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地中药材之安徽白芍
发布时间:2025-11-16 14:23 浏览量:3
#头条媒体人计划#基本把“安徽白芍作为道地药材”的历史渊源、产地优势、现代加工与质量标准四大维度全部覆盖,信息完整,无需再调用新工具。下面给出系统梳理,供快速查阅。
---
一、道地地位:宋代即有“淮南者胜”之说
- 宋《本草图经》首提“淮南者胜”,明清多部本草续记“淮南独胜”,所指即今安徽亳州一带。
- 近代《药物出产辨》把全国商品白芍明确分为“亳芍”“杭芍”“川芍”,安徽亳芍因产量大、色白粉性足而位居三大主流之一。
二、产地优势:黄淮气候 + 沙质壤土
- 亳州位于黄淮平原,年降水量800 mm 左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利于芍药根部膨大与粉性积累。
- 当地 60% 以上耕地适宜种植,已形成全国最大集中连片基地,面积近 4×10⁴ 亩。
三、现代加工:趁鲜切片 + 无硫烘干
- 传统“煮后刮皮—晒干”易褐变、含硫。亳州近十年推广“趁鲜切制 + 热风/空气能无硫烘干”,既保持断面白润,又避免硫残。
- 研究成果已写入《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建立 HPLC 多指标(4 种单萜苷)特征图谱,为亳芍提供专属质量评价体系。
四、产业升级:集群化、智能化、标准化
- 2025 年谯城、高新区 15 个续建项目把“亳芍”作为重点品种,建设智能化提取、制剂、配方颗粒和趁鲜加工生产线,配套 CNAS 认可检测中心,实现从地头到成品的全程质控。
- 校企合作(亳州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开展“趁鲜加工工艺优化”“高含量新种质创制”等课题,推动亳芍进入药食同源大健康领域。
---
综上,古今文献与产业实践相互印证:安徽亳州所产白芍是典型的“史有定论、地有优势、技有创新、产有规模”的道地中药材,其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稳固并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