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球算力中心——新疆
发布时间:2025-09-28 18:07 浏览量:16
在未来,谁掌握了充足稳定低成本的算力,谁就掌握了未来产业的话语权。未来全球的算力中心不在硅谷、不在北京上海,而是在新疆。面对气象预测上亿级的数据推演,新药研发的分子结构模拟,这些全球顶尖的难题,新疆的算力都能给出最优解。
算力中心(数据中心)是“耗能巨兽”和“发热巨兽”,而新疆的能源与自然条件在全球有罕见的优势:
能源优势(电力成本极低):
新疆煤炭储量大,能提供稳定、廉价的火电,更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正在建设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基地,可以提供清洁、廉价的绿色电力,单台风机转一圈就能产生1.5度电。新疆的工业电价长期维持在三毛钱一度,是东部地区的一半。这对于追求“绿色算力”和降低碳排放的科技企业极具吸引力。AI服务器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新疆的低价电力对于算力中心是实打实的红利,这种用电的自由让新疆的算力中心从诞生起就占据了全球算力成本的最高点。 “光伏+储能”、“风电+氢能”等模式正在探索,能进一步保障电力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自然条件优势(散热成本极低):
AI服务器运行的时候就像一个大火炉,单台服务器的功率可以达到3千瓦,一个标准算力机房就相当于上千台空调在同时制热。算力中心的电费,有三分之一花在了散热上。
东部城市的算力中心只能依靠工业空调和风扇来散热,数据中心的散热风机就相当于飞机发动机在起飞,噪音特别大。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本身就是一台免费的巨型空调,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气温都在十度以下,大部分时间可以利用室外冷空气直接对数据中心进行自然冷却,大幅减少空调制冷的能耗。就算是在夏天,新疆昼夜温差大,晚上只有十五度左右,算力中心只需要搭建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就能够利用夜间的冷空气为机房蓄冷,再用于白天机房降温。这比东部城市算力中心的散热成本要低60%。这种靠低温天气来散热的地方,全球只有北欧能够媲美,可惜北欧没有足够的能源。全球能够兼具能源和散热两大优势的地方只有我们的新疆。
广扩的土地是撑起算力中心的基础,在我们的东部一线城市可谓寸土寸金,想要建设一个算力中心,首先面对的就是土地困境。在上海深圳建立一个中型算力中心,光土地费用就要上亿元。在新疆,广扩的土地为算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土地成本远低于东部地区。
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消耗海量算力。全世界对算力的需求都在激增。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对数据存储和计算的需求永无止境。因此,建设国家级的算力后备基地是必然选择。而东部地区自身难以满足,必须向西部转移。新疆凭借其成本优势,是承接这些需求的最佳选择之一。
国家因此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新疆被确立为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重点承接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后台处理、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冷数据”和“温数据” 的计算任务。
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新疆大量政策倾斜,为算力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国家给新疆算力中心规化的总算力要达到六万P(1P相当于每秒完成一千万亿次的运算)。它能支撑全球最大的GPT大模型的训练,承载全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和远程医疗等海量的数据处理的需求。这个规模相当于美国硅谷算力的总和,将打破美国对算力的垄断。新疆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未来,算力服务不仅可以辐射全国,还可以向西出口,服务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具备成为国际算力枢纽的潜力。
目前,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已经在新疆布局数据中心。这些头部企业的入驻,会带动整个产业链(如服务器制造、运维服务、软件开发等)在新疆聚集,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要成为“全球算力中心”,新疆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新疆距离东部主要用户市场较远,物理距离导致网络延迟较高。这对于需要实时响应的“热数据”业务(如在线游戏、金融交易)是不利的,它无法像北京上海那样处理需要毫秒级响应的前沿交互业务,但它将成为支撑中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底座”和“电力仓库”,处理海量的数据存储、AI训练、科学计算等核心任务。在“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蓝图下,新疆将成为全球算力的中心。