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炸弹:一枚没上过战场的核弹,如何成为冷战的“止战符”?

发布时间:2025-10-31 15:23  浏览量:4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紧张,双方加速发展核武器,展开了疯狂的核竞赛。

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怒拍桌子,对着美国代表放话:“等着瞧,我们会让你们看看库兹卡的妈妈!” 全场哗然——“库兹卡的妈妈”是谁?

直到1961年10月30日,美国地质仪侦测到新地岛的“地震”,人类才明白,这是苏联递来的“末日警告”。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试爆成功了,人类至今引爆过的所有种类炸弹当中在体积、重量与威力最为庞大的炸弹,又称为“库兹卡的妈妈”,这是一句俄罗斯谚语,粗略翻译为“我们要你好看!”,也被称为“沙皇炸弹”。

这枚热核武器在设计上的爆炸当量大约是1亿吨TNT,不过苏联当局忧心试爆后的核子落尘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为了避免导致内政难题与外交风波,因此将其试爆的威力减半为5,000万吨的TNT。尽管削减了一半威力,沙皇炸弹的威力依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投掷于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胖子”原子弹的2,300倍。

由于苏联军方没有将这枚氢弹空投用于实战的打算,仅仅希望达成对西方世界的威慑,所以只制造一枚实弹“AN602”与一枚作为研究与备用的哑弹“RDS-202”。

试爆地点选在了新地岛的第六试验场,那地方在北极圈内头,离人多的地方远得很。

1961年10月30日早上,图-95V轰炸机从奥列尼亚机场起飞,飞行员安德烈·杜尔诺夫采夫带着九个机组成员,开启了这个空前绝后的任务。

出发前每个人都写了遗书——所有人都知道,这趟任务九死一生,即便800公斤降落伞能减速,飞机也得在爆炸冲击波中赌命逃生。

机舱里,另外8名机组成员沉默地检查设备,每个人都清楚,这枚8吨重的“庞然大物”爆炸时,即便800公斤降落伞能争取180秒逃生时间,飞机也得在时速数百公里的冲击波中“赌命”。当飞机爬升至10500米高空,莫斯科时间11点32分,安德烈喊出“投弹”指令,炸弹带着降落伞缓缓下坠,飞机则以最大马力急速爬升,所有人都紧盯着舷窗外的天空——那将是人类见过最恐怖的“日出”。

爆炸当时所产生的火球直径有8公里,已超过引爆的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地就席卷了地面,并迅速扩散到投掷的高度,在将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可看见。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冲天而起宽近40公里,高约64公里,几乎触及到太空边缘了,相当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爆炸产生的热风甚可以让远在170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级灼伤,爆炸的闪光能造成220公里以外的人眼损伤。

冲击波以快得惊人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整个爆炸连芬兰都能发现和感觉到,并造成当地许多房屋的玻璃破碎;爆炸的暴风压力在引爆点正下方就高达每平方英寸300磅,足足向外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

距离测试地点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垦地中所有木造或砖造的房屋全毁;在距离爆炸中心160多公里的其他苏联地区,木造房屋均全毁,砖石结构的房屋遭破坏;爆炸后所引发冲击波环绕了地球三次。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波足足造成了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讯空窗期。

虽然这一次试爆是在空中试爆,但是往地球传送的震波被美国地质调查仪侦测到引起里氏地震规模5至5.25的地震。

这枚缔造了人类爆炸纪录的炸弹,西方世界给它起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名字——‘沙皇炸弹’。

这枚缔造纪录的炸弹,为何被称作“沙皇”?沙皇炸弹的“沙皇”两个字来自于其他两个类似的物品:全世界最大的青铜钟沙皇钟和全世界最大的榴弹炮(也是青铜制)沙皇炮。

沙皇炸弹的试爆威力在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事件中规模排名第二,仅次于威力达100兆吨TNT当量、导致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事件。与排名第三、威力达2,000万吨TNT当量的通古斯大爆炸作比较,沙皇炸弹的试爆规模大了两倍多。而排名第四的是威力达1,000万吨TNT当量、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撞击事件,该陨石撞击事件相当于480颗空投在长崎市引爆的胖子原子弹,或者是688颗在广岛市引爆的小男孩原子弹。

由于沙皇炸弹的弹体过大,所以该架图-95V飞机将机体内的燃油箱与机腹炸弹舱门移除才能执行挂载飞行任务,这是沙皇炸弹无法服役实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枚超级核弹从未用于实战,却成为核威慑的象征——它警示着人类:极致的力量若失控,便是文明的终点。

苏联试爆沙皇炸弹是为了威慑美国,但这种‘末日武器’的存在,到底是和平保障还是文明威胁?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