旁边。
塔前的水渠从坎儿井引来,树在风里摆,塔影落在水面上,拍照很出片。
高昌故城路上有葡萄园,可以进看晾房,和果农聊几句,买点葡萄干当手信。
住宿怎么挑,别贪远景。
吐鲁番市区住,空调稳,吃饭方便。
葡萄沟旁边的民宿有氛围,但要问清楚空调功率,问有无加湿,问停电预案。
带老人孩子,市区更稳妥。
餐馆别看排队看菜。
本地人去的店,羊肉不会串得太瘦,抓饭油不泛光,酸奶不太甜。
问一下招牌菜,听老板怎么说,别点一堆,吃完再加,这样不浪费。
买东西要稳,市场多,价格不一。
葡萄干按品种定价,核桃按斤称,馕按个卖,贵不贵看做工。
不要一口价就下,先问三家,再下手。
太阳帽、冰袖、墨镜、防晒霜,这些都是真家伙,不是摆样子。
穿凉拖容易烫,脚面一晒就红,运动鞋更稳。
相机怕热,备用电池放阴凉,手机充电宝要带,导航离不开。
车子别空着跑,半箱以下就加,服务区不密,有时候风大,车耗油比平时高。
遇到风沙,车速稳,灯开着,跟车不贴,超车别硬来。
孩子闹,找树荫停一会儿,吃点盐分的东西,别硬撑。
人多的点,早去是王道,晚到就排队,耐心不够就生气,不值得。
吐鲁番的风俗很热情,路上遇到大叔招手让喝茶,不一定非去,去也行,时间自己把握,礼貌说话,尊重清真习惯,不在清真寺门口喧哗,不在寺里拍人像,不摸经书,不踩门槛。
酒少喝,白天不喝,晚上少喝,一喝就脱水,第二天走不动。
手机信号大多好,近山沟会弱,提前下好离线地图,酒店名片拍一张,迷路能问路。
有老人怕热,准备小风扇和冰敷贴,出门带遮阳伞,步子慢点。
孩子容易兴奋,水喝多了也会吐,少量多次,喝一口歇一会儿。
拍照别老凑太阳正中间,侧光更好看,人物站树荫边缘,背景亮,脸上不黑。
垃圾带走,口香糖包起来丢,喝完的瓶子压扁扔桶里,田边别踩藤,民居门口别乱拍。
这趟路上,有三件事想不明白,路过也慢慢想开了。
热为什么这么猛,天地气候就是这么摆的,躲不过,就顺着过。
葡萄为什么这么甜,背后是水,是风,是人,是一代代的手艺。
城为什么在地下,人为了活,就会动脑筋,土里掏办法,也能过好。
回程那天,太阳照在前挡风玻璃上,路像银子一样亮。
车里放着葡萄干的甜味,后排睡得打呼。
导航说还有两百多公里,耳边是风,心里是静。
吐鲁番啊,热是热,甜是真甜,路也是真长。
再来还会来。
得挑个清晨,得带一顶好帽子,得空个胃,留给一把羊肉串和一碗抓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