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雅迪,爱玛满大街跑,却不是续航最长的?答案在这
发布时间:2025-10-22 18:15 浏览量:8
平时出门不管是上班、买菜,还是接孩子,路边停的、路上跑的电动车里,十辆得有五六辆是雅迪或爱玛。但你要是留意参数就会发现,这俩牌子很少说自己“续航全国第一”,甚至有些小众品牌的车,标称续航能比它们多一半。这事儿挺让人纳闷:买电动车不就怕半路没电吗?为啥卖得最好的,反而不是续航最远的?其实这里面藏着普通车主选车的真实需求,也能看出大品牌的“生存逻辑”。
先给大家看组实打实的数据,雅迪和爱玛的市场地位真不是吹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报告显示,雅迪销量突破440万辆,市场份额27.5%;爱玛卖了335万辆,占比20.9%,俩牌子加起来快占了市场的一半。反观那些主打“续航超300公里”的小众品牌,大多连1%的份额都不到。这说明,大家买车根本不是只盯着“续航”这一个数字,还有更关键的考量。
最核心的原因是,超长续航对普通人来说,性价比太低了。想让续航变长,不是简单加块电池就行,得靠堆电池容量。现在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一度电的成本大概在380元左右。要想续航突破200公里,至少得装45度电的电池,光电池成本就快1万7了,再加上车架、电机、电控这些配件,整车售价肯定得往上走——比普通电动车贵出大几千,甚至一倍。
但多数人日常用车根本用不上这么长的续航。上班族每天通勤来回也就20-35公里,就算周末偶尔去周边县城玩,撑死了也就100公里。按这个算,普通电动车120-160公里的续航,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了。花更多钱买个“能跑300公里”的车,平时大部分续航都用不上,相当于“为用不到的功能多花钱”,怎么算都不划算。大品牌摸透了这个需求,不会刻意堆续航,反而把成本花在更实用的地方,比如更耐用的轮胎、更灵敏的刹车、更舒适的座椅。
而且超长续航背后,还有不少麻烦事。电池容量越大,重量和体积也跟着涨。磷酸铁锂电池本身的能量密度就不如三元锂,想装大容量电池,车身就得做得更大更重——比如普通电动车重300公斤左右,超长续航的可能得400公斤以上,骑起来费劲不说,停车也不方便。小区充电桩位置窄点,大车身可能都挤不进去;女性车主挪车、掉头,更是得费不少劲。更关键的是安全问题,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的发热风险也会增加,大品牌对安全标准卡得严,不会为了拼续航牺牲安全冗余——毕竟一旦出安全事故,砸的是自己几十年的招牌。
再者,现在补能方便了,续航焦虑早没那么重了。以前大家纠结续航,是怕半路没电没地方充。但现在不一样了,截至2025年6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已经超过790万个,私人家用充电桩也有370多万个,增量市场的车桩比已经接近1:1.2。小区地下车库、商场停车场、办公楼楼下,甚至不少街边便利店门口,都能看到充电桩。就算偶尔忘了充电半路没电,找个快充桩,20分钟就能从20%充到80%,足够撑到回家或目的地,根本不用像以前那样推着车找充电的地方。
对大品牌来说,售后和渠道,比续航更能留住客户。买电动车不是一锤子买卖,电池出问题、刹车坏了、轮胎漏气,都得靠售后。雅迪这几年累计投了超65亿元在研发和售后上,建了4个国家级实验室,还搞了“智能售后系统”——电池出问题,扫码就能报修,大部分小故障24小时内就能解决,还敢承诺“电池12个月内有质量问题直接换新”,不用修修补补凑合用。
这种售后保障,小众品牌根本做不到。很多小牌子全国就几个维修点,要是车在外地出了问题,可能得把车寄回厂家修,来回得等大半个月,期间没车代步多耽误事。而雅迪和爱玛的门店,不管是一线城市的街头,还是县城的乡镇集市,几乎都能找到,有的甚至一个县城就有七八家。买车方便,修车也方便,对普通车主来说,“随时能修”比“偶尔能跑远路”重要多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政策合规性,是大品牌的底线。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对电动车都有明确规定,比如车重不能超过450公斤、最高时速不能超100公里,超过标准就上不了牌,没法合法上路。那些主打超长续航的小众车,为了装大容量电池,往往会突破车重限制——比如偷偷把车重做到480公斤,虽然可能靠打擦边球暂时上了牌,但后续政策收紧了,说不定就会被认定为“不合规车辆”,到时候没法上路就亏大了。雅迪、爱玛的车都是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从根源上避免了“买了不能骑”的麻烦。
当然,大品牌也不是不重视续航,只是把续航控制在“够用就好”的范围,同时提升补能效率。比如它们的车大多支持3C快充,配合随处可见的充电桩,补能速度比单纯堆续航更实在。而且它们会通过优化电机效率、减轻车身重量(比如用轻量化铝合金车架代替钢材),让实际续航更扎实——不会像有些小牌子那样,标称续航300公里,实际跑起来连200公里都不到,全靠虚标吸引眼球。
这么一看就明白了,雅迪、爱玛能卖得好,不是因为续航最长,而是因为它们摸准了普通车主的核心需求:不是要“一次能跑多远”,而是要“日常用着省心、坏了能及时修、价格合理、还能合法上路”。续航只是其中一个指标,而性价比、售后、渠道、合规性这些“看不见的优势”,才是真正决定销量的关键。那些只靠长续航吸引眼球的品牌,没解决车主的核心痛点,自然成不了主流。
不过现在情况也在变,电池技术一直在进步。2025年下半年,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提升了15%,成本还降了8%。说不定过两年,大品牌能把“长续航”和“高性价比”结合起来,推出既实用又能跑远路的车。
你选电动车时最看重啥?是续航、价格,还是售后方便?身边有没有人买过超长续航的小众车,用着到底咋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给打算买车的朋友提个醒。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信息请以品牌官方说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