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周六 四十年前南京行

发布时间:2025-11-15 11:49  浏览量:2

1985年7月,大哥在南京化工学院毕业前夕手头拮据,父母让刚放暑假的我去送50元救急。那年正好18岁,下学年上高二。妈妈让我把那一张巨款钞票缝在三角裤头贴肉的一面里,另外还给我十元路费。那时高一学费才十二元。从家走到黑沙洲小轮码头,满头大汗,一路兴奋地憧憬与大哥在南京那个繁华的大码头相拥画面。心中还是隐隐有些担心。大哥和我通信许多,详细介绍过他的上学路线图:下船后搭1路公共汽车到火车站,买票到南京中华门下,搭32路公共汽车,至许府站下,穿马路至新模范马路即至南京化工学院大门。我背着黄书包,包里就两件洗换衣服。早上7点多小轮9点多到芜湖8号码头,这个码头我很熟悉。初中有篇捷克红色革命家禊可夫的文章《二六七号牢房》第一句话,从门到窗子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这个我很熟悉。鲁迅一篇文章也异曲同工,门外两棵树,一棵是桑树,另外一棵也是桑树。小说家们都用这种咏叹文字强调一样东西,既玩味调皮,又能多骗些稿费。即便我这样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土包子进了城,也会撇汤几句普通话,生怕街上人把我当土老帽拿捏。挤上火车,听着光当光当的声音,好奇开心极了。十一点多到了马鞍山一个叫塔桥的地方停下来,给别的车让道。车上那个热,这个铁做的屋子在烈日下烘烤着,那个比脸盆还小的电风扇散发出来的是阵阵热风,如同粥饭烧开后打开锅盖的瞬间。行走起来的火车能感受到凉意与不断变化的风景,静止下来只能觉得烦躁焦虑。停多长时间,还要停几次,怎么火车上这么热,肚子又有些饿了。这些不快把第一次坐火车的新鲜感一下子破坏完了。下午2点多到了南京中华门车站。人挤人,好不容易挤上32路车,又念着还有多少站到许府站下。4点多终于找到大哥寝室。大哥欣喜不已。第一件事去厕所脱下三角裤头,取出50元大钞。这是这一生把钱藏在最隐秘的地方。晚饭加餐。晚上去附近铁道医学院看露天电影《罗马假日》。真是陈奂生进城开了洋荤!

如果说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会我扣上第一粒扣子。大哥二哥姐姐弟弟则是我人生道路的路标。大哥作为长子,他以身作则带了一个好头!尤其上高中以后,大哥从南京毕业后分配到合肥水泥研究院粉磨室,一下子从一个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二哥85年上警校,在合肥常去大哥那里蹭饭,我的学费生活费也有了着落。86年春节后,父母决心翻盖房子,工程中途钱不够,大哥上班不到半年一下子汇款500元,当我拿着写着高额汇票字样的钱条到江坝邮电局取钱,骆师傅啧啧称赞。后来我上大学,结婚,买房,大哥一次次慷慨解囊,替父母帮我出力。相比之下,我对原生家庭贡献太少了。每每想起85年那个南京的兄弟相拥,无忧无虑畅游金陵古都的点点滴滴,感恩大哥,感恩南京,感恩四十年前那个火热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