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菊花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5-11-14 12:02 浏览量:2
#头条媒体人计划#河南菊花(含怀菊、观赏菊)要获得高产+高药效,必须抓住“选对时间、育好苗、配好土、控好水肥、防住病虫”五个环节。综合近一年省内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和主产区的实测做法,可归纳为以下技术要点(按生产流程排序):
一、适期播种/扦插,抢冷凉气候成苗
1. 春栽:3 月中旬-4 月上旬,气温≥5 ℃、土壤解冻 10 cm 以上即可定植;夏菊、早菊多用此期。
2. 秋栽:9 月初-10 月上旬,供翌年“秋菊”及怀菊药材田使用,栽后 40 d 内保证日均温 15-22 ℃,有利根系下扎。
3. 育苗方式:药用怀菊以分株繁殖为主(保持品种纯度),观赏菊、订单生产菊以 4-5 月嫩枝扦插繁殖最快(15-20 d 生根)。
二、选地与整地——“高畦+沙壤+有机肥”是核心
1. 选地势高燥、排涝良好的沙壤或壤土,忌连作,与禾本科、豆科 3 年以上轮作。
2. 耕深 25-30 cm,亩施腐熟厩肥 2500-3000 kg+过磷酸钙 30 kg,按 1.6-2.0 m 作深沟高畦,沟深 25 cm,防雨季积水烂根。
3. 土壤 pH 6.0-7.5;偏粘地块掺 15-20 % 河沙或蛭石,改善通气性。
三、合理密植,因“用途”定密度
- 怀菊(采头状花序入药):行距 40 cm,株距 30 cm,亩保苗 4500-5000 株,有利通风透光、提高黄酮含量。
- 切花/盆栽菊:行株距 30×25 cm,可亩植 6500-7000 株;需及时摘心促分枝。
四、水肥管理——“前控后促、增磷钾”
1. 水分:苗期“见干见湿”,现蕾后保持 70-80 % 田间持水量;高温季节清晨或傍晚沟灌,忌大水漫顶;雨季 4 h 内排完积水。
2. 施肥:
- 基肥:有机肥+磷钙肥(见上)。
- 提苗肥:定植成活 15 d 后,亩冲施高氮水溶肥 5 kg 一次。
- 分枝-现蕾期:改用 N∶P₂O₅∶K₂O = 1∶1.5∶2,亩滴灌 8-10 kg,分 2 次施;怀菊此期叶面喷施 0.3 % 磷酸二氢钾+0.05 % 微量元素(Fe、Zn、B)可显著提高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
- 气温>30 ℃ 时停止一切土壤追肥,防止肥害烧根。
五、病虫草综合防控(重点:蚜虫、白粉病、叶斑病)
1. 物理+生物优先: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释放瓢虫、捕食螨;安装杀虫灯。
2. 药剂:
- 蚜虫:10 % 氟啶虫酰胺 WG 1500 倍或 5 % 啶虫脒 EC 2000 倍,轮换使用。
- 白粉病:25 % 乙嘧酚磺酸酯 EW 1000 倍,或 42.4 % 唑醚·氟酰胺 SC 1500 倍,间隔 10 d 喷 2 次。
- 叶斑病:雨前/雨后 24 h 内喷 70 % 甲基托布津 WP 800 倍保护。
3. 杂草:定植后 20 d(封行前)中耕一次,结合手工拔除;封行后利用菊株遮阴抑草。
六、适时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 怀菊:主花序 60-70 % 舌状花开放、管状花未散粉时采摘,有效成分最高;采后分级摊晾,36-40 ℃ 热风循环干燥至含水量 ≤13 %,无硫处理可保持黄酮含量。
- 观赏菊:按订单成熟度分期采收,切花品种在蕾期 30-40 % 显色时剪切,瓶插寿命最长。
七、连作障碍缓解(“土-菌-根”三位一体)
1. 每 3 年轮作一次粮食或豆科绿肥;
2. 定植前亩施“海藻生物有机肥”80-120 kg,提高有机质+有益菌群,抑制土传病原;
3. 高温季节结合太阳能膜覆盖闷棚 15-20 d,杀灭表土病菌和虫卵。
> 按以上要点执行,河南菊花平均亩产干花 120-150 kg(怀菊),高产田可达 180 kg;花序完整、绿原酸≥1.2 %、总黄酮≥4.5 %,符合《中国药典》及出口标准,同时降低农药用量 15-20 %,实现绿色高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