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达人11」刘大伟访谈录|大场馆生物质供热的经营之道

发布时间:2025-11-16 17:40  浏览量:3

【主持人】炉具网创始人任彦波

【暖达人11】山东慧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伟

任彦波:

山东慧得环保科技公司现在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刘大伟:

慧得主要聚焦两大业务:一是大场馆供热,二是工业烘干。

下面重点分享一下大场馆供热应用。我们专注的是大举架、大挑高的特殊场景供热领域,比如运动场馆、仓储库房、厂房车间、温室大棚等,这些场景的保温差、取暖难度大,我们聚焦深耕6年才摸索出来这个市场。

任彦波:

您当初为什么会定位大场馆供热这个比较窄的细分领域?是看到了什么机会?

刘大伟:

我们也是从民用取暖起步的,后来集采项目减少,需要有新的突破,刚好有客户遇到大场馆供热难题,我们就进入了,然后做全解决方案落地,客户反馈不错,就慢慢聚焦到这一块市场了。从尝试到稳定运营,用了3年时间,后面就开始持续积累案例,开发国内外市场,6年下来,产品逐步从第一代迭代到了目前的第三代。

任彦波:

大场馆取暖的用户群体和需求有什么特点?和民用取暖有什么区别?

刘大伟:

大场馆取暖和民用取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及领域。民用取暖一般举架3米左右,保温好;但大场馆举架起步7-9米,甚至有20多米,保温大多是钢架结构加岩棉板,还有很多单层铁皮棚房,保温差,散热快且冷风回灌严重,导致取暖难度极大。过去北方特别是东北、内蒙古等零下三四十度的地区,很多场馆冬天只能停产停工,像球馆直接进入运营淡季,而传统的水暖锅炉、空气能面对这类大场馆,一是采购成本太高,二是使用成本扛不住,三是可能花了大的代价投入后,供热效果难以保障,比如黑龙江一个3000平米的球馆,用空气能取暖落地预算要120万,这很难落地。

任彦波:

你们的解决方案是怎么解决这些痛点的?成本和使用效果如何?

刘大伟:

我们用的是生物质热风锅炉设备全落地解决方案,不需要安装地暖、暖气片,直接接金属风管或导热风带就行。刚才说的黑龙江一个球馆,5年前我们用2台40万大卡的第一代产品,投资不到10万就搞定了。在成本方面,初投资是空气能的1/5到1/10;使用成本如果是工业用电,大概是电取暖的1/4,空气能取暖的1/2,实际使用案例和理论测算基本吻合。

任彦波:

生物质热风锅炉的核心技术难点是什么?你们怎么保证产品的耐用性?

刘大伟:

生物质热风锅炉最大的技术难点是耐高温防烧穿。区别于水暖锅炉,热风锅炉没有水层水套保护,极寒地区持续高温燃烧时,出风温度在120-150度高温输出时,炉膛温度能达到500-600度,普通碳钢很容易被烧穿,短则一个月,长则一个冬天就会出问题。我们的第一代产品用碳钢,在极寒地区出现过问题。后来迭代到第三代,全系标配不锈钢炉体,从材质上顶格设计保障防烧穿。智控系统也从模块化升级为PLC自主编程,通过精准控制鼓风、排烟、下料速率,保证换热合理,避免燃烧不充分加重锅炉负担,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

任彦波:

风管输送环节怎么能保证热量送到位?比如风量、风压、输送距离等。

刘大伟:

关键是基于换热结构及换热面积,找到排烟负压、鼓风风量风压流量的平衡点。在锅炉的设计上及风管的布局上,并不是说出风口越粗越好,也不是说输送距离越长就越好,有精准的换算逻辑。根据热风锅炉输出功率、鼓风机千瓦数、每小时输出流量、风压、风速等,计算出所需换热横截面,再根据换热横截面换算出风管或风带的直径。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们10万大卡的锅炉,最佳导热距离建议60米,是考量到出风温度100度时末端温度还能保持六七十度,如果强制延伸到100米,看似传输的距离是远了,但到末端温度可能只剩下二三十度,反而成吹冷风,那就失去制热效果了。正常讲锅炉输出功率(热值)越高,能保障的输送距离就越长,比如20万、30万大卡的热风锅炉,我们设计能带到120-150米,是基于出风温度、风压、流量、末端热量都有保障的前提下。

任彦波:

现在大场馆供热领域的竞争环境怎么样?你对行业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刘大伟:

其实大场馆市场目标群体并不大甚至说很小,跟民用取暖市场比起来,就是很小很细分的一个市场。目前很多同行可能觉得市场挺大,从民用炉转型进入。这个领域的客户都非常理性,绝大部分是企业或球馆经营者,他们有着较高的认知。决策周期也很长,我们有谈了5年才下单的客户。所以不像民用取暖领域简单地拆解模仿就能做的。

这个领域,特别是6年前我们刚进入时,是完全以拓荒者的角色进入,整个市场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没有前人指导,全靠自己一步步踩坑积累经验,在过程中不断打磨产品及技术,不断完善落地解决方案,也交了很多学费。建议新进入的同行朋友不要操之过急,先打磨好产品,做好成功案例积累,不要用民用炉的逻辑套大场馆应用产品。我们现在选代理商也很谨慎,会考量他们的落地解决能力,求稳不求快。对企业来说,我主张要深耕一个领域,就要做深做透,人的精力和企业资源有限,普通企业走“专而精”的路线会更稳妥。

任彦波:

用户在选择方案和企业合作时,您有什么建议帮他们避坑?

刘大伟:

第一看成功案例丰富度,案例多意味着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得到充分实践验证,落地稳定性有保障;第二看企业及团队专业性,大场馆取暖涉及区域气候、房屋结构、举架高度、温差、冷风渗透等多重要素,取暖难度大,专业团队能实事求是给出专业准确的评估并出具有效解决方案,不会片面夸大效果或盲目给出建议,保障取暖落地;第三看售后服务兜底能力,客户买的是解决方案和用的安心,出现问题能及时响应解决才重要。

任彦波:

你们现在是直接对接客户,还是采取招商代理模式?

刘大伟:

市场推广方面目前我们比较谨慎,面对客户都是以企业经营者、球馆经营者为主,直接一对一交流,一对一服务。也会和一些有落地经验的老经销商、空气能、太阳能工程公司合作。这个市场太细分也太小了,一个县城的球馆、厂房数量有限,普通的代理商很难做大体量,还是进一步沉淀更成熟后再复制推广更稳妥。

征集暖达人

炉具网正式启动“100位‘暖达人’访谈计划”。该计划旨在汇聚清洁炉具、锅炉及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力量,包括渠道精英、企业代表技术大咖、网络达人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行业真需求、定义市场好产品、共建产业新生态。

成为“暖达人”,您将有机会通过专题访谈分享专业见解,参与短视频内容共创,并基于实际应用场景贡献产品创新思路。作为回报,您将获得炉具网授予的官方荣誉、全媒体矩阵的宣传曝光、参与年度评奖赢取奖金的机会,以及以特邀嘉宾身份出席第16届炉博会、链接核心行业资源的宝贵资格。如果您对行业充满热情并乐于分享,请添加下方微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